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9西线无战事
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年轻人?
1、以激情澎湃的梦想容易控制的人群;
2、将牺牲和悲惨烘托成一种荣耀;
3、个人崇拜至上,当上将军元帅珍馐尽飨;
4、尚不了解真实战争的嫩头青。
这是我看《西线无战事》的感觉,一句德国就快没有年轻人令人无限遐想。
近来新闻播报,祖国的反腐工作做到哪里、哪里就有妖,医药器材行业终于得到整治,最具新闻价值的乃是一个猩红的数字,医院领导靠吃回扣,一个器材贪污1600万。这仅仅是一个器材。
这让见怪不怪的老百姓无不唏嘘,怪不得看病检查多、消费高,原来被这群硕鼠水蛭吸去了。可是,我有个想法,抛开别的领域不说,能在医院走到这个地位的人,大有可能是个医术精湛的医生、或是学术成果丰富的学究吧。如果他从医多年,拯救过数百人,那么贪污1600万还算不算过分,毕竟人的生命可是无价之宝。既然如此,他可能只是个亦医亦巫的普通人,那么钱都送到家门口、不允许他拿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
事实上,出问题的不是个人,而是系统。
如电影西线无战事所述,给一只狗一块骨头,它会开心,给一个人一点权利,他会野蛮。
当那些将军、发战争财的商家占据了物质与话语的权利,那么他们必然需要战争来支持他们巩固地位。毕竟没有战争,他们不复存焉。电影中途出现熄灭战争的烛火,既得利益者迫不及待吹灭它,如果没有战争,那就制造战争。
对应现实也是一样,我就说工作吧,大量的工作并非是研究火箭卫星那么高大上,只是一些基础的常规的活计。譬如给领导桌上摆水吧,从前只是随便一放,这时一个专职负责的人忽然想以这份工作发个学术文章,于是要求水杯的角度、布局;这时他将摆水工作推上超越其本身的价值,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他要求新来的员工必须是本科生、研究生、直到只招博士;他要求员工漂亮、形象好,以便某个无人时刻将手盖在某个新手女生手上,在耳边对齐唏嘘你想成为这间会议室的负责人么,继而牵着手去开房。
如今对年轻人的打压是非常严峻的,由于先爬上山的人很怕后面的人追上自己,戳破自己当初对外宣传的蜀道难(原来他的工作不过如此),站在山上的人便做这样的工作,一方面伸手拉自己的亲人(他们不会对外宣传),一方面用杆子捅其他登山者(与我道不同者皆为敌人),一方面对山脚下的人猛投巨石(这个山口我已经专属了),导致最后年轻人望山而跑,行了,不如回家躺着。而那先登者,组织交给他的工作本来是将山凿掉移走。
年轻人的创造力必须打压,他们很害怕自己赖以生存谋财的手段被技术革新。他们害怕未知和失控,他们害怕自己需要一周时间来抄的数据表格,被随便学了个电脑的年轻人一个小时搞定,然后不知道安排他做点别的什么。
基于此,他们只得不断发动战争,不断将牺牲者的战衣交给下一批认知未成熟的嫩头青,以让他们继续在最底层向上输送能量。人们战后才发现,最大的敌人有时不是面对面、穿其他颜色战衣的年轻人,他们艰难的发现、痛苦的承认,居然是自己人。影片有一段,保罗捅杀了敌人,敌人痛苦的死亡过程令他恐惧不安,而发现对方妻女照片、与自己一样是普通人后,他对对方跟自己一样也是被骗被逼而绝望。
那么何以改变这个系统呢。
在信息化时代,年轻人获得真相的渠道和勇气已经不可遏制,一方面要抓住他们、一方面又不至于捏死是很难的。韩国作为生育率最低的国家,此刻流传着“奴隶最好的报复是不再生育奴隶”。以断绝人口来威胁高层让利。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养过牲畜的人都知道,杀几只害群马、扶正墙头草、给几个不生蛋的鸡多撒一把粮食,这个农场便能继续运行。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乃是能者居之,譬如这位医生,为什么医院只出现他一位,其他人的就业环境、奋斗路线是否公平,加砝加码是否合理。假如这样的医生有十个,那么他一个人则不会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感和垄断权了。
其次,让学农学的去管金融、让搞文学的管建筑等等,纵横交错,怎么搞得好。应该加强专业考核,减少那些意义不大的八股文考核。
最后,我认为国家做的很好的加强监管与巡查,的确揭开了很多顽疾与伤疤。
位卑未敢忘忧国,相信祖国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