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走出抑郁困境
目前青少年受抑郁困扰的人数越来越多,而家长对抑郁情绪、抑郁状态、抑郁症的了解较少。本书对抑郁理论讲的很清晰,案例很丰富,方法明确,能有效帮助到处于抑郁困扰的家庭。
7月5日晚,某音热榜,第一个登上奥斯卡舞台的华语天后李玟离世的消息冲上第一位。
总以开朗、阳光、积极形象示人的CoCo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大家这时才得知李玟数年以前患上了抑郁症,她与抑郁症这个杀手斗争多年,还是失败了。

李玟与抑郁症的抗争,也有蛛丝马迹可寻。2022年一次采访,李玟被问讨厌自己什么,她笑答:“忧心忡忡”。
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忽然莫名其妙不快乐,头疼肚子疼,不想学习,不想睡觉,不想早起,拒绝上学,甚至选择轻生等情况越来越严重。家长如临大敌,费劲心机,搞得焦头烂额,却没有丝毫效果,不明就里。
孩子很有可能得了抑郁症。这是是一种以心情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患者会出现思维迟缓,心情抑郁,悲观,反应迟钝,意志活动减退,回避社交,记忆力下降,失眠等表现,严重的还会出现自杀倾向。
研究发现,70%的成年人抑郁症患者在青少年阶段就有抑郁症病史。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24.6%,也就是说每4~5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被轻度或重度抑郁困扰。
抑郁却需要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父母要怎么办呢?
这里推荐看一下主标题《拥抱抑郁小孩》,副标题《15个练习带青少年走出抑郁》这本书。
此书可以帮助家长们正视抑郁问题,帮孩子摆脱抑郁情绪的困扰,让孩子恢复身心健康,进入良好学习状态。
作者文心是心理咨询师,心理科普作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从事心理咨询十余年。
本书作者把经过多年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接纳承诺疗法、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游戏治疗等心理咨询方法、技术融到书里面。为家长提供了一套应对青少年抑郁的家庭行动方案。
作者从“准备应对挑战”“父母的自我提升”“孩子的状态调整”及“防止孩子抑郁复发”等方面,引导家长运用书中的15个亲子互动练习,帮助孩子逐步调整情绪、转变想法、改变行为,从而战胜抑郁情绪,重建积极心态,最终走出抑郁的泥沼。
作者2021年获“壹心理年度优秀咨询师”称号。擅长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游戏治疗等方法,处理青少年抑郁、焦虑等问题。具有丰富的处理青少年焦虑、抑郁问题的经验。
本书分成五部分。
第一、二部分:了解青少年抑郁,准备应对挑战
第一章介绍了什么是青少年抑郁;第二章到第四章是帮父母有的放矢制订应对孩子抑郁的行动方案;
抑郁,包含了抑郁情绪、抑郁状态与抑郁症。
抑郁情绪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感受,就是有点不开心,来去如风。
抑郁状态是负面的情绪持续的时间长,已经影响到了生活的各方面。
抑郁症,属于一种心理疾患,需要专业的干预。
抑郁,是孩子的呼救信号,我们要分析孩子抑郁的原因,尽早干预,提供支持,不应抱有侥幸的心理等待孩子自己好起来。
青少年抑郁的症状表现不一。有的闷闷不乐,一个人发呆,睡眠不好,如入睡难或早早就醒了。还有吃饭少或对吃饭没有兴趣,也有的暴饮暴食。
有的对原来喜欢做的事情失去了兴趣,或做了也没有愉快感,比如原来喜欢跟同学吹牛皮,喜欢打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抑郁症发作时懒得去做了。
有的自卑,上课不积极的回答问题,害怕做错事、害怕说错话,注意力和思维也都是降低的,学习效率也会下降,总是担心考不好试。成绩可能会出现缓慢下降,甚至是急速后退。
但也有微笑型抑郁、阳光型抑郁。有孩子整天喜笑颜开,惹得旁边人乐不可支,但他有可能抑郁了。有很多孩子很乖,积极向上,而内心孤独、压抑、抑郁。他们对别人的评价、感受特别在乎,自我评价低,害怕不讨人喜欢,不希望给他人添麻烦,惹事情,也不善于拒绝别人,委屈自己,讨好他人。
比较严重的抑郁症,会有不想活想自杀,用圆规扎自己,用刀划自己,甚至自杀的行为。
要正确区分青春期的正常状态还是异常。如果孩子情绪不适配、反应过激、难以自行调整、持续时间长,对上学不感兴趣,学习能力下降,自信心不足,影响了学习生活,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分析抑郁产生原因,制订干预方案,否则后果真的很严重。
第三部分:父母的自我提升
第五章到第九章帮父母从情绪、想法、行为、关系四个层面进行自我提升,为帮孩子摆脱抑郁做好准备;
孩子抑郁了,家长的心情也不会好,不要过度互相指责。好父母也是需要学习成长的。我们需要先调节和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帮助孩子。
孩子抑郁时,讲道理和打骂通常没有用,需要停止无效行为,改变认知偏差,升级想法。
尝试把苦口的良药做成一份色香味俱全的“三明治”:第一层:肯定孩子。第二层:提出建议。第三层:鼓励孩子
第四部分:孩子的状态调整
第十章到第十五章聚焦于如何帮助孩子,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联系;
抑郁所表现出的情绪低、兴趣无、倦怠、易怒、焦虑、反应慢、消极、身体不舒服、睡眠不佳、饮食异常、自我伤害等问题都出在情绪情感上。
情绪无好坏,管理不好才让抑郁、愤怒、焦虑成为“怀情绪”“负面情绪”。孩子的抑郁思维受经历、性格、情绪、行为、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帮助父母如何从情绪、想法和行为三个层面帮助孩子克服抑郁。
先接住孩子情绪,当孩子表达负面感受时,要耐心倾听,不评价,不给建议。
和孩子一起讨论他的感受和情绪,用愤怒、害怕、焦虑、委屈等词语给这些情绪命名。
父母共情的安抚孩子,让他从负面情绪中挣出来,并发展出理解他人,用共情的方式做出回应。
改变孩子要增加积极体验,肯定和鼓励孩子,让他进步。但不要急,多一点耐心,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和微目标,回应孩子的进步。
第四部分:预防抑郁复发
第十六章介绍了如何预防复发,远离抑郁。
孩子抑郁很容易复发,因此首次干预要彻底。保证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足量足疗程。
制订短期和长期干预目标。强化预防意识,做好情绪检测。培养良好生活习惯,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好好吃饭,调整睡眠,加强运动,适当娱乐。
教孩子学会应对压力,远离不利环境,提高化解矛盾和冲突的能力,帮助孩子把兴趣发展成特长和优势,增强孩子自信底气。
最后,再次推荐此书。孩子处于青少年时期的父母,翻一下,就能发现这本书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借助书里提供的练习和工具,能帮助青春期的孩子们摆脱抑郁困扰,又可以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