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的庙宇(之四十五)——新坡镇
茂名的庙宇(之四十五)——新坡镇
小东江干流中游与支流泗水河交汇处的新坡镇地域,是我成年时期居住最久的地方,最初地方庙宇及其信仰对我的启蒙就来自于这里。我刚毕业的时候,居住的官渡桥南车田街有一座小庙,挂着老人活动中心的牌子,庙旁的路边是熙熙攘攘的菜市场和学校,有时庙旁不定时有木偶戏演绎,令我印象深刻。再我后来想走进去详细了解它时,却总是掩门闭户不得其入,其实我知道它叫广福庙。住处的旁边还有一条谭姓坡嘴村,有更大的一座广福庙,每到年例便会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在官山一路两边这一片不大的地方的几条乡村,就有三座庙宇都叫广福庙,可能它们都是原官山村广福庙分支迁建而来,周围村落还有不少广福庙。后来我知道,广福庙一定有着康王主神崇拜,而茂名地区奉祀非主神的康王庙宇也非常多。
石秀峰《康公信仰与西樵地方社会》对学者们关于康王来源的研究做了一个综述。康公、康王(康皇)、康真君、康主帅、主帅、康元帅等信仰集中在江西、广东地区,在江西则广泛分布于赣州、吉安地区,在广东则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粤西地区,至早在南宋初年的江西便有记载。康公身份有多种说法,影响最大的,一说它是宋将康保裔;二说它是东岳佐神。康王其最初的形象或是巫鬼崇拜、鬼魂崇拜。在江西,南宋时地方文人出于维护正统的需要,对康王进行了改造,康保裔以其忠烈精神得到宣扬,使其成为符合国家正统化的形象。而道家的康王,《宋会要辑稿》记载南宋初年康王已受朝廷赐封为“东岳行宫内佐神”。1274年道士黄公瑾著有《地祇上将温太保传》,内中康王便以“威济善利孚惠英烈王”称号出现,此处康王名康应,在“岳府充太保”,因散布瘟疫太过而被温太保降服。
王元林、何方《康王信仰变迁与国家祭祀、道教关系初探》认为,康王信仰的原型众说纷纭,其中尤以北宋将领康保裔被尊为康王一说流行。实际上,今天的康王崇拜除与北宋康保裔“忠烈”而死,政府弘扬忠君保国这一主题有关外;还与道教中辅助东岳大帝管辖阴间地府的十大太保之一的康舍人(康元帅)司辖疫疠而受人崇敬膜拜也有关系。康王信仰的地域扩展与神职变迁,与国家提倡,道教神灵系统的利用,以及民众功利性需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认为,广东康王信仰或与移民迁徙,以及民间道教某一教派(地方志通通记为正一派,但是我发现本地方民间道教还有闾山等流派)信仰传播有关。在茂名本地,康王在傩仪当中具有“沿门逐疫”的功用,或许是康舍人(康元帅)司辖疫疠的职能衍变而来;朱光文认为,广东珠三角洲的康王崇拜,显然是土著族群的原始信仰与后来与康公的“正统”事迹结合在一起产生的;在有些地方,官方将其正统化对其传播又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旧高州府地区康王信仰在茂名县、吴川县、电白县东部、化县、廉江县的粤、闽(主要是粤)族群中盛行,而在明、清茂名县地方志记载的正统性神明之中,则未见到康公、康王、康皇的名字,其传播与流行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话题。
注:有一篇网文说现茂名毗邻的湛江市地区,90%的村落建有奉祀康王的庙宇(见广东知多点《湛江90%的村落建有康王庙,你真的了解“拜康王”的意义吗?》),可能有夸张之处,但大体上知道湛江康王崇拜之盛。
本次游荡,只是根据茂南乡情系列丛书《新坡》中的记载补充之前遗漏新坡镇的一些庙宇,记录下来,并无发现很大价值的信息。
2023年7月29日 茂名桐庐

新坡镇官山一路六八社广福庙,社民为六八社区六八村、坡头地村莫姓、梁姓,庙碑记载广福庙“承传百年”,于2019年维修。
按庙墙上的年例工项了解到本社的年例活动的工作内容有:香老、例首、次首、扛康皇、扛土主、扛抄把部、扛龙船锣鼓架、扛鼓、打锣、打拔、担旗、厨师、长号。

庙宇规模较小,奉祀康皇、土主、抄书、把部。

新坡镇坡咀社区车田山村广福庙(老人活动中心),社民为谭姓。官渡桥南区内车田街东面不到五百米的坡嘴村也有一座广福庙,社民也是谭姓。我的“茂名的庙宇”系列文章,行走的庙宇就是从那里启始的。坡嘴村广福庙正殿奉祀(后排从左到右)车麦二大元帅、敕封义勇关圣帝君、玉封康皇大帝、华光马大帝、云头太祖(即郑六侯王),(前排从左到右)兵头大将、周仓将军、土主娘娘(2012年新增)、土主尊王、 关平太子、抄书,康皇为庙主。右殿奉祀冼太夫人。左殿奉祀观音、童子、侍女。
不过车田山村广福庙规模很小,应该没有奉祀那么多神明。

