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大于支出,无论你赚多少钱都会破产
近期我带着大儿子去广东,他的幼儿园毕业旅行,是的,居然这么小,就从浙江跑到广东毕业旅行。我幼儿园的时候,可没有什么毕业旅行。我们的窗户还是漏风的,我们的教室的地底是泥地,下雨时会变得泥泞,晴天时灰尘甚至可以铺满地板。将所有灰尘扫到一起铺在脚下,甚至有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我想这种踩一层灰尘的感觉,现在的人永远不可能体会了。

旅行回来的路上,我听另外一个家长聊到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张三的事。她老公刚好跟张三的妹夫是同学。张三坐牢了,这是一个非常炸裂的消息。要知道张三是我们初中同学里最早买卡宴的,他在同学会上大宴宾客,举杯推盏的情形,似乎还历历在目。对于张三的消息,我还停留在他被法院起诉需要承担一桩担保的官司。张三是担保人,他担保的人破产了,所以钱需要张三来还。法院会优先让那个人先还钱,还不出,就拍卖那个人的资产。都不够,就要张三来还。张三还不出,就拍卖张三的资产,大概就是这样。破产以后,张三多次创业,其中一次大概和别人有纠纷,涉及了诈骗,对方报案,而后坐牢。这个坐牢事件看起来是飞来横祸,但是我们初中同学圈都知道,其实这并不意外。因为在之前,太多征兆了:
1,他几乎已经很少再管他曾经起家的那些模具加工生意了。
2,他的性格冲动,喜欢刺激,比如开快车,撞伤人的车祸都出过好几起。
3,他经常参加饭局,牌局,酒局,KTV局,夜夜笙歌,日夜颠倒。
4,他言必称投资,还经常跟朋友一起互相担保。
5,至于那些高消费,摆阔,充门面,是他的日常标配。
所以,在出现坐牢事件之前,我同学就已经破产了,而借钱,基本是所有初中同学圈,朋友圈都借遍了的。他坐牢我们肯定想不到,但是他的结局不是太好,却是我们都清楚的。如果有这样一个朋友,最多也就是借了一笔钱,无法收回,添了一份悔恨。可是如果,有这样一位家人,那么,就是温水煮青蛙了。据说张三在牢里,还是盘算着投资。他的妹妹家一直要给他经济支持,家里的父母年纪这么大了,还在做着小生意,为筹措东山再起的本金。这种累,其实我是非常清楚的,因为我的身边早有一个横跨30年的例子。

我有一个堂哥李四,跟我的初中同学是很像的。堂哥是我伯伯的儿子,他有一个兄弟,他们两个都生得高大英俊。可是他比弟弟更聪明,会说话。在我们家族长子为大的传统下,也更讨所有家里人喜欢。不但在家如此,他还非常善于交际,很有女人缘,娶的也是白富美。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是家里的悲剧。我伯伯伯母两个人一辈子几乎都在为他打工了,家里只剩下了我爷爷留下的给大儿子(也就是我伯伯)继承的商铺和村里分配给了李四弟弟的一套房子。这些年,李四曾经在杭州有一套房子,上海有一套房子。我爷爷留下那个商铺更是个会下金蛋的母鸡,早在普通人工资两千不到的时期,每个月的租金就有1万多。因为那条街靠近小商品市场,所以成了市场的辅助街,非常兴旺,我的伯伯伯母不但收着高昂的租金,还在自己房子边上搭了个临时铺子卖袜子,好的时候也能赚两三个人的工资。也就是说,我伯伯伯母的收入差不多相当于6-8个人的工资。这些钱去了哪里呢,都进了堂哥的口袋成了他的本金。堂哥并非没有赚过钱,相反,他赚过很多钱。他做ktv的股东,在澳门做过叠码仔。在差不多10年前,他的年收入就有300-500万。那个时候,我和我老婆加上我父母的收入,估计还不到他的十分之一。可是他的近况却是:
1,杭州和上海的房子卖了。
2,做的生意都失败了,几乎没有收入。
3,离婚,女儿跟了前妻,与我们家几乎断了联系。
4,借了很多亲戚的钱不还,最后都到了怎么也借不到的时候,可以说,就是骗了。
我已经差不多四五年没有见过堂哥了。这是他的一贯风格。发达了,就给家里人买礼物,然后一身奢侈品出现在家庭亲戚聚会上。落魄了,消失。这次他消失的有点久。李四哥哥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1,他喜欢铆钉,拿着带铆钉的手拿包,穿着带铆钉鞋,以及全是破洞带着骷髅头的亚历山大麦昆的牛仔裤,在哪里都是人群中的焦点。
2,他回我们城市,从来不住家里,而是住在我们当地最好的酒店里,他说家里长时间不住,有股味道。
3,他15年前开始,就从来不抽硬壳华子了,只抽软壳的。
4,我去澳门找他时,他给门口服务员发的是百元大钞的小费,那时候我感觉他真是走路带风。
