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夜·断舍离
在无印良品刚火起来的那段时间,国内自媒体纷纷吹起一股极简风的潮流,称其为“断舍离”的生活态度,引起大批追随者纷纷表示,要与过往大手大脚的自己彻底告别,从此过上极简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生活作风,在二十岁左右的群体应该是翻不起什么风浪的,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正是各种试错的年纪,凡事就是要体验过了才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穿衣风格是走休闲路线还是走熟男路线,甜美路线还是御姐路线;找对象是找夜场女王还是找听话乖乖女,是找烂仔还是乖仔;工作选择是自己创业还是安安稳稳找个班上,或是回家收租啃老……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一切都有无限的可能,都需要亲身体验才能得出结论,因而无论是何种试错,都需要大量的接触获取经验,这一定是做加法的过程,而断舍离,本质是做减法的过程,是知道自己需要真正需要什么之后,把所有不需要的部分都剔除掉之后,在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上,一条路走到黑的过程。
几个月前我和老朋友K聊天才发觉,自从毕业后上了那个破班之后,我们朋友都交的越来越少了。因为上班的地方是交不到真正朋友的,大家只是同事而已,甚至如果说了推心置腹的话还有被捅一刀的可能,所以职场上几乎不可能交到交心的朋友。下班之后,我们渐渐习惯了拒绝无意义的社交,以前对交友的新鲜感渐渐丧失,凡事都有点提不起兴趣了,导致毕业这么多年,来来回回还是和那几个老朋友一起喝酒吹逼。而且这个现象到了五六十岁都不例外,我爸妈这么多年还是跟初高中同学玩在一起,看来他们做了加减法这么多年,最终还是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物欲上,我们也是真的减到了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的地步,以前我们穿戴都讲求大牌,现在我们可是连无印良品都在当奢侈品在穿,淘宝买来的衣服如果不是超级满意就立马退掉,十件买回来最后九件都会被退掉,还有一件留下的,会多买一件反反复复换着穿。以前我和K出门吃饭,是哪家好吃吃哪家,哪家装修好吃哪家,现在我们出门约吃饭是哪家实惠吃哪家,好不容易解放自我吃个Gelato,能吃单球,就不吃双球,能吃纸杯就不吃蛋筒。感觉人生到了这个地步,真的是活明白了。
我看了很多断舍离人士的心路历程,发觉这件事情本质是时间和精力成本的有效控制,当人开始进入中年,我们就等于加速了迈向死亡的过程,时间不再多到忍无可忍,我们要把已经所剩无几的时间分给我们的伴侣、小孩、父母、同事、工作、朋友,所以不能再把时间精力花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面,我们衣柜里20%的衣服会占据我们80%的日常,我们手机通讯录里20%的联系人会占据我们80%的联系时间,我们20%的项目会占据我们80%的精力,这就是非常著名的“二八定律”,因此我们要减少无效的花费、交际和精力。
这两天我看到一个文章,关于为什么谷歌是最优秀的搜索引擎,理由很简单因为谷歌是断舍离的大师,会舍弃一切无用的功能,用最快的方式引导你找到你最需要的答案,没有莆田系的广告,没有七拐八拐的套路,也没有吸引你注意力的导向。作为一家坚持把作恶年头降到最少得互联网企业,旗下的产品经理一直秉承着做减法的设计理念,而这个做减法的努力,也往往是最见功力,也是最另人叹服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