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闪现游记
从北京到呼和浩特坐高铁只需要两个多小时,是个很适合周末出游的地方,但我们谁也没想过要来这里逛上一逛,这次来也是为了看周杰伦的演唱会。我在读研的时候曾经来这里玩过两天,但年岁日久基本已经没什么印象,想来也不明白为什么周杰伦会把演唱会地点选在这里,或许是因为场地够大租金又便宜?这场的票的确比其他场次好抢一些,虽说我们还是找的黄牛,但只加价了不到百分之五十,听说后面的天津场两千块钱的票已经炒到好几万了,实在恐怖。
高铁从西直门出发,途中会经过张家口、乌兰察布等等站,据说是当年的冬奥专列,开出后不久能看到轨道两旁建筑物上的冬奥图画,当年轰轰烈烈,如今俨然已成为历史,如果冬天能坐这个去张家口滑雪还是挺方便的。沿途风景非常好,青山碧野,蓝天流云,晴好的夏日天气里,列车穿过波光粼粼的河流和湖泊。平坦的原野上茂密的林木高低错落,枝叶形成青葱茂密的一团一团,像画笔点染的毛茸茸的色块。农田中高挺的高粱还是玉米,随风掀起绿色的波浪,收割过的田地则呈现浅黄的颜色,偶尔还有整齐的梯田形成的斑斓色块。田中间或出现农人的小屋,时常还会看到棋盘般整齐划一的村落,红色的屋顶有种童话般的质感。远处巨大的山峰横斜起伏,深绿的树影和黄色的裸岩道道交织,时不时还能看到巨大高峻的白色风车,沿着长河或者顺着山脊,排成巍峨壮观的一长串,单看那扇叶实在是大得令人震撼,但和一望无际的原野山景相比起来却又显得袖珍可爱起来,实在是狭窄逼仄的城市里看不到的风景。
等车到了内蒙古境内,原野上的植被变得低矮起来,地形时而平坦时而高低起伏,时常能看到高大壮健的骏马和五彩斑斓的奶牛徜徉其间,远处还能看到白色的蒙古包,在绿色的背景中分外显眼,仿佛雨后长出的饱满可爱的小蘑菇。看到这马和羊,草原风情瞬间扑面而来,耳畔已经响起马头琴的悠扬旋律,脑海里“套马的汉子”“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等等歌声此起彼伏。小博士常玩塞尔达,操纵林克在草原上策马奔腾,屏幕上的风景比起眼前的还是差太远了,高铁的车窗更像完美的取景框,每一帧都想截图下来留念。
两个多小时虽然不长,但坐下来还是挺累,一下车,迎面而来的是大内陆干爽清凉的空气,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才是我大北方夏天该有的干燥程度,现在北京成天湿漉漉潮乎乎的天气算什么东西!下车的人非常多,基本都是跟我们一样被周杰伦吸引来的,排队等出租车的地方人满为患,我们决定坐地铁。呼和浩特地铁一共就两条线,中蒙双语报站,没有英语,蒙语完全听不懂。站名有“市政府”“将军衙署”“艺术学院”等等,很浅显易懂,跟北京地铁爱用的“XX门”“XX桥”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地铁扶手是古玉龙的造型,很蒙古的蓝色,很有特点。