张三给我的感觉,给我的感觉真的和堂哥太像了。他们的消费观,创业观,家庭观,这三观惊人的一致。不同的是,张三的出身也算是小镇做题家,他的小学属于比较偏远的小镇。他靠着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们这所也算是重点初中。中考考的也是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但是他的高考成绩是考失误了,原本第一批重点大学包牢的他,后来因为考试失误+填报志愿失误的双重打击,后来上的是第四批一所专科学校。不过这并没有摧毁他。我们是2004年大学毕业,如果把时间点调回到毕业后的五六年左右,也就是2010年的话。张三绝对是逆袭的典范。他的模具加工公司发展得非常好,标志性事件就是,他是同学里最早买卡宴的。可是,福祸相依。成功带给他的是,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是,让他有了天神下凡的错觉。他开始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做什么都能成。既然如此,那自己为什么要去做那些吃力的活,赚小钱。尽管,在当时我们都觉得那已经是很大的钱了,可是他觉得要把眼光放在更远的地方。他开始呼朋唤友,出入高档场所,结交所谓的有钱朋友。车,烟,衣服,鞋,包,手表,还有女人,这档次都得上来。谈的生意,也必须是那种大生意。
我并不了解张三的家庭,只知道,每天花天酒地之后,破产之后,坐牢之后,他老婆对他不离不弃。在这里,只想分析一下,他的创业观,消费观。创业可以算是投资+工作。而投资有消费的成份。这种奇怪的消费有4种可能:1,你的钱开始一段时间不赚,未来会赚。2,你的钱开始一段时间不赚,未来却亏损了。3,你的钱彻底亏完。4,你的钱彻底亏完还不够,还要搭一些进去。从平均概率上,大家觉得,是赚钱的概率高,还是亏钱的概率高。我大概是从09年开始创业,搞过大大小小10来个项目。从我之前能力,资源,方向,执行力,行业积累这5个方面来说,我个人评价我是个水平中等的创业者。我觉得创业作为一种投资和解决自己工作的综合手段,赚大钱的概率大概在10%左右,赚小钱也就是赚到自己达到自己工资或者略微超过自己工资的钱大概在40%左右,亏本的概率在50%左右。

赚大钱的人,要么是运气非常好,要么是能力的几个要素里占了好几个。什么是创业能力强?就是体现在营销销售,人员管理,产品开发,这3个主要能力上。在行业基础上,不能有太弱的短板,而且综合能力值要高。除了这3个主要能力,还有资源,方向,执行力,有效工作时间,行业积累等几个辅助要素。资源,资金资源,客户资源,有没有前辈带,原先自己有没有相关联的积累。方向,该行业是否处于利润爆发期,高速发展期,当前市场的供求关系如何,是供大于求还是供小于求。执行力,你的有效工作时间每天是多少小时。所谓有效工作时间为,每天除了吃饭开车路上上厕所,以及普通员工可以替代的重复性劳动之外的工作时间。行业积累,你在行业做了多少年,在客户,渠道,供应商,合作商,流量,营销,销售,团队,行业核心这些要素上积累了多少经验和资源。
赚小钱的人,基本都是钉子户,也就是在行业积累上比较强,同时在其他几个要素不弱,能力,资源,方向,执行力。许多学历低,能力差的人,就是因为持续在做一个行业,所以赚小钱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亏本的人,普遍有以下几个特点里的多数:
1,高估自己的能力,或者低估这个行业赚钱的难度。
2,太超前,或者行业处于高度竞争期里。
3,低估了达到行业入门,以及行业纯熟,所需资源。最明显的就是许多人拿着开店的钱,兴冲冲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抱歉,开店需要100万,并不等于开始赚钱需要100万,更不是赚大钱需要100万。更有甚者,还借钱去创业。所以,一开业,如果没有直接盈利,就相当于一边店铺在亏钱,一边付利息,一边自己没有工资,一边要还本金。所以,没有办法,只有借更多钱。结果就是,钱越借越多,利息越来越多,本金越来越大,还的时候周转越来越困难。一开始是问父母亲戚借,后来问银行借,再后来信用卡网贷都上了。创业的人,一般到了网贷阶段,且金额有点大,基本就离崩塌不远了。再综合一下第1点,能力去看。一个有成熟全套团队成熟资源的创业,也就是换个地方继续干的,只要开公司的启动资金就够了。一个自己熟悉的行业,起码要双倍起始资金。一个陌生的行业,至少要3倍的起始资金,且不能有借贷。这个点很多人难以理解,所以用的文字比较多。
