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近代世界》摘要和笔记(20230825)
客观主义的立场则认为,被我们感觉感知的真实要素本身是共同世界的要素。这个世界是事物的复合体,确实包括了我们的认知行为,但是又要超越这些行为。根据这种观点,富有经验的事物应该有别于我们对它的了解。由于认知依赖于事物,所以事物为认知铺平了道路,而不是相反。然而,关键在于,富有经验的真实事物进入到一个尽管包含了知识,但是超越于知识之上的共同世界之中。……我将给出我所理解的适用于科学要求和人类具体经验的客观主义哲学的要点。除去详细评判任何形式主观主义所引起的困难,大致说来我的反对理由有三:第一个理由是直接探询的知觉经验而引起的。从这个探询中可见,我们处在一个颜色、声音和其他感觉客体所组成的世界里,这些感觉客体在空间和时间里与持续客体诸如石头、树和人体等相关联。我们自身看来也和其他被我们感知的事物一样,是这个世界的要素。……我认为最终的诉求是求之于素朴的经验,这也是我为何要如此强调诗歌的证明。我的观点是,在我们的感觉经验中,我们所知道的东西远离并超越了我们自身的人格,而主观主义者认为在这种经验中,我们只是知道我们自身的人格上所发生的事。 我不相信主观主义的第二个理由,是根据经验的某些特殊内容。我们的历史知识告诉我们,就我们所能看到的过去的许多世纪,地球上都没有生物存在,也告诉我们,无数的恒星系统的详细历史仍在我们的视野之外。……所有这些看起来确定发生的事情,要么不知道具体细节,要么是通过推论证明才重现出来的。面对这种个人经验内容,很难相信富有经验的世界是我们自己人格的一个属性。我的第三个理由是根据行动的本能,就像感觉知觉可以给处于个体之外的事物提供知识,行为看起来也可以导致自我超越的本能。行动超越自我而进入已知的超越世界。只有到这里,最终目的才显得重要。【纯粹的主观主义是以人的自我为核心的,就像上面所说的,在没有人之前,这些事物就已经存在并发展了亿万年。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不能超越我们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是依托于我们自身才形成了这些认识,但是这种感觉知觉的认知工具和途径,最终还是要通过世界和事物本身反馈回来。】 所有人都需要回溯到某种客观主义的论点,除了那些认为自己在虚无之中能构成整个宇宙的人之外。我不理解在没有感觉的共同世界的情况下,思想的共同世界又是如何得以建立的,对于这一点我不会细谈。但是如果没有思想的超越和感觉世界的超验,很难看出主观主义者如何能避免其孤独的状态。 唯实论和唯心论之间的差别与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间的差别不同。唯实论和唯心论都能从客观主义的观点出发。他们可能都认可感觉知觉所认识的世界是一个超越了个体感受者的共同世界。但是当客观唯心论者开始分析现实世界所包含的物体时,会发现认知的精神作用以某种方式遍布每一个细节,而不得不对此加以考虑。【实际上客观唯心论更贴近事实,与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无论是形式还是过程都更符合,康德是这个理论的代表。】 我们如果将第二属性包含进共同世界中,对我们基本概念彻底的重新组合就成为必需。这是一个显著的经验事实,即我们对外在世界的理解必须依靠人体内部的事件。通过对人体施加适当技巧,便能使得他感知或不感知任何事物。 我们必须承认:人体是一个机体,它的状况调节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知觉领域的统一体必然是身体经验的统一体。当认识到身体经验时,我们必须因此认识到整个时空世界反映在人体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在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事物都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因为每一个定位都在其他定位中有一个自身的位态。因此,每一个时空的观点都映射了整个世界。 你的感知发生在你所在的地方,并且完全依赖于你身体的作用方式。但是,在某地发生的身体机能,却为你的认知展示出一定距离之外环境中的一个位态,这种身体机能逐渐蜕变成一般知识,知道你的身体之外有东西存在。如果这种认知传达了一个超越世界的知识,那么一点是因为事件,即躯干生命将宇宙中所有位态统一入自身之中了。【这就是理性的作用,通过我们自身的生理基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所在对于我们所没有亲身参与的事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呈现一种唯心主义的状态。】 任何概要的结论,从坚信上述自然秩序的存在跳到另一个简单的假设,这种假设认为有一个终极实在的存在,为了消除困惑,可以在某种无法解释的方式下求助于这一实在,那么,这个结论就构成了对于合理性的主要拒绝,以便声称它自己的权利。我们必须探究:自然本身是否表明它可以为自己做解释。我的意思是,单单说明事物是什么,可能就包含了解释事物为何如此的要素。这些要素被认为其涉及的深度要超过我们能够清晰理解的任何事物。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的解释都是以最终的无端作为结束的。我的要求是,我们模糊的发现了一个超出我们清晰认知能力之外的区域,而作为理论出发点的无端事实,应当能够显出这个区域相同的实在的普遍原则。自然表现出了一种服从于决定论条件的机体演化哲学。——“第五章 浪漫主义的反作用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