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走路歌唱
有电脑,有手机,有iPad,有各种可以连接世界的东西,但是发出去后没有回音,是否还需要回应?
MP3的存储有限,有线耳机也是只有两端,似乎那时候听的歌总会生发出无尽的甘甜味,也许是自我赋予的记忆的气息回环,但认真细想反复听那几首歌是否会腻?
海量的歌曲任由挑选和播放,收藏的歌单里躺着的歌曲比较少会再掏出来播放,回看几年前收藏的歌曲一部分已经觉得有些不堪入耳。
大街上的人散发着不同的气味,那些外部气质、眼神、着装、声音、话语都是自我编曲的一部分,行走的过程中都在重复播放自带的音符,也在接收别人的音符。
首先要先播出去。
那些独处的时候都大部分时候不是在享受,而是在对抗。对抗世界的恶意,也包括自己假象的恶意,对抗绵长无尽的时间点滴,对抗一晃神已经天黑的瞬间,对抗自我厌恶和自我安慰,对抗世界没有回应...
我的那些欣赏和感兴趣的事务,是真的喜欢吗?还是单纯觉得好打发时间,或者觉得这样的人设比较有吸引力?亦或者是别的喜欢的比较高级,我也需要喜欢一下?还是多少需要有点喜欢的东西。难以接受了无意味的自己。
否定性倾向否定了大部分的我,还有需要无必认可的部分。试着小小的反问一下,为什么会有认可的标准?以及标准何在?自我贩卖就是需要这样有卖点吧。金字招牌要时刻显露出你的几大闪闪发光的点,标题和封面必须吸睛。那又回归到我要自我评价了,这样很烦人,但我要真挚地去爱自己闪亮的点,也不羞于展露不堪的一面,完完整整。
在沙子里埋藏,自我欣赏和自我周旋。扬沙后还要考虑是否能承担住没有阳光的后果。晴雨难料,风波难测。但等待不是那么一回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