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分析,在改进思维方式中健康成长
西方国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想人家怎么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这是一条做人的法则,又被称为“黄金法则”,几乎成了人类普遍遵循的处事原则。后来,美国学者亚力山德拉和奥康纳对“黄金法则”进行了补充,提出了“白金法则”:“别人希望你怎么对待他,你就怎么对待他。”作为党的干部尤其是优秀年轻干部,要以“白金法则”为鉴,坚决杜绝凭经验决策、看文件执行等现象,主动换位思考,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更加合理地处理矛盾,确保提出的意见、作出的决策方向正确、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科学有效。
多站在领导角度思考问题。有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工作可以是你干,也可以是别人干,但有时候领导就是交给你了,且经常如此。这种情况不是领导偏心眼,大概率的情况是:领导心里知道应该交给谁,但交给别人不放心,所以就交给你了。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自觉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领导的想法,理解领导的意图,从更高的高度把握全盘情况,更加深刻地认识工作的意义,看清下一步思路和发展方向,更好配合领导开展工作。此外,领导的经验、思路都是在日常工作中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这是年轻干部在短时间内无法获得的,换位思考正是与领导进行思想交流、快速提升本领的良好机会,要充分利用工作之机,主动与领导交流,多表达想法、多交换意见,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系统观念、更新工作理念、改进思考方式、提升本领素质。
多站在同事角度思考问题。不管在任何一个部门,一项工作的完成凭借的都不是一己之力,而是同事之间相互协作、精诚团结的结果,有时甚至是几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在工作过程中,同事之间由于做事的方式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同一个工作往往就会有不同的看法,由此产生“我的观点,你不理解;你的想法,我不认可”的现象,比如:精心组织的活动方案,实施起来收效甚微;挖空心思谋划的创新动作,引来满腹牢骚;自以为能够增进同事感情、拉近距离,但同事却不理解、不领情,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就是对的,同事的看法是错的。问题的关键可能是由于没有换位思考,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把主观愿望强加在同事身上,结果“好心办坏事”。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一名干部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事情、讲话,肯定是会脱离集体的。要正确看待同事之间的不同意见,多站在对方角度,常问“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虚心分析对方观点的可取之处,反思自己观点的不周之处,形成对自己观点客观、正确的认识,不断增强换位思考的能力和自觉,让沟通、交流变得更容易、更简单,持续增进同事间的友好感情和相互理解,推动“大集体”变成“大家庭”。
多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当年毛主席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字数太少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怎么能用五个字概括呢?毛主席说,超过10个字,普通群众就记不住了,五个字少了,那我就再加四个字,就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主席对党的宗旨的高度概括,既体现了我们党宗旨的内容,又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要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找准、找实,弄清楚群众到底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精准找到“所需”和“所能”的结合点,把服务做到位。否则,群众需要白菜,你却天天送萝卜,送得再多,群众也不会买你的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这是我们服务群众的总体方向,要把群众的诉求一件一件收集起来,建立详细台账,一件一件解决好、落实好。同时,要学会“摘帽子”“俯身子”,尊重群众、倾听群众,主动换到“平视”的角度,以群众的直觉观察问题,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真切感受群众的苦乐冷暖,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