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念楼学短》四
【抒情文十一】(续)
【失题】老年 傅山《霜红龛集》
老人家是甚不待动,书两三行,眵如胶矣。倒是那里有唱三倒腔的,和村老汉都坐在板凳上,听什么飞龙闹勾栏,消遣时光,倒还使得。姚大哥说,十九日请看唱,割肉二斤,烧饼煮茄,尽足受用,不知真个请不请。若到眼前无动静,便过红土沟,吃碗大锅粥也好。
【念楼读】略
【念楼曰】傅青主的学问、文章、医道,都极有名。康熙时对明遗民搞“统战”,开“博学鸿词科”,指名要他去赴试,他装病拒绝,又哪里会是同村老汉坐板凳看社戏的角色。盖正如他在另一篇文章中所云,“处乱世无一事可做”,故而如此,悲哉悲哉!
但他这样写这样做,亦非做作,而是达人至性的流露。其向往姚大哥的烧饼煮茄,正好像日本俳句诗人小林一茶在等邻人送来的年糕,他有一首著名的俳句:
来了罢来了罢的等了好久,饭同冰一样的冷掉了,年糕终于不来。
是皆能不失其赤子之心,远不是一心等通知开会的老同志所能企及的。
【洞庭君山】在秋风里 方以智《浮山文集》
浩然之撼,杜陵之浮,何如太白之刬(chan三声)耶?愚者尝作词曰:竟把青天,埋在秋风浪里,眇眇愁予,斑斑点点而已。
【念楼读】在洞庭湖上看君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
在孟浩然心目中,昔时云梦泽,今日洞庭湖,八百里浩荡波涛,是在拍打着千年历史的节奏,居然能“撼”动岳阳城。
杜甫的眼界更宽,吴楚东南,乾坤日夜,大地和湖海充分体现了空间的广大、时间的久远,人只是“浮”在其中的一小点,欲求无限又是多么不易。
我最羡慕的还是李白。“白银盘里一青螺”明明为万顷平湖生了色,却偏要“刬”去它,竟要让长流天地之间的全都是水,全都是酒,让“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这才是真正的酒人、真正的诗人。
我来看湖山,正值秋时,西风吹起了一湖浊浪。从烟雾迷茫中望去,君山只见几点隐隐约约的影子,出没在湖水之中。满目萧然引起了满怀惆怅,我不禁低声唱起了《湘夫人》的歌: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终于自己也作了几句:
秋风吹起这一湖的水,遮住了半个蓝天,
望不见湘娥黛髻青鬟,只有这斑斑几点。
【念楼曰】浮山愚者本是风流倜傥的明末四公子之一,如今成了亡国遗民。是啊,哪里还有他的湖山、他的天地呢?
【念亡妻】燕子来时 蒋坦《秋灯琐忆》
去年雁来较迟,帘外桃花,已零落殆半。夜深巢泥忽倾,堕雏于地,秋芙惧猧(wō)儿所攫,急收取之,且为钉竹片于梁,以承其巢。今年燕子复来,故巢犹在,绕屋呢喃,殆犹忆去年护雏人耶?
【念楼读】略
【念楼曰】去年燕子来,绣户深深处。花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
今年燕子来,谁共呢喃语。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
燕子从来寄托着人们的感情。它们岁岁还巢,和人同住,却不是贪图豢养或迫于羁锁,而是自由地选择,所以特别受到人的珍重。
其实还巢不过是候鸟的本能,但在见惯世事沧桑、人情冷暖的人们心目中,却成了念旧和守信的象征。尤其在哀悼亲人或遭际乱离,感到无常之痛时,见到比翼双飞的归燕,当然更会“记得去年门巷”,产生“谁共呢喃语”的深深的惆怅。
人是多么软弱,多么需要安慰。
【附】因对蒋坦不熟,便网上查了他的资料。读过之后,深感无常,然活着的生命依旧在生生不息地进行着。有一段很有意思,摘录至此。
蒋坦,字平伯,号蔼卿,浙江钱塘人。秀才出身,擅长书法。道光七年与青梅竹马的表妹关瑛(关秋芙)订婚,道光二十三年成婚,长年居住于杭州西湖。一日蒋坦在芭蕉叶上题句:“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秋芙续曰:“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秋芙患肺病十年,常感叹:“人生百年,梦寐居半,愁病居半,襁褓垂老之日又居半,所仅存者,十一二耳;况我辈蒲柳之质,犹未必百年者乎?”咸丰年间秋芙病卒。
【枣儿葡萄】一年容易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七月下旬,则枣实垂红,葡萄缀紫,担负者往往同卖,秋声入耳,音韵凄凉,抑郁多愁者不禁有岁时之感矣。
【念楼读】七月秋风起,枣树上挂的果渐渐变红,架上的葡萄也越来越紫了。到月底这两样便开始上市,在水果摊子上总挨在一起,红红紫紫,十分好看。
小贩们叫卖吆喝,本是市声中热闹的分子,可是在秋风中听起来,不知怎的却似乎带着一种凄凉。尤其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它会使你想起,一年容易,又是秋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