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酒话》
《青岛啤酒酒话》 文/王音(2010-08-12 14:03:13)[编辑][删除]
标签:杂谈
《青岛啤酒酒话》---作者:王音[音乐人/作家/民风观察者]
还是那句话,很多人是通过青岛啤酒才知道青岛的。紧接着还是那句话,我不是青岛啤酒广告代言人。
说实话,我特喜欢80年代的瓶啤和散啤,也喜欢哈80年代末出世的崂山啤酒。不是怀旧,只是更对我个人的口味罢了。
365天,我几乎天天哈酒,不过是哈散啤酒。当天的散啤太爽口了,真的。只是有些遗憾,每隔几年,价格就上涨,酒精度反而下跌。口感是越来越淡,越来越甜。麦香气少了,涩感没了,啤酒花特有的气味也不多了。
回到正题,这些年我为什么一直写与啤酒有关的文章呢?并且近几年又狂拍各种哈酒/打酒/卖酒等镜头呢?且听我慢慢来分解。
我是民风观察者,我发现大街小巷里,男女老少拎着啤酒袋子的人络绎不绝。我发现城市的四面八方到处都是啤酒屋,我还发现啤酒屋里故事多。
至于,马路边/树林子里/沙滩上/草坪上等等公共空间中的那些哈酒者,其实你们都看到了,只是你们懒于动笔罢了,或者干脆是不感冒罢了。
然而,这种现象对于我确实个大题目,这绝对是写作民间青岛的一个切入点,是一个动词的青岛符号。
1903年就出品了的青岛啤酒,几乎就是青岛的代名词,你说不是吗?
故我的好几部著作里都与啤酒有一腿,如《青岛符号》/《青岛符号续集》/〈一个人的青岛景点〉等。
更有啤酒方面的专著〈青岛啤酒馆轶事》、《啤酒屋里的青岛》等。
我总共拍了两万多张啤酒屋的照片。
以下为我的青岛啤酒小档案:
第一次对啤酒有印象,大约是在1973年春节,家里凭票买了5瓶,但一口也没哈。
第一次哈瓶啤是在1979年,在家里。
我的第一碗清凉散啤是在1980年哈的,在当年的台东西二路上的聚福楼饭店。
第一次外出带啤酒是在1981年的夏天,去北京学艺。
第一次见到青岛啤酒票是在1984年的春节期间,并且用票买了一箱带往济南给同学哈。
第一次用暖瓶打散啤,是在1987年夏天。
总之,我与青岛啤酒有缘,尤其是散啤,我的朋友几乎都哈散啤,外地的朋友来青岛也都爱哈散啤。
所以说,我们都是散啤党的党员。
---转载于8月份《青岛画报》纪念青岛国际啤酒节20周年专刊。
标签:杂谈
《青岛啤酒酒话》---作者:王音[音乐人/作家/民风观察者]
还是那句话,很多人是通过青岛啤酒才知道青岛的。紧接着还是那句话,我不是青岛啤酒广告代言人。
说实话,我特喜欢80年代的瓶啤和散啤,也喜欢哈80年代末出世的崂山啤酒。不是怀旧,只是更对我个人的口味罢了。
365天,我几乎天天哈酒,不过是哈散啤酒。当天的散啤太爽口了,真的。只是有些遗憾,每隔几年,价格就上涨,酒精度反而下跌。口感是越来越淡,越来越甜。麦香气少了,涩感没了,啤酒花特有的气味也不多了。
回到正题,这些年我为什么一直写与啤酒有关的文章呢?并且近几年又狂拍各种哈酒/打酒/卖酒等镜头呢?且听我慢慢来分解。
我是民风观察者,我发现大街小巷里,男女老少拎着啤酒袋子的人络绎不绝。我发现城市的四面八方到处都是啤酒屋,我还发现啤酒屋里故事多。
至于,马路边/树林子里/沙滩上/草坪上等等公共空间中的那些哈酒者,其实你们都看到了,只是你们懒于动笔罢了,或者干脆是不感冒罢了。
然而,这种现象对于我确实个大题目,这绝对是写作民间青岛的一个切入点,是一个动词的青岛符号。
1903年就出品了的青岛啤酒,几乎就是青岛的代名词,你说不是吗?
故我的好几部著作里都与啤酒有一腿,如《青岛符号》/《青岛符号续集》/〈一个人的青岛景点〉等。
更有啤酒方面的专著〈青岛啤酒馆轶事》、《啤酒屋里的青岛》等。
我总共拍了两万多张啤酒屋的照片。
以下为我的青岛啤酒小档案:
第一次对啤酒有印象,大约是在1973年春节,家里凭票买了5瓶,但一口也没哈。
第一次哈瓶啤是在1979年,在家里。
我的第一碗清凉散啤是在1980年哈的,在当年的台东西二路上的聚福楼饭店。
第一次外出带啤酒是在1981年的夏天,去北京学艺。
第一次见到青岛啤酒票是在1984年的春节期间,并且用票买了一箱带往济南给同学哈。
第一次用暖瓶打散啤,是在1987年夏天。
总之,我与青岛啤酒有缘,尤其是散啤,我的朋友几乎都哈散啤,外地的朋友来青岛也都爱哈散啤。
所以说,我们都是散啤党的党员。
---转载于8月份《青岛画报》纪念青岛国际啤酒节20周年专刊。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