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你坚持在豆瓣上发帖?
查看话题 >扪心自问,你还有阅读一篇5000字文章的能力吗?
如题。来自于最近一周的感慨。
上周,一位既失业又失恋的老友,来我这里打地铺住了几天,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事业感情双重打击的缘故,时隔十二年我们再次住在一个屋檐下时,我就发现——他总是说话说着说着就站起来在房间里踱步,脚停不下来,于是我直接打断让他定住。
朋友说这是心慌的表现。除了刷短视频,以及在社交软件上和妹子聊天,也就看下象棋的直播能让他定住。
我观朋友如此,朋友观我则是“你这生活也太无聊了一天”——每天下班回来,冲凉,一边泡脚,一边看篮球博主的视频娱乐。然后打一个小时2D桌球斯诺克游戏。从晚上九点开始,写一到两个小时公众号文章。晚上十一点,再看书,最近看的是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你从我上周的更新频率上就能看出这样的生活节奏。
在我的引荐下,本身炒比特币的朋友,也跟着读起来这位中国比特币首富写的书。
事实上,我还建议朋友应该写作,因为高中时他本就有不亚于我的写作天赋。前几年他也开过公众号写了几篇。我建议他从知乎和豆瓣先写起,那里更容易获得读者的反馈。但他至今没有行动,从我的视角,我自然认为他是在荒废自己的写作才华。但他有自己的想法。
压力大的人,是容易浮躁的,是定不住的,是无意识地要来回踱步的。
前两天我看到一篇今年看到的最好的之一的文章《微光》,来自卢克文,就是那个写国际政治的卢克文。在这样一个抢眼球的时代,他用了《微光》这么一个很不标题党的标题,不过不影响,这篇文章依然获得了超过10W的阅读,赞赏人数也超过100人。
这篇《微光》的确打动了我。因为卢克文不知道又是喝高了还是咋了,在四十岁左右这个年纪,一口气写出了自己青春里的过往感情,是的,这不是小说,而是散文。我算不上卢克文的粉丝,前几年我还对他的写作手法颇有微词,但我也不能否认,他太能下功夫了,也不怕下功夫,尽可能地坚持实地调研。这两年,他的写作,除了过往的那些动辄数万字的政治历史长篇,他还会写一些随笔和散文,带有卢克文自己特色的随笔和散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去解析世界。从生活里的小事,管中窥豹,窥见这个国家和时代的发展逻辑。这是卢克文的写作特色。
其实昨天的推送,我在文末的《涟漪之外》也分享了卢克文这篇《微光》,我不知道有几个读者点进去看了。尽管对于卢克文而言,这是一篇短篇,但字数仍然超过了5000字。
在手机上,在2023年,在这个短视频当道的时代,一篇超过5000字的文章,是很多人迈不过的阅读门槛——我意识到这件事,还是昨天和一位老朋友聊天,我兴致勃勃转发这篇文章给她,因为我认识的她是了解自媒体的,自己本身也是足够文艺的。
结果令我意外的是——她说,她现在心浮躁到看不完这样的内容,也感受到我所说的余音绕梁。

的确意外,我没想到,看一篇5000字的公众号文章,现在居然这么有挑战性了吗?而且还是一篇写感情的没有门槛的、故事性拉满的很好读的文章。
朋友说她这两年专注做小红书,我看了她的账号,的确出过爆款,几千点赞的一条,内容很短,更像是一条段子。我对小红书没什么偏见,其实挺喜欢,我所有的晚饭减脂餐就是照着上面学的。但我仍然得说,小红书上承载不了思想性的内容,它更像是一个让人的生活更加方便的指南。生活指南的要求之一,就是尽可能的简洁,尽可能的简单。
能够承载长文的平台,其实只有公众号、头条号、豆瓣,以及知乎。而这里面,显然知乎的阅读性最好,胜过豆瓣。而从我个人的感受来看,同样的文章发布在不同平台,头条号的阅读性有时候是好于公众号的。因为,今日头条的读者年龄偏大,他们是更习惯于阅读的一代人。
我倒不觉得,阅读长文就好像更有优越感,好像更能促进人的思维什么的。
我只是有些警惕,明明很多人前几年都还具备阅读几千字上万字的长文的能力,怎么过了几天,居然就这么直白地丧失了这种能力?
这难道不震惊吗。一种你本来已经具备的能力,居然在你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就消失不见了,连被谁偷走了都没影,这也太……不可容忍了吧。打个比方,明天一早起来,你准备吃饭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居然不会用筷子了,你说吓人不?
我只是不得不注意并警惕,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很多人将其归咎于时代,恕我直言,我觉得这是谬论。
前几年公众号衰退的时候,行业内都叫嚣,读者越来越没有耐心了,没人看长文了,更没人看满篇都是文字连个表情包配图都没有的文章的——但是,在公众号流量红利早已过去的2019年,卢克文凭借一篇又一篇上万字的长文,将公众号在一年时间内做到了百万粉丝。
后来短视频时代来了,抖音短视频势不可挡,行业内又在说,现在人越来越没耐心了,别说15秒,开头三秒不好看直接给你划走——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同学愣是在抖音发时长10分钟的超过200多个镜头的长视频,两个月狂揽1000万粉丝。
这么多年了,在自媒体的河边行走,我算是看明白了——什么长文章短文章,什么短视频长视频,什么研究读者需求,揣测观众心理……都是自以为是、画地为牢的自我安慰。
作为一个创作者,在一个开放的市场,我唯一应该笃定的,就是自己的作品。如果我能写出好文章,如果我能拍出好视频,读者会来的,观众会有的。唯一的问题是,写好文章太难了,拍好视频太不容易了,所以很多人不相信,他们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他们也不相信读者和观众的眼光。他们宁愿相信自我安慰的缥缈的感觉。
但最难的那条路,往往就是最短的捷径。
不是读者没耐心,是读者并不那么容易找到真正的好文章。不是观众没品味,而是观众很难刷到真正的好视频。
君不见,微信读书、晋江等平台,沉迷于长篇阅读的人,从来都比比皆是。
……
尽管如此,但我觉得,一个人依然需要警醒,应该是自己掌控自己,而不是随环境异化。
去年学驾照,我最深切的感受是,开车开得快没什么技术含量,不就一脚油门的事嘛,真正的考验则是把车开慢,稳稳地把车开慢。
能快能慢,才叫收放自如。
能读段子刷短视频,但也能随时专注起来读长篇文章看长篇视频,这也才叫收放自如。
只不过现在很多人呢,放出去很容易,但收不回来自己。
这就是丧失了对自我的掌控,已经异化为随波逐流。
而我也在想,为什么我不觉得阅读长文困难?
想来想去,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本身是个写作者。而且也是个中长篇文章写作者。过去几年,我在这个号上一口气写得超过4000字的长文也不少。而这样的锻炼,定住了我的心性。我虽然没有做到日更,但差不多两三天一篇的写作频率,仍然像船锚一样,将我的生活和我的思想连在一起,所以我没有失去自己。
而我也忽然想到,我妈的阅读长文的水平那肯定也是傲视她的朋友圈的。虽然我妈只是一介50多岁的农村妇女,平时爱刷快手,跳广场舞,但因为她有个写公众号的儿子的关系,所以她有着额外的耐性去阅读那一篇篇有时候并不好懂的长文。
写到这里,你读到这里,那么我要宣布,你已经胜利一半了。因为现在我已经写了2700多字。
阅读一篇5000字的文章还不简单?你从头再读一遍本篇文章就够数了。

-
阿毛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03 11: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