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树生花》之:孙皓忌胜己
孙皓忌胜己
《晋纪二》
晋武帝司马炎咸宁四年(公元278年)
吴主①忌胜己者,侍中、中书令张尚,纮之孙也②,为人辩捷,谈论每出其表,吴主积以致恨。后问:“孤饮酒可以方谁﹖”尚曰:“陛下有百觚之量。”吴主曰:“尚知孔丘不王,而以孤方之③。”因发怒,收尚。公卿已下百余人,诣宫叩头,请尚罪,得减死,送建安作船,寻就杀之④。
【注释】①孙皓(242-284年),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权孙,和子也。吴末帝(264-280年在位)。皓在位初,施行明政(《江表传》曰:皓初立,发优诏,恤士民,开仓廪,振贫乏,科出宫女以配无妻,禽兽扰于苑者皆放之。当时翕然称为明主),后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三国志》:皓既得志,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大小失望。或是童年时父被赐死、嫡母自杀的压抑使他性格扭曲,就如弗洛伊德所说“人们总是会反复重演童年的痛苦经历”),名声很大,惊动华夏,令晋武帝感到惶怖。天纪四年(280年),晋灭吴,皓降,被封归命侯,四年后死。孙皓与北齐文宣帝高洋、隋炀帝杨广有诸多相似:都是初期有短时间的明主作为,之后便昏庸暴虐,无以复加。忌胜己,即沈约说萧衍的“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见“高欢论贪腐”条注。②张尚,广陵郡(今江苏扬州)人,吴国南郡太守玄之子,《江表传》称他有俊才。因词辩敏捷而闻名,被拔擢升为侍中、中书令。张纮(153—212年),字子纲。东汉末文学家(《三国志》裴松之注:《吴志》:纮入太学,事博士韩宗,治京氏《易》、欧阳《尚书》,又于外黄从濮阳闿受《韩诗》及《礼记》、《左氏春秋》)、谋士,与张昭一起合称“二张”。孙策平定江东时亲自登门邀请,纮遂出仕(《三国志》:游学京都,还本郡,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难江东。孙策创业,遂委质焉)。后被派至许都,任侍御史。权继位返回江东,任长史。建议迁都秣陵。③胡三省注:《孔丛子》曰:赵平原君与子高饮,强子高酒,曰:“谚云,尧饮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榼。古之圣贤,无不能饮,子何辞焉。”觚,饮器也,受二升。④考异曰:《三十国春秋》(南梁萧方等编著)云:“岑昏等泥头请代尚死,尚得免死,徙广州。”余观尚之为人盖以辩给得亲近于孙皓,而亦以辩给取怒,请其死者必岑昏之徒。《三国志》:岑昏险谀贵幸,致位九列,好兴功役,众所患苦。干宝《晋纪》曰:皓殿中亲近数百人叩头请皓曰:“北军日近,而兵不举刃,陛下将如之何?”皓曰:“何故?”对曰:“坐岑昏。”皓独言:“若尔,当以奴谢百姓。”众因曰:“唯!”遂并起收昏。皓骆驿追止,已屠之也。与孙皓一样忌胜己的还有南朝梁元帝萧绎,《南史·梁世祖本纪》:性好矫饰,多猜忌。于名无所假人。微有胜己者,必加毁害。忌刘之遴学,使人鸩之。如此者甚众,虽骨肉,亦遍被其祸。但萧绎也确有些真本领的,其《金楼子·立言篇》:“予之术业,岂宾客之能窥?斯盖以筳撞钟、以蠡测海也!余尝切齿淮南、不韦之书,谓为宾客所制;每至著述之间,不令宾客窥之也。”
-
趴在窗边数星星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6 20: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