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暴走有感
新媒体时代,在媒体上检索旅游攻略,出片率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哪个景点哪个机位可以拍出最特别的照片。
仿佛我们旅游就是为了喂饱相机,喂饱朋友圈。不同的人,来到同一个网红打卡点,拍出同样的照片,花时间做拼图、花字、滤镜、美颜,做出最精致的图片、视频,发到朋友圈比拼谁能获得更多的点赞量。
重庆的许多景点,各种老街,都是依托地形,由人造古建+商铺+灯光建造的立体游乐场,人们在里头拍照、游憩、消费,逃脱现实生活,做一场自由的梦。
究竟是我们在利用媒体,还是媒体在驱使我们?或者,驱使我们的不是媒体,而是媒体背后的一双双眼睛?
昨天早上起床以后小徐还在赖床,我用这点时间又细化了攻略,以酒店为起点做了七个点的游览路线:白象居-湖广会馆-来福士-朝天门-长江索道-龙门浩老街-弹子石老街。在最后回来的时候她又说去江边看看洪崖洞,于是我们一天走了八个景点。每个景点都是浅尝则止。
我们为什么会进行这样的特种兵旅行?在这样的旅行中我们获得了什么?视听享受?心理偿慰?获得感?大家好像在进行一场插旗游戏,谁能在路上用更短的时间插上更多旗帜,谁就是人生赢家。他把自己的生命充盈了,丰满了,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在没有媒体的时代,人们是怎么旅游的呢?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