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过风暴》点映过后,我看清了婚姻中的这三点真相
我是遇见小媛,一名热爱文字与读书的情感创作者,希望能带给你温暖,也欢迎你把自己的故事说给我听!
错过上篇文章的读者,可以点击蓝色标题继续阅读。
不久前,看过一个热搜。
长沙某幼儿园班主任,当了学生爸爸的小三,原配搜集证据后,直接上门“问罪”,揪着第三者的头发,就在户外“游街”。
看到这里,不免觉得:婚姻确有美好,但有些也只是貌合神离。
在这起事件中,抛开几个当事人不说,背叛婚姻这件事,其实挺常见的,只是有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亦或者是藏得很好而已。
最好的婚姻是什么?我想,不是你觉得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人,和对方在一起,就是永远。
而是基于双方人品,做到不伤害,我就觉得够了。
只是,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尤其是最近看完佟丽娅主演的《我经过风暴》后,觉得这三条婚姻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1.原谅很容易,但回到过去很难
影片的开场,徐敏想和丈夫陈均离婚。
想离婚?可又谈何容易。
外人眼中,她是事业、婚姻双丰收,是独立女性,还有一位在外儒雅的丈夫。
可到了家中,等待她的,就是爱人无尽的控制与家暴:
加班太晚不行,稍有反抗不行,不听丈夫的话不行……如若没做到,身体遭遇的就是“一拳又一拳”的暴打。
她不想生活在这般深渊中,于是,她报警、找律师,想从这段不幸的婚姻抽离。
可现实与世俗,却时常显得可笑。
外人劝她珍惜,找人求助却被告知这是家事,远不及离婚。
难道离婚是她错了吗?有那么一瞬间,徐敏想过孩子,在陈均没家暴她时,也短暂想过忍一忍。
可是,她在家中安监控的事情,被陈均发现了,又是一次家暴,她只想逃。
家暴过后的道歉,似乎很真诚,但原谅了,并不能保证下次就不会再犯。
这就像背叛婚姻的男人说:“我只是犯了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下次不会了。”
这话还真信不得,凡事犯错成本太低,只会让人得寸进尺,施暴者愈发变本加厉,而受害者也被困在了偏执的爱中。
2.一段婚姻太过偏执,“熬”和“忍”就如毒药
幸福的婚姻,从来都不是一开始就很合拍,而需要双方一起为两人未来做出改变。
也有人说,“熬”和“忍”,婚姻就能变好。
那这也是个误区。
影片中,徐敏不是没忍过,可熬到最后呢?整个家都出现了问题。
两个孩子年纪还小,在家多次看到爸爸打妈妈,到了学校,和小朋友发生冲突就动手,还淡然地表示,爸爸也是这样对妈妈的。
给孩子影响最深的人,是父母。
而陈均不想离婚,也同样利用了徐敏放不下孩子这一点。
在多日努力下,两人中间顺利离了婚,孩子一人带一个。
但陈均却利用儿子挽回徐敏,最后以致儿子的右手被一辆三轮车压坏,如此她只能回家照顾孩子,又被拉回了泥潭。
可见,孩子是夫妻之间爱情的结晶,但不是伤害彼此的工具。
有时,为了孩子而将就,反倒会伤孩子最深,还让夫妻俩陷入相互折磨中。
所以,为什么要牺牲未来,选择容忍呢?
全身而退,或许是对大家都好的一种选择。
3.背负了无人体谅的痛苦,那就自救
影片的最后,徐敏趁着陈均在睡梦中,看着这个伤害自己多次的男人,举起利器,把他砸死了。
后面她选择自首,扑面而来的舆论,将她推到了风尖浪口。
所有人都在指责她残忍,可当律师将收集到的证据,放到大屏幕上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若无人在深渊拉你一把,那我们便只能救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又有什么错呢?
徐敏被判8年,出狱后,她的两个孩子还有那个帮助她的律师,来接的她。
到此,所有故事也结束了。
关于家暴题材的影片,不多。因为会被人视作是挑起男女对立,但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一直存在,为什么就不能演,不能说呢?
如果说,仅是因为以女性视角,去宣扬女性反暴,这就是对立了,那就让受伤的人,保持沉默吗?
我想,这是说不通的。
因为,痛不在自身,就会有人以偏见说事,但既然言论自由,就应当允许不同角度的评论存在,这没有错呀。
小媛寄语:走进电影院看这部影片时,会重新思考:婚姻,到底是什么?
很遥远吗?我不知道。
大概只是看了他人的婚姻现状后,会觉得好与不好,关键在于遇到了怎样的爱人。
总之,一切风平浪静时,就顺其自然吧。
话题:你怎么评价《我经过风暴》这部电影呢?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和转发。关注我,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内容!
本文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