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区极限行
不善于写作的人,就会把一个本来计划周更的记录变成月更,这次就来记录贵阳培训期间一个周日的市区极限行。
培训期间,每周一到周五上课,周六会进行考试,只有周日是完整休息的一天,这一天就可以去市区里体验一下,因为培训地点离市区相当远,坐市区接驳车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但是早上十点出发,下午四点半返程,路途还需要一个小时,留给人玩乐的时间就非常紧张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特种兵出动了,周六考完试后,我就回到酒店开始规划第二天的行程,做了大量攻略后,发现很多地方都想去,但时间实在是太紧了,需要考虑地点之间的距离和交通方式,再三取舍后,制定了一份满意的行程。

想去的第一个地点是贵州省博物馆,吸引我的是它外侧彩色的墙,从网上看给我的冲击力很强,接驳车会把我们送到市区里的喷水池,下车后我就与同事分别,开始我的周末之旅,贵阳的地铁竟然不能刷支付宝,问了工作人员后,可以使用云闪付,之前在我妈的大力推荐下,下载过这个APP,顺利解决了旅途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从南京毕业后,已经两年没有坐过地铁了,不得不说,地铁还是方便啊,希望银川能早日开通地铁。

去省博之前,还预定了两道开胃菜,是从小红书上看到的网红地点,分别是威尼斯风的CCPARK和钟书阁,到了之后发现CCPARK已经比较萧条了,并没有多少人,好多店铺都是关着的,只有少部分像我这样的人来打卡,就是凑够9张图发朋友圈会比较困难,第二个地点是钟书阁,这个就有网红范了,里面的人超级多,不过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举着手机在拍照,并没有多少人来看书买书,我作为打卡大军中的一员,在拍到了满意的照片后,匆匆离场了。

接下来就是今天的重点省博了,作为一个对历史了解并不多的人,却喜欢博物馆那种光与影的设计,当然前提是展厅需要有空调提供足够的冷气,否则就是一个大蒸笼,现在回忆展馆,印象比较深的是桥的介绍和服饰的介绍,贵州的桥非常多,也非常有名,贵州的少数民族服饰非常华丽。
以前的建筑更多以实用性为主,现在有一些建筑除了基础功能,它的设计更是一张城市的名片,让更多的人通过它进一步了解这座城市。省博的外观就是现在网上很流行的“多巴胺”搭配,历史和现实在这里碰撞,给人一种奇妙的体验。

省博之旅后,没安排吃午饭就扫了一辆电动车前往下一个地点,在路上一边吹风,一边不断探索新的景色,梵华里和西普陀寺的行程轻松很多,两点四十就结束了,回到集合地点坐地铁大概五十分钟,离四点半返程还剩一个小时,去哪里转转呢,想到了昨天计划行程时看到的电波街,因为时间原因把它排除了,去那里的话地铁需要多坐一站,然后步行十几分钟到达,转完之后还需要步行半个小时左右到集合地点,也就是说只给我留下十几分钟的时间去拍照,在地铁上纠结了半天,还是决定去电波街看一下。

也许是规矩培训太久了,本来就想放肆一下,在紧张刺激的心情下,我成功转悠到了四点,离集合的时间还剩三十分钟,导航后发现步行需要三十三分钟才能到达集合地点,这就意味着我需要争取回来三分钟,于是我开始快步往回赶,想着路上如果看到共享单车就扫一辆骑回去,但是一路上竟然一辆车也没看到,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我开始有点慌了,开始奔跑起来,虽说温度还好,但四点的太阳还是将他的热量传递给每一个人。渐渐地,我的呼吸开始急促,我的意志好像不足以让双腿摆动,只能跑一段,站在原地扶着双膝大口呼吸一段,甚至不知道这样会不会比快步走更慢。
贵阳市区感觉是依山而建,一阵上坡一阵下坡更加耗费我的体力,阳光时不时通过树叶缝隙照在我的脸上,我的脑海开始有各种想法,想着实在赶不上,就自己打车回吧。就在这时,迎面来了一辆出租车,空车的标志亮着,我仿佛看到了救星似得向他招手,上车之后,并不知道怎么给师傅描述集合的地点,只能打开地图,跟他描述大致的位置,到了那个十字路口,我有点分不清具体是在哪一边,这时离集合还剩三分钟,赶紧给同事打电话,让发位置给我,共享位置后,我发现走过了,贵阳这边很多地方路的中间全是绿化带,没法直接掉头,我赶紧让师傅在下一个红绿灯掉头,此时我的心已经紧张到了极点,因为我知道大巴在市区不会等人。最终,还是赶上了回程的大巴,下出租车的时候,同事们已经开始上车了,我刚一上车,司机就出发了。

靠在大巴座位上,我感觉浑身湿透了,空调的冷风让我回到了现实,本以为今天的行程会让人放松,结果是疯狂之后的虚脱更让人感到安逸,脑海中开始回忆起这一天的点点滴滴,闭上眼享受回程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