到了体育场站下车,站外人山人海,全是来看演唱会的,保安警卫人数颇多,严阵以待。宽阔的大马路两边,被卖应援手幅、头箍、编发、彩绘还有各色饮料的小摊挤得满满当当,处处人潮涌动,欢声笑语,热闹程度比我在北京见过的任何一个夜市都强过十倍。我们先去宾馆放行李,一路上被大太阳晒得快要人间蒸发,路两边都是没什么特色的小区,年代看起来也不新了,两边小店的门头透出一股城乡结合部的感觉,再配上这宽阔得不要钱似的马路,说回到了我的老家东营也不为过。
我们住的这个宾馆是出票之后才订的,当时一边挑选一边没房,抢到了就是胜利,价钱也颇不便宜,几乎可以比肩北京了。结果门脸混在一堆修车铺里面,大厅里一股烟味儿,走廊里完全可以拍低成本恐怖电影,房间里更是不敢恭维,只能说该有的都还有,只是它的状态让人不太敢用。很好笑的是,大厅里摆着一张卫生状况检查公示牌,很坦率地写本店卫生处于C级,之后我们去过的所有饭店也都挂着这种牌,也都无一例外地写着本店卫生处于最差一档,虽说贴这个应该是强制要求,但总有一种破罐破摔的坦率。我们的房间在三楼,神奇的是在三楼的走廊中央,还有一道富丽堂皇的大门,门锁得紧紧的,还贴着红纸烫金的大对联,横批上的字也不认识,门后有一道楼梯,总感觉是通往什么了不得的隐秘所在,但从楼的外面看,这楼分明又只有三层,楼上应该没有东西,实在匪夷所思,成为未解之谜。
在宾馆躺了一会儿,我们出发吃晚饭然后直接去看演唱会。没想到吃饭成了一场噩梦,在宾馆里看到附近有一家“德顺元”,是内蒙古老字号的饭店,看起来规模很大,也还干净,结果发现应该所有的游客都是这么想的,里面人满为患,连等位都没地方等。小博士提议去街对面那些农家乐似的小饭店看看,我们又去了一家焖面,应该是个家庭店,一个老奶奶在招呼,态度倒也热情,说二楼还有位置让我们上去坐,结果坐了二十分钟也什么都没上,再一看二楼坐着的所有桌几乎都一个情况,小博士饿得快崩溃了,就下楼跟老奶奶说要走。见此情景,老奶奶也不再慈眉善目,说已经给做上了云云,小博士指着不比宾馆干净多少的厨房说这里根本就没有我们点的,这时二楼的食客几乎全都涌下来开始闹,一堆人挤在狭小的楼梯口,店里也没有空调,险些爆发冲突事件。好不容易脱身,到了一家看起来有点像当地的老家肉饼的馅饼快餐店,小博士进门就问上菜多久,店员大妈答七八分钟,遂选择吃这家。本以为馅饼再慢也慢不到哪里去,结果还是妥妥等了二十分钟,小博士饿得两眼发绿,最后干脆就趴在后厨的玻璃上盯着店员包馅饼。馅饼终于上桌,料倒是给得很足,肉馅一层又一层,就是吃起来没什么味道。这里的饭店不给柠檬水之类的,一律都给倒一种绛红色的茶,味道介于普洱和红茶之间,也不知道是什么茶种,总让人想起红楼梦里晴雯临终前让宝玉给她倒的那一种。
好不容易吃了饭,已经七点多了,我们向着开演唱会的体育场进发。临近开始时间,馆外的人更多了,摊贩们着急做开始前的最后一笔生意,宽阔的马路被进场的人流挤得水泄不通,人人喜笑颜开,欢欣鼓舞,置身其中不由自主地被热烈的情绪感染。警卫非常多,大喇叭吆喝着让大家注意财物和人身安全,悬停在空中的无人机闪耀着红蓝的警灯,大场面的气氛烘托得十分到位。我一个常年生活在北京的人,自诩也见过不少人山人海的大场面,但这种程度的人潮还是令人叹为观止。安检的保安大哥在人群中扒拉着,累得够呛,啥也没查。好不容易挤过两道安检抵达体育场,看台上已经密密麻麻全部坐满,我们在的内场也几乎是人满为患,座位就是烧烤店那种塑料凳子,安排得特别紧密,座位和座位之间刚刚也就能放进去一条腿,进场晚了的人无可避免地会踩到已经就座的人的脚,也就是大家即将见到偶像,心情很好,不然我被踩了七八次脚一定会当场爆炸。
