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喂狗电影节场刊第5期——大梦一场《穆赫兰道》
不知不觉,本次电影节已经顺利举办了4期,很荣幸得到了一些资深影迷的关注和认可。在此,有个重要喜讯告诉大家,我们很多评委十分尊重的资深影迷维姐(豆瓣ID:卡贊)十分认可我们认真讨论电影的态度,后续也将加入评委组,和大家一起讨论、分享电影,敬请期待!
在举办电影节之前,我们电影群的影迷也经常一起约片,一起畅所欲言,所以,让更多的人参与,把爱好玩出更多的花样,是我们认为的高级玩法。虽是一家之言,但也是主动暴露自己审美的一次尝试,认真观影,热烈讨论,这是影迷最简单、最直接的快乐,也算是一定程度上作为影迷的不忘初心。
第五期场刊观看电影是《穆赫兰道》,第5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豆瓣43万+人评价,评分达到8.4分,是很多影迷很早就听过的经典作品,但是,大卫·林奇打破了虚与实、现实与梦境的界限,这种方式注定会得到两极分化的评价,这部他最盛名的作品,是否被高估了呢?
主推评委M在选择电影时给出了本次电影节言辞最激烈的理由:
一部垃圾电影,此片的乏味不异于记忆,睡觉都嫌吵闹,大卫林奇故弄玄虚,深得文艺者的心思,通过混乱的蒙太奇哗众取宠,剧情一惊一乍,就像扭曲的十二指肠一样,看完需要一个礼拜才能缓过来。
话不多说,下面直接上各位评委的评分及评论(按照提交时间排序)
事儿哥 8.5分
你想成为的、他人眼中的、你想忘却的,梦想、现实、秘密三者都是你的一部分,彼此近在咫尺远如天涯。大卫林奇略显碎片又贯穿心底的《梦的解析》,让人在光影中迷途难返无限沉沦。诺奥米瓦茨职业生涯最伟大的表演,将明艳与暗黑、阴郁与爆裂、生机勃勃与死气沉沉,揉在一起绘出写意并写实的完美画卷。
狗妹 5分
感谢M,这片子我自己是无论如何不会看的,再见。
旭哥 5.5分
《穆赫兰道》二刷 真的是非常有感触的祛魅之旅,除了本片的活色生香环节非常令人震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居然对这个淡忘了,结果这次看觉得肉香好足!),对梦境的女主幻境中的描述非常teasing,有挑逗观众注意力的功力,但一直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所谓高分烧脑环节,往往都是由导演散落切片一样留在影片四处,最后由揭秘环节串起。这样的暗线埋伏在二刷中感觉并没有高明到大家吹的地步。不过整体沉浸的悬疑感还是可以的!
浮雕 8.5分
其实与《妖夜慌踪》一脉相承。相比之下,这部还套了个悬疑的壳子,似乎增加了不少“合理性”。无论运镜还是光线都柔和了许多,不像前作那么生猛。弗洛伊德的理论,梦境就是现实的投射。中国有所谓“梦反”的说法,所以梦中(或者说精神失常也行)的一切,包括宽敞明亮的豪宅、顺风顺水的试镜、强大的人脉、无能的导演……都是现实中不如意的“反向投射”而已。而幕后大佬、蹩脚杀手等等,则是连结现实与梦境的细线。还是同《妖夜慌踪》比较,这部还是易懂得多,当然也只是相对而言,其实反过来解读也没准可行……过于纠结逻辑结构大概就陷入导演的陷阱了。还有就是,那时候的娜奥米沃茨是真美。
司机 8.5分
很多导演表达过类似的观点,电影的本质是一场梦,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卫·林奇可能是最接近电影本质的导演,他的电影无一不散发着梦境的美学,也像梦一样不追求现实的逻辑,通过怪诞、诡异、瑰丽的梦去完成表达。重温《穆赫兰道》,依旧被这种梦核美学折服,现实与梦境、美好与残酷、真实与虚无,都在电影的造梦过程中融为一体,不过多地去考虑正常的叙事逻辑,沉浸式地去体验电影梦本身,就足以感受电影本身的魅力,过多地思考情节逻辑、解读隐喻符号,反而没那么重要。当然,梦魇本身就是不友好的,《穆赫兰道》也注定是对大多数人不友好的,这也是大卫·林奇与其他人的最大区别吧。
唐晚词 8.2分
本片真是太适合重温了,这次可以忽略惊悚的部分,能更关注剧情和结构。这种由现实投射而来的,奇奇怪怪的梦境应该都有经历过,感叹下导演得有多么强大的逻辑能力才能展现出这样一个看起来逻辑混乱的故事。通过技术和结构将一个很普通的故事拍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也更能体会梦醒时分的深情与绝望。
M 4分
第三遍看这部电影,每次看都会产生不同的紊乱情愫,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梦里百合花开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我看下去的动力。杂乱无章的蒙太奇,故弄玄虚的南柯一梦,里面的几条线交织在一起,看得我一头雾水,实在是喜欢不起来。
维姐 8.5分
电影重要的是Idea. 一部影片成败,题材选择决定一切。穆赫兰道主题:爱欲,爱的过程以其命运,大卫·林奇设置新的密码,两女相爱,结构扭断拧弯曲,然后再无缝焊接拉直。令我无法猜出下一步剧情发展,结尾意想不到,干脆地,不容你想,呆呆在电脑屏幕前。劳拉·哈灵,初一看以为是莫妮卡·贝鲁奇。娜奥米·沃茨,特别适合演复杂情感,表达痛、承受痛的那类演员。
加兰 8.5分
时隔十五年后重温竟会对诸多情节如此印象深刻,从热情奔放到破碎崩溃的安妮交给娜奥米沃茨也再合适不过。在现实和梦境交叠之中,林奇巧妙的将漫长噩梦中女主潜意识下的渴望、逃避、孤独、憎恨、恐惧、不安和挣扎反复等均融入在剧情之中,一一呈现了出来。ps:在我看来林奇似乎没想突出讲那些潜规则的事情,只是刚好满足了女主潜意识中的逻辑自洽与恨意表达。
二顿 6.8分
三刷,这次算是看明白了一些东西,不得不说大卫林奇对梦的解析玩的是透透的,梦就是扭曲事实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但是又会有潜意识进行拉扯不至于太离谱,全篇可以说四分之三都是梦境,戴安拿着姨妈的钱到好莱坞发展,但是演技又一般只能跑龙套,认识了卡米拉成为了拉拉,又因爱生恨杀掉卡米拉,自己受不了精神崩溃自杀的故事,在梦境里,每个人都带有戴安的主观意识,对她不好的,在梦境里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杀手、亚当、卡米拉都是,而且整部电影将梦境彻底的碎片化,剧本结构玩的确实牛,还很炫技的埋了很多彩蛋前后呼应。但这就是一个非常无聊的故事内核,林奇将它复杂结构化后,让人看的想骂人,生涩难懂,脑细胞死亡,故弄玄虚,抛开林奇的技术,这片确实没啥内涵。
综上,《穆赫兰道》场刊总得分72,场刊评分7.2,本届电影节第一部超过7分的电影,但是,整体评价仍然两极分化,6位评委打分超过8分,3位评委评分不及格,看来大卫·林奇的风格注定不能被所有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