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体育运动
这个事已经琢磨很久,因为坚持不下来,想的已经很完美了。
锻炼要找那种可以持续性的活动,巴菲特阐述自己的投资哲学,有句话“在投资方面我们之所以做得非常成功,是因为我们全神贯注于寻找我们可以轻松跨越的1英尺栏杆,而避开那些我们没有能力跨越的7英尺栏杆。” 天天跑1000m我感觉大部分人做不到,天天走2000m, 很轻松就做到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现实生活不是昙花一现,是朝朝暮暮的事。积累财富首先要节俭,一下子发不了得横财只能定投积攒;身体健康也一样,不在于三天打鱼一暴十寒,一顿大鱼大肉吃不成胖子,天天小米粥反而有概率成为人群中体重佼佼者。每天坚持一个适宜的运动,是对身体的一种定投。
《是我把你蠢哭了吗?》是一本解释大脑运行的书,作者还是个业余脱口秀演员,交集就是这本书很有趣,比如,拥有健美的身体很容易获得理解:他们无非是去健身房的次数更多,或者在他们选择的运动项目上坚持得更久,对不对?肌肉之类的也就那么回事。当然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学习钻研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但这远比改善体格更复杂,也更不确定。举重让你的胳膊强壮,而学习和聪明之间的联系就要松散得多。锻炼身体是性价比相当高的一项活动,肉眼可见的进步。
还有一本解释大脑的书《重塑大脑》,有一个惊人的科学结论,就是脑子里面想象在锻炼身体,坚持下来效果是大概是实际运动效果的50-60%,是不是像在胡说八道,之前有个料理的神髓这个书里,由于没有应季的食材,很多菜的教学过程非常短暂,没办法经常实操,师傅就让大家尽量记下来,在脑海里不断想象做菜,尽管有折扣,四年也基本学会了。打乒乓球的朋友也会回忆起,当对手的发球在你这里屡试不爽,脑海里会回忆多少遍对方的发球姿势,球运行的轨迹,以及自己相应的接球动作。
用脑子来锻炼身体,首先第一件事情,是相信这件事,迷信迷信,迷之相信。第二,是真实的做过这件事情,比如爬楼梯,被我们俗称party的运动项目,如果我用脑子来做这件事的话,尽量回想每一个细节,和谁,坐电梯到1层,刷卡进入,有几层灯光忽明忽暗不稳定,空气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味,我在攀爬过程中的感受,西裤不舒服,会把裤腿挽起来,比如汗水很多的时候会把第一道扣子解开,哪几层是消防层。这样脑子的活动会让神经传导到肌肉,肌肉就会表现和平时不一样的紧张程度;第三,就是每天都要想想,有空就想想;坚持一段时间,如果非要多长时间,大概是6个月。
实际上我们最好还是身体力行去锻炼身体,用脑子不是不行,做到相信就已经很惊世骇俗了,第二点,当你想这件事的时候,会觉得细节不够明确,或者觉得这个事很无聊。用脑子弹琴细节就丰富一些,你面对六线谱,手里没琴,想象自己左右手联动把音弹出来直到最后;爬楼梯肯定没有一份图纸让你一级一级的回忆,爬30层楼梯需要15分钟,脑子想2分钟就很难能可贵了,有手机这种东西,你静静什么都不想2分钟都很难。第三点,想六个月。。。。
从这个角度衍生出来,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当我们焦虑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在脑子里想了一遍又一遍不能停止,大脑用进废退,都不能用坚持,靠本能驱动天天用焦虑(消极的)想法给自己洗脑,脑子肯定会病变,抑郁症就是想的太多了。
运动从心流学的角度来说,当你呼吸急促,汗如雨下,你的注意力就会聚焦到过程管理,如何调整情绪和呼吸,怎样激励自己走到终点,那些胡思乱想至少会短暂的和你分离一会儿,即使一会还要上身。凡事都要有个结论,《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里面谈到“ 对抑郁、压力等精神问题来说,锻炼永远比不锻炼好,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锻炼方式。” 最后,补充一点来说,就是什么时候开始运动都是最好的时候,当下开始,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