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典日志丨读《三国志》兼谈点校本体例及“蜗居”丨2023年8月20日
8月进入下旬,要继续绷紧弦,赶工清欠。
继续读《三国志》,读卷十二之《崔琰传》。
复盘了昨天读的卷十一的后半部分。卷十一差不多是《三国志》的“隐逸传”,最后张臶、胡昭二人都没出现在标题中。裴松之注附了很长篇幅的焦先事迹,当然就更无缘进入标题了。
《三国志》多人凑一卷的,点校本各卷标题常常简列传主各姓,不写全名,书眉也仅呈现各卷标题,不太方便。点校前言称参考百衲本、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活字本、江南书局本,不主一本,择善而从。按说四个本子中方便读者阅读的体例应该保留。
百衲本系以两个宋刻本补配影印,每卷标题简列传主各姓,又在卷内每个人物本传开始时写上“某某传”,同时在书耳上也写“某某”。比如第十一卷,卷端标题为“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卷内每部分都有“袁涣传”“张范传”……“管宁传”这样的二级标题,并且每部分都在书耳标了传主名如“袁涣”“张范”……“管宁”,这种编排最便阅读。点校本理应采用这种形式。
明万历南监本、汲古阁本均已只在标题上列“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金陵书局活字本,为重排南监本,虽卷端标题沿袭南监本仅罗列诸传主姓,但在书口标注了每部分传主名,用起来就相对南监本要方便一些,是有益的返拨。点校工作据金陵书局活字本展开,即使不采用宋本体例,也该考虑金陵书局本在书眉上做做文章,不应该追溯回去,采用南监本、汲古阁本这样不方便的体例。
清乾隆武英殿本改造卷端标题写了本卷传主全名,也是一个有益的改造。乾隆武英殿本据说来自明北监本,手头上没有北监本书影,暂且归功于武英殿本。
当初点校前四史,献礼新中国十周年庆典,为时仓促,选择一种简便易行的操作方式进行编排,可以理解。如今修订点校本二十四史之《三国志》,给了足够的时间,可以算得上旷日持久了,应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另外,焦先事迹中有一段讲到焦先自己营造了一个“瓜牛庐”,裴松之专有一条注解释“瓜牛庐”为“蜗牛庐”之误,这样看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蜗居”。不过裴松之这条用不短的篇幅讲了“蜗牛”,还引用了《庄子》。难道晋宋之际,蜗牛不很常见吗?
密州司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司典日志丨关于读书,我掏掏心窝子 (2人喜欢)
- 司典日志丨《聊斋》之《田七郎》。读毕《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新近得书一览丨2025年3月26日 (2人喜欢)
- 司典日志丨《一颗心的距离》。《聊斋》之诫赌文丨2025年1月17日 (1人喜欢)
- 司典日志丨编辑的日常归结2024丨2024年1月15日 (2人喜欢)
- 司典日志丨赶排样稿。播客关于哈里王子。共读如常丨2025年1月14日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