演唱会开始前没啥事,舞台中央是一个很大的球,两边各有一块大屏幕,循环播放着周杰伦最新专辑的MV、《周游记》的广告、还有一个不认识的叫曹杨的小伙的歌,可能是周董带的新人之类的,后来证明确实是。每人发了一个荧光棒,开场之后被中央控制,开场先是一些小丑舞女之类的又唱又跳,是嘉年华的导入表演。周董出来的第一首是《半兽人》,我的视线里全都是荧光棒和高举的手机,完全看不到他本人的身影,又过了好几首歌,举手机拍摄的人累了,我才勉强用肉眼看到了舞台上的他本人,非常非常小的一个,但起码是能看到,心情超级激动,挥舞荧光棒的手更High了,就是这个空间实在是太小了根本做不了大动作,不然就会打到前后左右的人……
周杰伦还是很敬业的,连唱带跳,还秀了一把篮球,且雨露均沾,从舞台最左边蹿到最右边,又从最右边蹿到最左边。脍炙人口的歌基本都唱了,就是每一首都只唱一半,且高音基本都躲过不唱,但基本每首都是全场大合唱,他的声音明显不明显似乎没什么关系。最后有歌迷点歌环节,一个被抽中的大哥激动得表情都失去控制了,哽咽着声音说“我20年就买票了等你三年了”,估计和偶像合唱了的他得有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了,让人感觉又好笑,又感觉能这么热烈投入地喜欢一个东西的状态非常令人羡慕。演唱会到一半,我旁边的人开始频频扭头往后看,一开始不理解,后来到了嘉宾互动环节,才发现方文山和于文文坐在后面,只有五六米的距离,肉眼都看得非常清楚,属实是这个座位的意外之喜,也难怪刚才我不理解,因为不说这俩人是谁的话我也真不认识。据说昆凌也坐在那里,但我们是真没看见了。
演唱会真是一个能让人忘记现实的神奇场合,那先前只在屏幕上见过、而今却活生生立在眼前,还不停地跟你热情互动的偶像;那少年时代蒙在被子里用MP3偷偷听过的歌曲而今响彻全场,还有上万人一起合唱的声浪;还有那美轮美奂的的舞台效果,不时喷出漫天花雨的烟花和彩带,看台上起伏挥舞的荧光棒,用粉色丝带编着精致发辫脸上贴着闪亮的“JAY”纹身贴的美女用各种姿态合影,旁边人声嘶力竭的呐喊声,人潮里举起的无数台手机屏幕里录制着相似的画面……世俗生活的纷纷扰扰瞬间遥远了,个体的感受模糊融化,融合成一种万众归一、物我两忘、飘飘欲仙的神奇状态,人群热烈又宽容,哪怕你情绪失控、又哭又笑也没人会觉得有半分奇怪。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简直一晃而过,演唱会在《七里香》的旋律中结束,真是特别适合做结尾的一首歌。离场的每一个人面上都带着熏熏然的表情,仿佛刚在花天锦地纸醉金迷间喝了场大酒,脑袋还漂浮在幸福轻盈的云雾里,纷纷约着去吃烧烤宵夜,俨然要趁着这个劲儿狂欢通宵。出去之后的小摊上开始卖周杰伦签名CD了,也不知道到底是真的假的。
回宾馆已经十一点多,洗漱之后睡觉,我和小博士都半天没睡着,小博士是激动的,我则是实在不习惯这床,很硬不说,稍微一翻身还会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早早醒了,小博士很有闲情雅致自己出门溜达,我懒得动,继续躺在床上刷手机。他喝了碗羊杂汤作为早餐,还给我带了个肉松面包回来,说他看见了一座隔路相望的观音庙和基督教堂,星期天大概都是活动日,一边在诵经,另一边则在传教,竞争非常激烈,可见此地宗教氛围真是浓厚。
