聊聊国企职场中的“生存逻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职场是江湖,国企职场更是江湖。江湖不靠打打杀杀,江湖靠人的脑子。想在江湖里混出点名堂并不容易,位子有限,但人有很多,有想法的人更多。所以职场中的坐在不同位子的人可要小心了,下面人对你的毕恭毕敬,也许敬的只是你的位子,还有甚者是想取代你坐上位子。
坐在位子上的人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总是既要用、又要防,江湖就是这样。每个身陷其中的人都要为自己找到充足的说服力,告诉自己每天工作(点头哈腰、忍气吞声)是为什么,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出江湖生存的不同方式——首先是要怎么“活下去”,再去谈“发展”。
不同的方式对应不同的逻辑,我自己观察到有如下几种不同逻辑:
第一,过得滋润的人,绝大多数是有过硬关系的人。职场是江湖,你看到的每个人都是水上面的部分,水下的来头有多大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仔细想一下,在后勤部门或者非业务部门、非关键岗位上,有没有每天打扮漂亮的员工,或者行事低调(经常不在岗)的人员?偶然机会,你可能就会从同事口中得知TA们背景强大,来头不小。这种人在单位里也许不多,因为企业总是要发展的,总还需要人做事,但一般在职场里少不了这种人。基本没人管,基本没事干,大多很低调,经常来得晚去得早,尽量不引人关注,一般会有自己的“副业”(或者把公司的工作当“副业”)。
第二,要干事,能力一般,但特别会与领导拉关系,主动成为领导核心圈的人。每个单位的中层或者副职中一定有这样的人,因为领导需要有自己的“核心团队”,有能帮自己解决问题的人。在一个组织中,极少出现没有人“跟随”的领导,主要原因是领导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所以领导有心(要有人办事),下属有意(依靠领导巩固地位),自然会形成小圈层。公司有,科室也有。这种人一般还是会干事的,但能力一定不怎么样,或者是人品不怎么样,通过找大树靠来获得职业安全感。
第三,能力强,想展示想往上爬,但由于独立性较强而不排除在领导的核心圈。久而久之业务能力越来越强,但事情越来越多,但经常感觉被孤立。有个比方说是组织中有能力强但不爱听话的孙悟空,有埋头干事的沙僧,有油嘴滑舌的猪八戒。这种人有点像孙悟空,能力大了有点飘了。领导一般会打压这种人,时常敲打敲打,但也会一定程度上放权让他干事。这种人在国企职场中,有多种可能的结局,遇到欣赏投缘的人,可能会有提拨的机会,但遇到强势且小心眼的领导可能只会永远被压得死死的,活不少干还时常被批评。
第四,没啥能力,混日子的人。这种人还真不是少数,国企里还比较多。一部分人可能是各种关系进来的(比第一种人的关系要小得多),一部分人是进来后各种原因躺平的。这种人没追求,或者追求的就是一个“舒适”,上班就是混日子。事情越少越好,离领导越远越好,最好是看不见,想不起。至于工资,无所谓,家里或者有矿,或者就是摆烂。但这种人脑子还是灵活,领导要是喊他干活,一定满口答应,就是干不好,干得好也干不好,一次两次后领导再也不安排什么重要工作给他了,他的目的也达到了。你在楼梯间看到那些经常躲在那儿抽烟看手机的人,或者缩头躲在电脑后边看视频的人,很多都是这种。
国企里当然可不止这些人。每种人都可以在这个江湖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逻辑。但是,我想说的是,看似平静的江湖总有风高浪急的时候,等那天到来时,恐怕原有的逻辑已经不足以让你生存下去。那么,读者朋友认为,哪一种人是最先出局的,哪一种人可以留到最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