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转向书架与取下一本
2023年8月6日,晨雨午晴,典型的明亮而潮湿的夏日 看了看书架上的那些书,有些仅仅是用目光掠过书脊,有些则是用手指轻轻地搭上肩头,只有不多的几本让我生出几许心动的感觉,被我取下和翻看。 被目光掠过的,包括,克莱夫·詹姆斯的《文化失忆》、帕蒂·斯密斯的《只是孩子》、潘卡吉·米什拉的《从帝国的废墟中崛起》、罗斯的《斯宾诺莎》……还有44本横躺在那的《华夏地理》杂志(我还真的一本本细数了一下) 被搭上肩头的,包括,马克·科尔兰斯基《鳕鱼往事》、J·G·巴拉德的《混凝土岛》、赛斯·诺特博姆的《流浪者旅店》、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足球往事》…… 被我取下和翻看的,则是,杰夫·戴尔的《寻踪索姆河》 这也是这位作家的书里,我买来阅读的第一本,后续还入手了他不同体裁的另外5本——《白沙》、《一怒之下》、《寻找马洛里》、《潜行者》、《懒人瑜伽》。不得不说,这第一本也是他的书里我最为珍视的一本,关于一战这段历史的描述性的记忆、碎片式的影像、遗留物的反思、故地之游引发的遐思……
摘抄几句:
这是历史给我们上的一课:事物会越来越轻。未来或许不会比过去更好,但一定会更轻。因此,所谓负担,就是过去的重量。
他们不是我们的士兵,我们从来不知道他们被派往何方。
亨利·威廉姆森记得自己看见一个撒克逊男孩被一辆破坦克辗轧,惨白的嘴唇发出呻吟“妈妈,妈妈,妈妈”。
人类的悲剧造就了废墟,废墟又记录下人类的悲剧,废墟在人类悲剧中的幸存能力可以让我们获得心安和慰藉。然而,由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见证的这场毁灭却是如此的彻底,似乎连毁灭的痕迹都被一并抹去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