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与国运》:鲧治水失败的真相
本文选自《水运与国运》,作者:吴鹏
尧帝时期,大雨频繁,水量充沛,渭水河道既宽且浅,经常泛滥,“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洪水淹没丘陵平原,包围高山,百姓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衣食无着。
根据《山海经》等古籍中的神话传说,原是天神的鲧不忍看到人间百姓受难,不经天帝批准,私自下凡帮助百姓治水。鲧下凡的时候偷了天帝的法宝“息壤”,“息”即生生不息之意,“壤”即土壤,“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息壤”就是一种可以自我生长的神土,放在地上能自动筑成土堆,可见鲧想用“水来土掩”的方式封堵洪水。刚开始这一措施是奏效的,毕竟“息壤”神器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土壤原料以筑造堤坝,可就在即将大功告成之时,根据屈原《天问》所言,天帝发现“息壤”被窃取,大怒之下收回法宝,导致鲧治水失败。不但如此,天帝还让火神祝融下界将鲧杀死在羽山,以示惩罚。
屈原在《天问》中对鲧的遭遇发出不平质问,寄予了深切同情:“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如果鲧不胜任治水事务,为何众人一致推荐他?鲧有何德何能,神鸟鸱衔来青泥、神兽龟驮来石块帮助他治水?鲧忠于所托,天帝为何对他处以极刑?禹作为鲧的儿子,为何在治水方法上与其父大为不同?鲧的治水功劳被一笔抹杀,他们对鲧的忌恨为何如此无以复加?
据说鲧死后三年尸身不腐,祝融剖开他的肚子,禹从鲧的腹部出生,鲧的身体则化成一条黄龙飞去。禹继承了鲧的遗志,继续带领百姓对抗洪水。这时天帝被禹的精神感动,幡然悔悟,不但把“息壤”法宝送给他,还派千年神兽“应龙”前来相助。有了神兽、法宝的加持,禹治水如鱼得水。在需要疏导河道的地方,禹就派“应龙”用尾巴开山挖河,让洪水流入大河;在需要封堵洪水的地方,禹就用“息壤”堆起一座座高山,筑起一条条堤坝,让洪水不再肆虐。渭水流域的洪灾由此被禹平息。
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虽说有些荒诞,但却是历史真实的升华再造。从屈原的质问出发,通过《山海经》《尚书》《史记》等史料的相互印证,鲧的形象和功绩逐渐清晰。

根据《史记·夏本纪》等史籍中的记载,尧帝为解民于水患之中,“求能治水者”,“四岳”等大臣共同推荐有崇部落的首领鲧去治水。但尧对鲧很不放心,认为鲧“为人负命毁族”,执行上级命令时喜欢搞变通,而且和部落元老的关系紧张,因此不同意。但“四岳”认为“等之未有贤于鲧者”,即没有比鲧更合适的人选,坚持“愿帝试之”。尧帝无奈,只能“听四岳”,暂且让鲧前去一试,鲧遂试图采用修堤封堵的方式困住洪水。
据《世本》《吴越春秋》等史籍,修筑堤防、封堵洪水是鲧之前的共工在黄河上游山区所行治水之法。山区洪水从两山之间涌来,本就有两侧高山阻挡,易于围堵。但平原地带无丘陵阻隔,一味封堵洪水容易造成决堤。因此,鲧在黄河中下游治水时,改为“筑城造郭,以为固国”,建造能够抵御洪水的城郭让百姓居住,同时在城墙外面加筑石龟、土墩等,用来分散水力,抵抗洪水冲击,这其实就是屈原在《天问》中所言的“鸱龟曳衔”。
鲧造作城郭的治水方式,不仅避免了水灾,还为华夏先民在平原地带生存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居住保障,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文化的进步。近年来,考古学者在靠近黄河、济水、淮河等河流故道的地方,发掘出二十余座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印证了史籍对鲧筑城治水的记载。
上古时期,金属冶炼技术还不发达,石锄、石斧等石制工具的生产效率还比较低,取土筑城非常困难。神话传说中鲧用来制造土壤的法宝“息壤”,在《五杂俎·地部二》中记载为“石也,而状若城郭”,有学者据此推测“息壤”是用石头凿成的长方形花盆,可以在里面放入土壤种植花木,用以装饰、美化部落联盟首领的宫室庭院。因此,《山海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的记载,真实情况很有可能是鲧未经尧的同意,将部落首领宫苑中的“息壤”拿去筑城修堤。毕竟“息壤”装满土壤沉入水中可堵缺口,不会像散装土壤那样容易被水冲走,是当时理想的治水利器。

鲧此举虽出于公心,但无疑会惹怒尧和其他部落首领。加上尧“欲传天下于舜”时,鲧极力反对,大言“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匹夫乎”,干预部落首领传承交接,认为尧没有选对接班人,这更是印证了尧之前对他“负命毁族”的政治判断,尧遂对鲧不再信任。而鲧连续九年都没能治水成功,尧帝难辞用人不当之咎,只能禅位于舜帝。
舜帝即位后,鉴于鲧反对其接班的言行,加上鲧因取土困难、筑城缓慢导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遂以鲧治水失败的罪名,将其流放羽山。鲧郁郁不得志,在羽山去世,故屈原在《离骚》中言,“鲧婞直以亡身”。彼时百姓苦水久矣,“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浙江人民出版社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日本为何总是滑向战争? (4人喜欢)
- 在似乎被遗忘的东线角落,美国知名记者为何要开启这场冒险之旅? (2人喜欢)
- 汴京沦落前,赵构有勇有谋,为什么登基后选择屈膝苟安? (5人喜欢)
- “好望角”丛书2025出版计划 (14人喜欢)
- 当“毒气战之父”被授予诺贝尔奖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