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患者能感觉到饿了,往后疗效之快,往往出乎大家的想象
小脑萎缩中医治疗,用阳来论治,是会好过用阴来论治。
我们之前讲了,小脑为什么会萎缩呢?
就是阳虚。
阳气不足了,患者从脏腑到肢体,就表现出来一系列不喜动而喜静的现象。
头为诸阳之会,阳虚了,阳气就凝滞不能升腾滋濡。反应在头部的症状上,就是两点。
一是闭塞,二是疼痛。
而头部的症状,往往又同时伴随全身其他症状一起出现。
所以,你是益气也好,补阳也好,都会有欠缺。


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舌色淡或暗紫。
舌体胖大,苔白腻而润,脉沉细或紧硬,这就是典型的阳虚了。
治病啊,得先确定一个大方向。
比方说,如果治疗的重点在于寒和饮,温胃化饮才是重点,考虑太多,用得太杂,反而效果不好。
这是一个建中央以灌四傍的思路。
小脑萎缩患者能感觉到饥饿了,保证好充足的营养供给,往后疗效之快,往往出乎大家的想象。
这样的案例就发生在眼前,触动很大,看到后会对人的胃肠问题有一个全新的思考。

有些患者就是太凉了,湿重,气不足。
这种要温寒,把这个寒呢,温开。把寒凝要给温开了它。
另外就是气机闭塞了,反过来要宣气机。之前呢,就是治错了,你治营分不行啊。要宣畅气机,同时要化湿。
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所以,必须要温,才能消而去之。
那么湿邪呢?也必须温才能化,越凉越化不好。必须达到三焦宣畅,病从卫分而出。
还得从卫分解,不然的话不行。
所以,“行气阳明汤”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升阳,化湿调气机,化寒凝这么个方法。
让已经入到了营分的病,让它还透到卫分上来。
把这些个虚要给升提起来,把患者的气、中阳给提起来,就用这么个方法。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