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第一牛人:3次放弃诺奖,以身许国17年
他曾三次错失诺奖,声名鼎盛时却神秘“失踪”,只为给新中国造出核武器。
他所有的成就,只要有人得其一,便足以名垂青史。
他就是中国科学第一牛人:王淦昌。

4岁丧父,13岁丧母,和外婆相依为命。他一路从江苏的农村私塾走到了清华大学,人生从此开挂。
24岁,本能第一个发现中子,但因导师两次拒绝他的申请,两年后别人用他的方法抢走了诺奖;
35岁,第一个发现中微子,引起了全世界的热议。但因中国正在被日本侵略,没有研究条件,再次无缘诺奖;
52岁,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迅速轰动了国际学术界!所有人都认为这次他一定能给中国拿个诺奖。然而,他接到了一封紧急密电后,消失了……

祖国邀请他从零开始研究核弹,也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所有的名誉、地位和前途。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做好一辈子隐姓埋名的准备。
美国强势,苏联背信。中国必须从夹缝中求生存。
面对这样的请求,他只说了6个字:“我愿以身许国!”
诺奖和世界,从此错过了一个王淦昌;大西北的无人区,却多了一个“王京”。
这一失踪,便是17年。
他是基地里年纪最大的科学家,但他克服了各项艰苦条件,带头废寝忘食搞研究,顶风冒雨,不知疲倦,常常一个馒头一杯水,吃完立刻投入工作。

17年里,我国核武器研究频频取得突破。
一个除夕夜里,脚下踩着西北黄沙,抬头望着灿烂星河。他和邓稼先在帐篷里喝酒,邓稼先突然哽咽着说:“叫了王京同志十多年,今天叫一次王淦昌吧。”话音未落,俩人都已潸然泪下。
渡尽劫波,核云散尽。
1978年,科学家王淦昌回来了。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戈壁滩上的王老头,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淦昌。此时他已是满头银发的71岁老人。仍选择为国继续操劳,和多位科学家联名提出举世瞩目的“863计划”。

从24岁小伙到80岁老人,王淦昌几乎每十多年就有一项世界级重大成果发现,这在中国史上亘古未有,独此一人,难怪他会被西方人也尊称为Great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