按计划今天在市内浅玩一下就回去,为选景点煞费苦心,本想去内蒙古博物院玩,结果已经预约不上了,大召寺我上次来的时候就去过,最后决定去将军衙署瞅瞅。打车出门,阳光灿烂,微风清凉,非常有秋天的味道,路两边随处可见跃马扬鞭的大汉雕塑形象,不知道是成吉思汗还是哪个汗,彪悍威猛,让人肃然起敬,突然让人好奇现任该区域的最高领导人是怎么个形象。街边的小饭店几乎全是这那羊下水或者面,汉字旁边都写着一串旋风薯片似的蒙语,完全看不懂,不明觉厉。将军衙署是清朝在这里设置的地方官绥远将军的办公和住宅府邸,国民政府时期也曾经当做办公区使用,建筑主体是四座中式厅堂,一堂二堂办公使用,还有文书起草处、会客室等等,三堂四堂则是内宅,有卧房小客厅之类,建筑都是青砖搭建,门口有好几座绥兵的铜像,高大威猛,手持兵器,站得顶天立地,廊下垂着写有“绥远将军”的大灯笼,气势十足。最角落里还有座小花园,假山堆里竖着个小亭子,旁边九曲回廊,造得笨拙粗犷,比江南园林的秀美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园里有不少苹果树,泛红的苹果硕果累累,压弯了枝头,看起来非常喜人,呼市似乎很流行种苹果树,这种丰收的喜悦景象随处可见。
小博士心心念念要吃冰煮羊,在大众点评上选定了一家看起来没那么出名的,不到十一点就打车过去,心想怎么也不用排队吧。路上经过繁华路段,有好几个大商场,名字也很有特点,“维多利商厦”之类,有点像北京的西单。这里的商业区很有集聚感,还有很多聚在一起的手机店,VIVO OPPO的门脸都非常大,城乡结合部的感觉更浓郁了。到了冰煮羊店,还没开餐,但里面居然已经坐满了,店员非常的暴躁,说“排队至少要等一个半小时,你们排不排,确定排就拿号”,所谓“号”是一张很像理发店储值卡的塑料卡片,并且不能在店里等,要去店对面的墙根底下等。小博士彻底被激怒了,拿走了人家的卡片,去吃附近的一家德盛元,吃了烧麦和奶茶。奶茶是咸奶茶,几乎没有茶味,奶味很足,羊肉烧麦说不膻气可能是就吃惯了羊肉的人而言,我还是很难吃下去,点了猪肉烧麦,烫面皮让人想起虾饺的皮,个大馅足,吃一个顶三只水饺,一屉八个差点没有撑死。小博士一改平常吃得比鸡少的风格,吃了八九个,导致后面的行程我一直担心他会不会当场吐出来。
这边随处可见共享电动车,小博士想骑着体验一下,看看离下午发车还早,我们就扫了两辆骑去大召寺。骑上心爱的小车车还是很快乐的,而且也不会堵车,小风嗖嗖的刮,非常惬意。看到大召寺的红墙和步行街的入口了,我们寻思找个地方停车,看到前面停了几辆电动车,结果把车放下,提示说这里不是停车区要罚15块钱,但停车区也不知道在哪里。倒是有本地人很热心地指点“前面可以停”“后面可以停”,但张望半天都是只见其声不见其形。我们又绕到大召寺前广场的另外一个门,发现还是停不了,只能过马路到对面的小街上停。停完车小博士已经有点崩溃了,说想去车站候车室里玩两个小时手机得了,在我的严厉制止和强行拖拽下来到了大召寺。烈日当头,阳光炽热,的确是挺热的,广场前面有很多冷饮店,但里面空调都不太足,我想吃冰激凌,蜜雪冰城居然售罄了,还是在旁边一家叫幸运咖的店(好像也是蜜雪冰城旗下)买到了一个甜筒,估计是真的热了,吃着感觉很好吃,但没有想象中草原上鲜奶冰激凌该有的那种好吃。
