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攀绘拼盘 16——灾难
这一组绘本涉及如下灾难:矿难,战争,地震,核泄漏。它们并不描述“灾后重建”,甚至有的灾难尚未结束;也不一定给出答案或“意义”。翻看的时候试着理解“呈现即治愈”,理解“做另一件事来寄托”蕴藏的力量。
以上是我早就写好的开场白,搁置了一年多。一年前当然另有所指,而今日得知中午12点日本将核污水排放入海。遂感到此篇中四个绘本带给我的痛苦心情,达到了极致。于是我不能再拖稿了,要一气呵成地写完它。对灾难感到痛苦的时候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个。

①《在黑煤山上玩的时候》——矿难以前 ②《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战争中 ③《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地震以后 ④《希望的牧场》——核泄漏以后
《在黑煤山上玩的时候》作者石川惠理子是设计师、插画师,年岁渐高才开始创作绘本。此本是其首部独立作品,是矿区童年回忆。
故事起伏极具吸引力,先是概述与煤炭有关的生活场景,做好绘本氛围;继而是惠理子看到同学捡碎煤,自己不打招呼跑开——这是一个小波峰,它暗示了儿童隐隐约约懂得的家境差异;接下来转校生桂子登场,共用粉格尺、爬黑煤山、跳水泥墩——两个女孩的友谊在同窗同玩中升温。

当勇敢的桂子独立在黑泥河中的水泥墩上等惠理子时,桂子短发飞扬,河流广大黝黑,有一种命运席卷,女孩不屈的意味。
下一页又是课堂,又提及粉格尺,但黑色救援直升机陡然出现,气氛急转直下。课堂上匆匆离开的孩子们,不曾想彼此是最后一面。

“最后”是惠理子收到桂子来信,写新学校的高兴事,并附上忘记归还的粉格尺,说“对不起”。其实桂子这句“对不起”指的是因父亲遇难没能好好道别。而同为儿童的惠理子秒懂,所以她将粉格尺举向光,在心里回答:我现在也很好,你别担心啊。
黑白炭笔画,既适合半世纪前的回忆,也负担了1965年发生的煤矿瓦斯爆炸事件的沉重性。其中穿插一点点颜色:惠理子的绿背带裙,桂子的蓝上衣,两人的粉格尺——友谊总是缤纷甜美的,尽管童年总会在某一刻结束。
《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作者小林丰曾游历中东。此本作于1995年,追忆的是1990年即阿富汗战争爆发十年时遇到的村人。

小林丰用几幅跨页画出阿富汗粉彩流溢的春天,果香弥漫的夏天,还有远远的黄沙滚滚,眼前的集市连连。

男孩代替哥哥随父亲去镇上卖水果。集市上有烤羊肉串和烤面包的味道,也有地毯和书的味道。偶尔会出现荷枪者和断腿者,让男孩忧心自己的哥哥。

跟父亲吃了过了饭点的午饭,其间期待某个“惊喜”,再带着兑现的惊喜于红霞沙漠里缓缓归家。盼望春天,白羊长大,哥哥还家。

但是最后一页只有黄沙,黄沙上只有一句话。
战争的本质是超级霸凌,反霸凌题材的绘本可以是展示爱护,如《不可思议的朋友》;也可以如《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展示生活之美。
《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是讲1995年神户地震后又三年,素不相识的数千人以大提琴合奏的方式互相打气。绘本家伊势英子也曾经是琴童。
在如此短的篇幅里,温柔善感的男孩,犀利而成熟的女孩,个性分明。女孩最初以“怒气冲冲”的琴音来掩饰地震中失去玩伴小鸟的痛苦,男孩则以拉琴转移小狗死后的悲伤。最终,两个孩子和忘年交老爷爷同赴演奏会。音乐的意义是什么?与人群一起的意义是什么?1000个人有1000场爱别离,抱琴如抱己身。

篇末有伊势英子的独白,她参与了上述演奏会,她画了一千张大提琴手。唯有如此才能画出那样简单的线条和气势。
此本主体采用速写+水彩画,除了拉琴场面,还常常出现伊势英子擅长的树林场景。其中一页用了废墟实景。难忘的失去。

几年间,我无数次翻开又合上的绘本就是《希望的牧场》。“愚蠢的人类”!又气又痛的我总想“明天再写”。
我将逐页评述。详细内容见如下链接
灾难未完。
-
未兆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8-24 20:03:25
木爻木爻木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蹭课006——在库布里克听于佩尔 (4人喜欢)
- 蹭课005——在电影博物馆听德菲因
- 蹭课004——有情世界:在同济大学听陈黎讲诗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