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树生花》之:王莽沽名钓誉
王莽沽名钓誉
《汉纪二十四》
汉成帝刘骜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
上①以王莽②首发大奸③,称其忠直;王根④因荐莽自代。丙寅,以莽为大司马,时年三十八。莽既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⑤,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⑥,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其饰名如此⑦。
【注释】故事背景:按钱穆《秦汉史》:时以时平世态,奢风日炽。而制节谨度之意,实一时上下所共希。王莽所抱政治理想,亦自此等时代背景及时代思潮下酝酿而来,并无足异。惟莽出王氏极盛之门第,而奉书生谨节之论,修己质人,坚守敢为,此则不易得耳。①汉成帝刘骜,见“史丹救太子”条注。②王莽(前45—23年),字巨君,孝元皇后王政君侄。新朝灭亡,王莽的头颅,被后来历代皇室所收藏,以警示皇帝,不要亲信外戚,不然没有好下场。直到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洛阳武库遭大火,遂被焚毁。《晋书·张华传》:武库火,华惧因此变作,列兵固守,然后救之,故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尽焚焉。被漆头颅的还有五代时安重荣,《旧五代史·(晋书)列传十三》:漆其头颅,函送契丹。据民间传说,王莽后裔中的一支为躲避刘秀的灭族追杀,改姓杨,隐于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杨安墩,京剧名伶杨小楼为其后裔。对王莽的评价基本是历代全盘否定。胡适首次对王莽给予了赞美,“一个空想家和无私的统治者,并将他的失败归结为思想和政策过于超前。”《中国史纲》:翦伯赞认为“王莽不失为中国史上最有胆识的最聪明的一位政治家。”王莽改制“要将当时矛盾百出的社会经济制度加以改良。”王莽在许多方面有穿越时空之举,比如人体解剖。《管锥编·全后汉文卷一三》:《汉书·王莽传》中记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筳导其脉,知所终始,言可以治病。”……时复称道莽之此举,“残酷”下策一变而为格致先鞭焉。王莽此举,比西方“人体解剖学之父”维萨留斯早了一千五百多年。③淳于长(孝元皇后外甥,王莽的姑表哥)与被废许后之姊私通。王莽揭发,淳于长被诛。④王莽七叔。⑤凤、商、音、根四人皆为大司马。《汉书·孝元皇后传》:禁有大志,多取傍妻(即妾),凡有四女八男:长女君侠,次即元后政君,次君力,次君弟;长男凤孝卿,次曼元卿,谭子元,崇少子,商子夏,立子叔,根稚卿,逢时季卿。唯凤、崇与元后政君同母。母,嫡妻,魏郡李氏女也。⑥蔽膝:属于古代下体之衣,遮盖大腿至膝部的服饰。与围裙不同的是,蔽膝稍窄,且要长到能“蔽膝”。不直接系到腰上,而是拴到大带上作为一种装饰,可用锦或皮革。布蔽膝较简。⑦其实,王莽的俭约不全是沽名钓誉,《汉书·王莽传》: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辅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马。唯莽父曼蚤死,不侯。……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