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用)比较政治学笔记
制度越纯粹,它就越脆弱。锋利的东西很容易折断,合金反而是硬度最高的。 强者欺负弱者是合法的。但强者总是想方设法克服内心的负疚感。方法则包括对弱者的道德贬化以及寻求霸凌的道德合理性——譬如美国电影里的眯眯眼的中国人。
理论主题:学科发展 国家建构 民主 政党
1.发展重点——价值关联问题(针对国家利益)——如何发展(价值中立)
比较政治学的意识形态因素
2.关于国家问题:国家建构问题,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
比较的对象:不同的国家的政府。现代国家的来源——含义、发展特征、阻力。现代国家的概念——绝对主义国家、民族国家、共同体内部的权力分割问题。国家——社会关系问题。
政体的问题——如何进行政治生活问题——国家社会框架关系问题(重要)
3.不同的政体形式:西方概念不适用于中国。政治概念和政治学概念无法区分。(政治宣传or国际视野)事实与逻辑,民主政治的演化系统。
民主不是一直都是褒义词的——民主、参与、政党(?)产生和发展形成的形态or性质的区别。古典时期和近代时期——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想干什么干什么)反思民主(反对人民直接参与决策)——近代人民同意的统治(默示的同意or表示的同意,明示or暗示——选举权)——(1832议会改革,普选权30-40%)——反对选举权(有无能力,老百姓有无素质?),缺乏相应的能力(乌合之众)。
学会货架式的思维方式:A咋想,B咋想,我咋想(XX条件下促进or XX条件下反对or XX条件下相互独立——把某某问题放在条件下思考【坚实的基础】)立体式、多角度分析。(篇幅扩大、思维扩展)(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记忆方式——编码)编码——调动信息
代议制民主问题——乌合之众
马克思主义思路——政策调整,影响精英化政权——大众参与影响财产权安全(19世纪)——有些要求被历史违背(古代重新分配土地问题,十几代人的积累)。对于政治现象的理解不能单一化。(不是善良战胜邪恶,冲突性)——势比人强。历史形势。
扩大选举权的合理,防范的合理性——最终的扩大的结果。(符合现代化的潮流)(旧制度与大革命——民主的潮流浩浩荡荡,只能接受)
方式:①妥协(有限度损失):接受退让,但不接受失败。不是最优,但是满意。司法权(美国贵族化——终身制)。密尔:现代民主要发挥良性作用——有一个中心,平衡民主的消极影响。节制的力量而不是全力的力量,整合平衡和妥协——去激进化,覆盖多数成员的利益。
②渐进式的扩大——有产阶级、工人阶级、女性、少数民族。波浪式的发展。变化社会——政治参与的诉求和行动,政治制度的回应力量。参与扩大和能进行参与扩大的力量。制度越纯粹,它就越脆弱,合金的硬度最高。锋利的东西就容易折断。非民主化的力量不是否认民主的力量,可能是调节的作用。强者欺负弱者——如何克服负疚感(对弱者的道德贬化,寻求自身的道德合理性,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眯眯眼)
③扩大选举权——转嫁矛盾:国内转移or国外转移。经济不景气——移民(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内部矛盾外部化(1832-186几议会改革、1840?民族冲突在阶级冲突之上——民族国家-集体利己主义,矛盾不是解决的,而是转移的)。马克思主义逻辑贯穿到民主政治问题。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丑化。
历史发展
对内: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发展、现代城市出现)-宗教改革-民主化
对外:殖民扩张-一战二战-联合国
中国发生这个事情的时候,国外在发生什么,这两件事有什么关系。
一鸦的喘息:拿破仑牵制
二鸦:1856-1860(德国意大利民族统一,美国内战,英法工业化)
恩格斯:资产阶级化的无产阶级。
国家社会关系。
4.政党体制问题。——连通器。将政治政策反馈到社会中来。中介、媒介、载体。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发生——如何应对?君子不党——党的繁体字带黑——现代政党?(宗派:秘密活动)vs公开活动的组织(全方位的政党)。古代的分析——政党的性质;现代的分析——从功能上(涵盖性、包容性、更多数人的利益。)
一、公开的(政党法,法律条文)二、选举和司法制度有相应的环境。——追求更大群体利益的机制。经理人的自利动机(入股、奖金)——无所谓道德,问题是如何有利于国民利益(多数人利益)。有利于多数人的利益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