合水境主庙,据庙志记载,它600多年前就已设坛,2018年新建了庙宇屋舍,是莲塘、圩尾、里村、潭则、河尾、新圩、关塘、六岭、黄塘陈姓合力捐建。
附:《合水境主庙志》
合水境主,始驻东西两江合流之间内畔,披星戴月,笑对参商。保境安民,历经难以回顾之蹉跎岁月;宽容大度,受愆春秋。而后,梦托蓬塘陈氏先人,按梦景动众,寻觅确认,水玑地璇,珠宝辉映的福地山,木子河段河尾湾畔之风水宝地。开基定位恭迎境主临场登座。沐恩社丁、祈神弟子,年年月月,晨钟暮鼓,立地焚香,顶天跪拜。境主显赫,乐民所乐,忧世之爱,有求皆应,辅正除邪,俾得百姓福禄寿宁,民康物阜 俾得村族温馨,百业兴旺,事就人和。众庶感恩六百多年。
沧海桑田,境主仍未得安身之所,社丁众等,深感愧矣。
今逢盛世,百废俱兴,民意沸腾,决意建庙,酬恩还愿。本境内外,善男信女,属户香居,解囊资助,理事人等,不辞劳苦,在原福地山定基,开基定向(坐丁向登兼午子分金)。择二零一八年岁次戊戌四月初九日辰时兴工行墙,实建面积八十三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总耗资约贰拾贰万捌仟柒佰捌拾叁元),新建红梁拱顶,红墙赤瓦,翘角飞檐,外园散水台阶,内墙遍布彩图画幅。该庙珠宝双辉,水庙相映,宰馨亮丽。尤在日月星灯光照下,珠光熠闪,宝玉凝辉。庙貌全景,像如一幅璇玑锦图,绚丽多彩。以示众心,以慰神灵,诚叩合境神道匡世业,水玑庙璇佐黎元。
本庙乃二零一八年岁次戊成八月建造完峻。择九月二十一日卯时进神,奏乐鸣炮焚香拜请,恭迎境主进神升座登堂,光照村族,福荫民生,人兴财旺,境泰万年右启承蒙理事象等,各村村长,各位老板,各家各户,各界热心人士,为建扇鼎力支持,善有善赧,名流千古,百世荣昌。

庙内奉祀合水境主。

新圩村新墟境主庙,2020年五月一日重建,九月一日入伙。新圩村为杂姓村落,主要是与其为墟市有关。

庙内奉祀新墟境主。

官亨社,新坡镇黄塘村委会筲箕塘村,门联“官惟贤万民同乐,亨而顺合众诚心”,不能推知其名字意义,亦未知奉祀何神明。

山阁镇山阁村委会坡尾村车公庙,村民车姓。门联 “英灵昭万世,勋业继春秋”,与山阁镇禄村村委会禄村车公庙相同,山阁镇禄村村委会禄村车公庙正殿奉祀新安境主、车大元帅、七将官人(即陈七官人)。

山阁村委会坡尾村榕树下社坛。山阁村委会坡尾村,东邻山阁村,南邻田桥村,西邻金塘天安村委会,北邻禄村委会。我是从新坡镇顺塘村到山阁田桥村,再到坡尾村。

新坡镇黄塘村委会顺塘村路口功德碑。清末云贵总督谭均培的祖籍即顺塘村,谭均培是顺塘村迁贵州镇远谭氏第三代。谭钧培在镇远大菜园村的故居谭公馆,又称“茂名堂”、“中丞第”,虽然他已经入籍贵州镇远(入籍才能在那里参加科举考试),不算是真正的茂名人了,我们却也从“茂名堂”中看到他骨子里仍然具有的茂名故乡情结,这或与其家庭为戍守军人后裔的心理有关,大概军人未来将会衣锦还乡的。
茂南乡情系列丛书《新坡》中有一篇许培旺撰写的《源自黄塘火花村,官至清朝正一品大员——云贵总督谭钧培传略》,辑录部分有关谭钧培身世的内容如下:
谭钧培(1828-1894年)祖籍今黄塘村委会火花村(即顺塘村)。是火花村谭氏第十四世孙,字宾寅,又字次初,别字序初,清咸丰九年(1859年)中举人,同治元年(1862年)中进士,二甲68名,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江西道按察御史,江苏常州知府、代理徐州道尹、安徽凤颍六泗道尹、山东按察使、湖南按察使、江苏布政使、兼漕运总督、代理江苏巡抚兼管苏州织造与巴西换约代表、湖北巡抚、广东巡抚、云南巡抚和云贵总督等。
在黄塘火花村见到的谭氏族谱载:清七省经略张广泗调天下兵集贵州镇远府(据《清史稿》卷四百七十七列传载,高宗于1736年即位,授张广泗七省经略,赴贵州,征集兵力数万人,克苗有功于清廷)。谭钧培的曾祖父德元,弃2岁乳子谭明贵,携长子谭会文投军,授都统领兵克苗,落籍镇远城西平昌园。
谭德元携长子谭会文赴贵州省镇远落籍。会文诰赠光禄大夫,娶吕氏,生一子述康。述康诰赠光禄大夫,娶夏氏、李氏,生二子,长子人杰,次子人凤。谭人杰即是谭钧培之父,字越凡,号汉三,举人,生三子。长子菘培,次子鸿培,三子钧培。
其父谭人杰,为清道光壬辰恩科贵州举人,赠光禄大夫。其长子谭启宇为清光绪举人,连捷进士。次子谭启绪为清光绪十五年己丑恩科乡试亚元,举人。三子谭启瑞为清光绪十一年乙酉举人,十六年庚寅进士,钦点37名翰林庶吉士。侄谭文鸿为清光绪十五年己酉恩科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