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Slogan
接咨询的时候跟几个刚毕业的孩子聊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喜欢问我一个高频次问题:书生,你总在你视频里提到执行、执行,执行真的就这么重要吗?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完善周全的计划吗?
往往我三句话给怼回去:
1) 你凭借自己极其有限的、压根都谈不上经验的想法碎片,就妄图要实现什么“完善周全“,你觉得这能忽悠谁?
2) 没经过实践检验、没经过反复时间检验的所谓“完善周全“,是真的完善周全吗?
3) 你的“完善周全“是为了执行而准备的,还是为了口头交作业准备的?
三板斧过去,对方往往哑口无言。
今天我就举两个极端例子,来说明执行为什么重要,且,重要到这个地步。
我上班第一年做文案,第二年做策划,第三年做执行总监,副总监级别。刚上任很多同事新人不服气,凭什么一起上班我们还都是普通员工,你自己当了小领导?于是到处跟我对着干。总监刚让我带新人团队的时候,让我重整一下队伍风气,说大家太懒散了,没一个上班的样子,就书生你懂得什么叫上班,你给他们讲讲。
于是那天我就提出一个团队内部的SLOGAN,叫“执行力第一、第一执行力”。一方面我是执行总监,吃的就是这碗饭,我也是凭借这句话获得这个位置的;另一方面,团队尤其是新人都深受应试教育影响,固执地认为——脑力劳动要优于体力劳动,我来上班坐办公室,就是要做一个脑力劳动者的,只负责动脑就行了,身体力行跟我没关系,谁爱执行谁执行。
所以,虽然当时公司是个小小的企业,但也被他们的长辈、他们所受的所谓教育惯得不想样子。就像早年间报纸上有个漫画一样:开大会,主席台上的人问:“谁来提议?”台下一片举手争先恐后;领导又问:“谁来落实?”台下的手一下全缩回去了,鸦雀无声。
于是那次内部小会议上我就提出了这个SLOGAN:执行力第一、第一执行力。很好懂对吧,一目了然。但团队里所有人都不同意,不同意我就民主,我说你们也可以提几个,于是乎大家开始争先恐后地动脑,提出一大堆耳熟能详的SLOGAN,什么要敬业呀、要奉献啊、要热爱啊、要有理想啊,诸如此类吧,就像一年级小学生开学典礼表决心一样。
但我不管那个,民主是幌子,我其实是个非常专政的人,最后拍板,就定我的了,你们都不行。不光定下来了,而且我以后就按照我定的SLOGAN来落实,不服的可以提离职没关系,反正公司不是我的。
从那以后,从文案到策划到设计到出稿到对接甲方,我全程监督,目的就是一个:别恋战、无需精益求精,就是力求现有东西出来,然后把东西给甲方评判,甲方认可了再进行细化,主打的就是一个效率和实在。
譬如给甲方的PPT,我们都是要当面给甲方团队讲的,那个PPT我从来不讲究什么美观,什么底纹啊、字体啊、配图啊,一律不考虑。前半截我直接简明扼要点明你甲方到底要的是什么,当面问你对不对。甲方爸爸说对,好的,后半截算账、谈收益。可以说非常野蛮,但,甲方喜欢,我们老板也喜欢,因为回款快。
再后来我直接被甲方挖走了,说我们集团缺的就是你这种干将,你一个顶三个,三倍工资,你来吧,我去跟你老大谈。
当年那些不同意我SLOGAN的昔日同事们现在都在我微信里,一个不少,时不常还聊个天啥的,一共九个人,其中有六人,从疫情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没工作,还在求职当中。我们年龄都差不多,而我已经退休五年了,就这区别。
再一个现实案例是一个做茶叶的大哥,我是2014年开始做茶生意的。
虽然那时候还在上班,但在八小时之外我一直没闲着。大哥跟我认识很早,零几年相识,他是搞艺术行业相关的,知道我做茶之后就表示,茶叶这行业很好,我也要做,而且我肯定做得比你好,因为是书生的思路太野蛮,不够精,这是你显而易见的缺陷,而我们搞艺术的人呢都细致,懂得精益求精。所以,我要用一套全新的理念来做我的茶,让我的品牌极具文艺气息,到时候你瞧好吧。
因为那大哥在艺术圈确实很有一套,所以我也愿意去信他能实现,但我没想到的是他执行力居然那么差。他跟我说这话的时候是2014-2015年间,那时候我还在做央视的栏目,就是《第一时间》《回家吃饭》和高博的《喜乐街》那个年代。之后,他时不常的就会问我:你茶叶生意咋样啦?什么进展啦?本钱回来没有啊?赚多少钱啦?
他每次问我,我也都老老实实回答,他问完了也没说啥。
我是2018年冬天退休的,2019年的深秋我去了趟日本,因为长期拿《蜡笔小新》当电子榨菜下饭,对小新还是很有感情的,于是那次特地跑了一趟小新他们家的故乡春日部。从春日部回东京的电车上,大哥看到了我发微信的图片,问我去日本干嘛了,我说带我做茶叶的小团队几个人出来玩,他说看来你是挣大钱了,你用的什么模式啊?我就在电车上晃晃悠悠地给他打字回复,讲了一下我的模式。
可大哥还是那套说辞,说不行,你的模式太过传统,不新!茶叶这个圈子走到今天,必须求新!只有理念新,才能打动人!我要用一套全新的理念来做我的茶!
然而,2023年都过一半了,我还是没能看到他的理念他的茶。而茶叶圈子你们大家也多多少少都能感受到——最火的那几年已经过去了,早就已经恢复到应有的常态,市场越来越正常了,抢钱不容易了。
有人可能要问了:是不是大哥瞒着你自己早就发家了啊?
这个瞒不住的,因为认识他的不止我一个人,我们一个圈子、一个链条互相谁都瞒不住谁,而且凭借大哥那个性格,他是不会瞒着的,必然大张旗鼓巴不得每个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是那种成功的欲望非常爆棚的、很张扬外向的那种人。这些年他还在做他的老本行,随着三年疫情,艺术圈的缩水,他的业务也捉襟见肘之中,朋友圈里还是一个茶字都看不到,时不常的还会在我这里下单买茶喝。
虽然可能不具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度,但我觉得这俩案例还是很有极端的代表性的,讲给初设职场的新人孩子们,对照一下前车之鉴,前面的车轱辘印里都血,自己要跟随的时候,就一定要慎重,而不是视血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