吃完冰激凌歇了一会儿,我们走向大召寺。上次来我还在这里门口照了张照片,可除了那张照片别的真的毫无印象了,可见写游记还是很有必要的。寺外广场上有一排八个小塔,上面缠绕着五彩的经幡,圣洁神秘的宗教气息迎面涌来,广场另一旁还有一个某某汗的雕像,青黑颜色,也是高大威猛,端坐在一个四面装饰象头的宝座上,这个某某汗就是大召寺的建造者,是内蒙古土默特部族的某一任王,可见中国传统统治者就是喜欢造“神迹”,因为用这种方式能永恒地被人记住。寺里寺外都有好多姑娘拍照,大概是最近流行的公主旅拍,穿的很像东宫里小枫或者还珠格格里的塞娅公主,尤其是头饰上一串串的白色毛珠和眼睛周围亮闪闪的装饰物,脸颊都涂得红红的,在塔边或红墙底下作虔诚仰望状。票价三十五元,着实不便宜。
寺院里面非常大,记不清有多少进院子了,进门也是四大天王,突出的眼睛瞪得溜圆,居高临下,龇牙咧嘴,给人一个下马威。寺庙是琉璃顶,据说是康熙特许可以使用的,顶上架着鎏金的宝珠、金轮、蟠龙和各种法器,蓝天白云下阳光映照,熠熠生辉。香火非常鼎盛,每个殿前都有一座高高的塔。主殿门口竖着经柱,到处都挂着彩色的经幡,有横着的,有竖着垂下来的,刺绣精美,色彩斑斓,并且很讲究配色,虽然色彩很丰富,但只给人震撼感却没有杂乱感。到处都有象的元素,有些是汉白玉雕的,鼻子高高的举上天去,擎着一个大元宝,并且是非洲象风格,耳朵忽闪开来,非常可爱。壁画也非常多,色彩丰富不说,天王身边火是密密麻麻的一小团一小团,很有特色,风格上跟敦煌西藏似乎一脉相承。有幅壁画是桃树下有只象,象上站着个猴,猴上站着个兔,兔上站着个鸟,这个构图在将军衙署也见过,不知道是个什么讲究。还有的壁画画的是六道轮回,各种油炸鬼倒吊人,认真又恐怖,还有画萦绕祥云还是雷电的法器的,不明觉厉,肃然起敬。
这里的佛教属于密宗,比起内地的更有恐怖神秘的特色,很多东西看得我毛骨悚然,譬如很多壁画里的主人公会戴着人头串成的项链,殿里朱漆柱顶上突出瞪眼咧嘴的鬼脸雕塑,一组像前垂着席天墓地的珠帘,细看那珠子全是白色的骷髅头,令人发指。所有佛龛前都有精雕细作的框框,雕刻着精美的竹子、桃子、花朵、云纹等等装饰,色彩同样艳丽,所有菩萨的衣服上都是层层精绣,或者缀满密密麻麻的红宝石,能塞进去装饰的地方全部不放过,看得人眼花缭乱,几乎要犯密集恐惧症。
寺里有好几尊特色雕像,有尊白玉的,据说重达二十吨,一整块玉雕琢而成,身披袈裟上有红宝石和钻石四万八千颗,贵气逼人。有鎏金大坛城,是什么菩萨的化身具象,四四方方的台子上各种繁复的装饰,人能化身为一座城,想象力真的诡谲,觉得是不遗余力地想把四面八方、天地经纬这些自然的元素和人身对应起来。印象深刻的还有个大白伞盖佛母的雕像,主要的头上有三个头,头上还顶着长长的一串头,真的要从过去一直看到未来,手就更多了,拿着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法器,站在它下面看,感觉眼神并不慈祥,反而有点恐怖。看说明说它有寂静和愤怒两种形态,很像游戏中BOSS的阶段,一阶段寂静,主要拿伞防御,二阶段愤怒,所有头都会开始来攻击你!查查资料,感觉这些恐怖的形象应该是从其他什么神话体系中吸引过来,类似于被佛祖收复教化的妖魔,成为了喽啰,用来震慑信众的,跟道观里总是塑阎罗殿的雕像可能是一个道理。