4,执行力差。就是有效工作时间少。要么每天麻木地做着重复性的工作,一个5000元的普通员工都可以做的工作,你再幸苦也就是省下了几千块钱而已。你想想,公司的品牌营销怎么办,流量怎么办,客户承接转化怎么办,产品开发怎么办,团队管理怎么办,品质管理怎么办。要么就是看不起行业,看不起公司,认为这个行业也不怎么样,对工作不喜欢不投入,开始在不知不觉中减少工作时间,甚至很少来公司。
5,没有钉在一个行业,一个细分领域。这个做做,那个做做。做着这个,盯着那个,总是觉得朋友的行业更好做,同学的行业更好做,邻居的行业更好做。看的都是,2023年的风口是什么,2023年最赚钱的10大行业,什么赚钱的逻辑全变了,什么未来你不怎么样就会被淘汰之类的。
可以看到,张三同学的创业几乎12345犯了个遍。与张三形成鲜明对比的例子,也就在我们身边。王五也是我们初中同学,他和张三有着太多的相似点。他们都是小镇做题家,他们高中时期都是重点大学预备阵营,他们高考都失误,他们填报志愿都失误了,他们都读了第四批本科。他们还都是课代表,一个以前是化学课代表,一个是以前是数学课代表。他们毕业后,都做了模具加工行业,也都先抑后扬在加工行业取得成功。王五与张三不同的是他的创业观,他一直在模具加工行业里做,不断积累。在张三破产的时候,王五光设备资产就超过了一千万。王五也开上了宝马X5,不同的是,他比王五迟了差不多10年。晚这10年,换来的是厚积薄发,是深厚的底蕴,是未来的坦途。我们都能看到,王五在行业里的能力不断提升,这些年靠着小改进一直缓慢而稳定地提升他公司的竞争力,没有什么很耀眼的跨越,却很稳定,资源越来越好,每天十年如一日地待在公司里看着盯着改着。
15年前的卡宴,和5年前的宝马X5,是两个鲜明的标志,除了创业观。差异最大的是他们两个的消费观。张三从一开始就是十足的“成功人士的做派”,一赚钱,就买好车,抽好烟,每天花天酒地。而王五呢,差不多有十多年都是开着一辆10万块的现代伊兰特,每天守着个小破店,不赌博,不怎么参加饭局交际,更没有什么莺莺燕燕。可以预见的是,王五会在这个行业一直兴旺下去。
从本质上来说,创业属于投资。而投资,既有消费的成分,又有收入的成分。当然,如果投资创业你得赚钱才算收入,要不然就是纯消费。
无论你是打工,还是创业。无论你赚了多少钱,只要你的消费大于你的支出,崩溃就只是个时间问题。昨晚我刷到一个视频,@小岛大世界,视频标题叫做,今年太难了,坚持就是胜利。小岛同学是个中产,月收入1万5,他老公也是1万5,他们靠着积蓄加上借了点钱凑够100万,买了套280万的房子,20年房贷,装修花了30万。我算了一下,180万房贷,20年每个月要还1.12万,他们具体借了多少钱不知道,假设是50万。然后,去年行情不好,她失业了,她老公1万5的工作养着房贷和全家。然后,今年行情更差,她老公也失业了。无奈只能卖房子,房子也跌价了,最后280万房款+30万装修款,总共310万买的房子卖了250万。纯亏60万。最后,双双失业,欠了亲戚朋友钱,还欠了银行钱,一无所有。
她很可怜,可是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办法,可以让她马上好起来。因为失败的质变是由于她和她老公之前两年非常多的错误积累下来的。那么她犯了什么错误呢?自住房产属于投资+消费。房地产在2018年以后,并非一个好的投资品。310万,对于他们的积累和收入来说,超额了。
今天我举的几个例子,初中同学张三,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倒塌,从最风光到阶下囚。堂哥李四,三更穷五更富,从高收入高资产到耗尽家财人间蒸发四五年。王五,低调务实,从十几年小破车到千万资产。小岛夫妻,房子一买一卖凭空多了50万债务,从月薪3万到双双失业。这四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做对的王五,作对了什么。做错的张三,李四,小岛夫妻,又做错了什么。
很明显,大家都已经看出来了,其中的关键是消费。我来做一个假设。如果我的堂哥李四,花钱不那么大手大脚,不摆阔。如果我的同学张三,能够不花天酒地,不经常赌博,不盲目担保,不盲目投资。如果小岛夫妻,能够不投资在2018年就已经走下坡路的房产。如果他们三个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赚钱能力,不可能一直增长,甚至不可能一直平稳的话。我相信,他们的情况肯定都会比现在好的多。
