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树生花》之:吕蒙计下郝普
吕蒙计下郝普
《汉纪五十九》
汉献帝刘协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蒙①移书长沙、桂阳,皆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②城守不降。刘备闻之,自蜀亲至公安,遣关羽争三郡。孙权进住陆口,为诸军节度;使鲁肃③将万人屯益阳以拒羽;飞书召吕蒙,使舍零陵急还助肃。蒙得书,秘之,夜,召诸将授以方略;晨,当攻零陵,顾谓郝普故人南阳邓玄之曰:“郝子太闻世间有忠义事,亦欲为之,而不知时也。今左将军④在汉中为夏侯渊⑤所围,关羽在南郡,至尊身自临之。彼方首尾倒县⑥,救死不给,岂有余力复营此哉!今吾计力度虑⑦而以攻此,曾不移日⑧而城必破,城破之后,身死,何益于事,而令百岁老母戴白⑨受诛,岂不痛哉!度此家不得外问⑩,谓援可恃,故至于此耳。君可见之,为陈祸福。”玄之见普,具宣蒙意;普惧而出降。蒙迎,执其手与俱下船,语毕,出书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见书,知备在公安而羽在益阳,惭恨入地。蒙留孙河⑾,委以后事,即日引军赴益阳。
【注释】故事背景: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与刘备为荆州拥有权爆发冲突,双方大战一触即发。①吕蒙。见“甘宁择主”条注。②郝普,字子太,义阳(今湖北枣阳东南)人。刘备入川时,留郝普为零陵太守。③鲁肃(172-217年),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汉末杰出战略家、外交家。与周瑜亲善,《三国志》: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典出《左传》:季札至郑,与子产(公孙侨)一见如故。后因以“侨札”喻朋友之交。此二人被后世誉为除孔子、晏子之外的春秋时期圣人)。《吴书》曰: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父老咸曰:“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三国志》:孙权与陆逊论鲁肃:“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④刘备。在最初平定青州黄巾之乱时,曹操认为刘备是可用之材,蓄意拉拢。故荐备为左将军并委任讨伐袁术。⑤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夏侯婴(滕公,见“朱家救季布”条注)之后,惇族弟。娶曹操妻妹,其长子衡娶操弟女,恩宠特隆。拜典军校尉(此官职初见于中平五年,汉灵帝讲武平乐观所置西园八校尉之一,曹操任此职)。《魏书》曰:渊为将,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故军中为之语曰:“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又行征西护军、征西将军,为刘备所袭,战死。⑥悬。⑦度虑:估量。⑧今天。⑨戴白,即头戴白发。代称老人。⑩外问,指外面的消息。⑾按《三国志》,此处应为孙皎(孙河已于十多年前的建安九年在宛陵遇害)。孙皎(?―219年),字叔朗,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昭义中郎将孙静第三子,武烈帝坚之侄,权堂弟。《三国志》:禽关羽,定荆州,皎有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