殿堂里都很黑,灯烛摇曳,照得一尊尊金佛愈发光芒四射,还有红袍和尚当场诵经,声音粗犷洪亮,逛久了真觉得沉重肃杀。小博士问“你说塑佛像的这些人信佛吗”,感觉是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瞻仰神迹的人对神迹自然是笃信不移,但建造神迹的人呢?由此推开去,这些寺庙的住持方丈们信吗?皇帝本人信吗?感觉任何组织都一样,越狂热越核心的人可能越清醒,但这些都是不可说之事,只能会心一笑矣。寺里一角养了几只小鸟,是唯一感觉轻松些的区域,有只红脸蛋的玄风,旁边挂了个牌牌写着它的名字“小五”,但叫它的名字它并不怎么搭理,只埋头梳理羽毛,小博士说“它真的很痒”,可能确实如此。
大召寺旁边是塞上老街,也是小红书上经常推荐的景点,进去逛了一下,是呼市特色的南锣鼓巷,就是卖的东西不太一样,这里会卖一些皮革制品、朱砂、银器、香料之类,还有一种瓷做的模仿鸟叫的哨子。南锣鼓巷卖大碗茶和酸梅汤,这里卖马奶酒和兰格格的酸奶,并且瓷瓶还能回收,一瓶十五块,小博士买了一瓶,喝着味道无甚特别,大呼被坑。说来也挺神奇,伊利和蒙牛总部都在呼和浩特,但这里街边卖的全都是兰格格,而且作为著名的牧区,也并没有本土特色的新鲜牛奶品牌。小卖部和饭店里也不卖可乐雪碧北冰洋,而卖大窑汽水和百岁山(是真的很便宜,三块钱一瓶),奶茶店不推车厘子、生椰,主要卖的是杏子口味的饮品。小玩意儿价格也不贵,皮革做的小蒙古包钥匙链两块钱一个,买的时候欢天喜地,回家打开发现有一股怪味儿,真是一分钱一分货了。
又逛了一会儿,打车到高铁站。这里的司机开车风格十分彪悍,别说不礼让行人了,连警车都不礼让,眼睁睁看到一辆警车被别了好多次,不得不打开警灯拉响警笛才得以开走。打车的人没那么多,出租车会街边揽客,感觉好久没见过这样的了。我们叫的这辆出租,一路超速,完全无视导航“您已超速”的提醒,左右压实线的操作也十分娴熟,坐到最后我甚至都有点晕车。看到还有游客抱怨司机绕路或者爱答不理,还好我们没遇到这种情况,之前还问过一个司机“市中心在哪里”,对方的回答也很客气,说在“海亮”,大概就是一个商厦,市中心在商厦,听起来就更城乡结合部了。
回程的高铁直达北京,速度更快,两小时多一点就回到了西直门,北京刚刚下过雨,空气中的湿气让人浑身痒痒,不禁又怀念起呼和浩特干爽的天气。在商场吃了一顿牛排,大几百块钱,服务员轻声细语,服务到位,饭店里冷气很足,小博士连呼还是北京好。想想昨天这个时候还在跟着周杰伦呐喊,真是不可思议,又想到此时坐在空调房里敲打这篇文字的我昨天还在大召寺的烈日下炙烤着,更感觉人生恍若一梦。小博士对呼和浩特体验很差,说以后再也不来了,我倒觉得这地方虽然不咋地,但也可以说是很有地方特色。翻出研究生时去完呼市回来写的日记,居然还写了一句“这地方大概不会再来第二次”,不禁哑然失笑,人生的际遇就是这样不可捉摸,也许之后还会再来呢,撰文一篇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