目前全球即将进入康波周期的衰退期最低谷。看看身边的人,失业的中年人占领了星巴克,工程师去开滴滴,程序员去送外卖。到什么程度了呢,很多城市暂停了网约车牌照的审核,因为开滴滴的太多了,叫滴滴的太少。还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以前的快递都是放丰巢,现在的快递都是放菜鸟驿站。什么原因?失业的人太多,菜鸟驿站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创业至少解决了工作,所以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放越低。价格低了,那边1毛5,这边1毛2,快递员谁还愿意放丰巢呢?
然而,没有永远向上的抛物线,不会有一直增长的资产,也不会有一直上涨的收入和工资。有高潮就有有低谷,有增长就有有衰退,起伏才是真正的自然规律。问题的发生,从来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错误认知和错误行为的日积月累。世界上也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瞬间摆脱困境。那么,我们可以做什么,那就是未雨绸缪。
1,控制消费。我的小学同学钱六,因为收入从每月3万降到2万,无力应对每月1万5房贷的事,已经是抑郁症前期了。他和我一起吃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现在的问题是得想办法增加收入。他在一顿饭的时间,不知不觉重复了这句话至少5次。但是,增加收入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更好的办法是什么?降低消费。其方式有很多,可能是孩子的辅导班,可能是视频网站的会员,可能是每月的皮肤钱,可能是化妆品,可能是自己的其他兴趣爱好。
2,变卖一些后期不太可能增值的资产。可能是房子,可能是车子,可能是二手物品。
3,减少债务。减少债务,就是降低利息的支出。减少债务,就是增加现金流的充裕性。
4,增加储蓄。
5,拿出一部分时间,一部分钱投资自己,提升认知。这里我最推荐的是微信读书,一个月19元。每天看3-8个小时,可能有助于解决自己当前问题的书籍。假如你要造一辆车,你不需要去研究轮子应该是三角形还是正方形。很多问题,你是没有那个时间去研究透的。有许许多多诺贝尔奖级别的专家,花了一辈子时间,写的最好的一本书,凝聚成13万的文字,可能刚好可以解决你的问题。而你看完只需要5小时左右。为什么不去看呢?
6,练习一种新的可以赚钱的技能。这种技能必须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值钱的。
7,拿出自己储蓄的10%或1%去投资,根据自己能力来增加投资的额度。
当前,所有人都很困难。可不单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就是马化腾张勇张一鸣马斯克这些大佬都很困难。他们的股价较高峰期都几近腰斩,相对以前,日子都没这么好过。斯里兰卡,连国家甚至都破产了。我们普通人更要谨小慎微。你本来一个月用5000,现在要你用3000,你肯定很难受。但是你想想,许许多多用3000的人里面,也有过得很幸福的。可能有些人,我自己怎么省都行,但是不想让家人过苦日子,开不了这个口。这样做感觉自己很无能,放不下这个面子。其实,人生总有起落,现在是落,未来就会起。环境在变,不但我们自己需要变化,而且也要让家人去适应变化。不妨把控制消费看成是一个游戏,一个全家人一起玩的游戏。游戏的目标是,花更少的钱,让自己过得比以前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保持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良好的睡眠,健康的营养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适量运动,公园,新鲜的空气,这些都是花不了多少钱的。
中国经济长期的高速增长掩盖了康波周期的衰退期的不利影响。可是我们的经济体量已经很大,不可能像以前一样保持10%的增长。以前漏掉的一课是时候补回来了,现在的时势很艰难,可现在学习机会也很难得。康波周期的衰退期,是人生最好的学习时期,错过了,可能你的金钱观可能就永远无法进阶。
-
道人-易乾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26 20: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