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搬运·人物杂谈】Hearing Her Pain by Robert Christgau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随着合成器取代了电吉他,原声音乐也有了并驾齐驱的发展:弹奏尼龙琴弦,歌唱民谣小曲的童真少女拱手让位于拨动象牙琴键的流行博学家。Regina Spektor, Nellie McKay, Norah Jones和Fiona Apple都已步入而立之年,而这四位成功人士——其生涯的模板能够追溯到Laura Nyro身上。与Jones和她在2002年发行的大热白金唱片《Come Away with Me》或是时下正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 Apple(Apple在6月发行了2012年度最受歌迷追捧的专辑)相比而言,前两位显然是微不足道。但这几位都擅长于创作朗朗上口同时兼具独特的纽约风味的原创曲作,固且各自坐拥坚实的粉丝群体,只有McKay在先前推出了四张古灵精怪的专辑之后却徒劳地试图折向中庸之道一举使得她于2010年发行的《Home Sweet Mobile Home》淡出了公众视野。 Apple和McKay具有百老汇根源,俄罗斯出生的Spektor自幼就是古典神童,Jones则在大学期间学习爵士钢琴。正如人们惯常所认为的那样,她们之中的任何一位与摇滚乐之间的联系至多不过是擦边而过。而唯独Jones,她对乡村音乐的喜爱从当年的一曲幽灵般的Hank Williams翻唱曲目中便雏形初现,她对一切Americana框架下的缀有浓烈的人文关怀色彩的民俗音乐随即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拉格泰姆钢琴对重塑20世纪流行音乐的贡献不亚于蓝调吉他。但这些女子更在意的是客厅里的钢琴,而不是桶屋里的钢琴,它的纪律性是关乎和谐的,而不是基于节奏韵律之上的。 因此,即使是像Spektor和Apple那样的艺术家,当她们将自己的作品交由Dr. Dre的门徒Mike Elizondo来操刀,也常常在歌曲的律动层面面临致命的短板。而她们的优点在于旋律能力的展现。在这个时代,隽永的曲调一贯是R&B流行歌手、纳什维尔的新到伪传统主义者以及相信布鲁斯音乐的气概(即使这些音乐永远不会再主宰流行乐坛)的老前辈们的专业领域,而这些钢琴演奏家则都展现出了创作即刻悦耳同时余韵无穷的歌曲的才华。尽管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喜欢“客厅”的人,但她们的存在确乎丰富了我作为一名倾听者与评论家的生活。
诚然,我认为Jones太过微妙了,也许是因为她是史上获得过双十铂金唱片认证的队伍当中最友善的那位,即使经过六次尝试,我依然既不能证实也不可否认——她在那张安静的《Little Broken Hearts》——冲着流言蜚语发泄了她应有的愤怒。虽然McKay是一个热重于动物权益的怪人,也就是说她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同时她也是一个单口喜剧演员,也就是说——一个充满活力、活泼古怪的人,因为她有足够的经验去调动与煽动身边的事物。尽管Spektor在她的新专辑《What We Saw from the Cheap Seats》充满活力,她依然是一位坚定的人文主义者,假如她的流行事业陷入困境,你可以想象她参观高级住宅的情景——在那里,关于归还老人的钱包的小插曲和那些囚禁于永恒中的杰作的那些会让她很快回想起过往。于是乎我们再度回到眼下的话题——谁无疑是这些才华横溢的女性中最聪明的,而且几乎肯定是最难讨人喜欢的那位。
但这并不是说爱上她难过登天。自从1996年,18岁的Fiona Apple凭借《Tidal》初出茅庐以来,她的身上就充满了蛇蝎美人的气质,在如今濒临消失的唱片业时代,这张专辑仍然怀揣着对稀有金属的执念和多元审美的名人梦想——凭借一首关于错做好人的Grammy获奖单曲和一段以穿着内衣的青少年为主角的音乐视频而豪取三白金销量认证。然而,在领先三位竞争对手五年后,Apple如今已经被所有竞争对手超越了:《The Idler Wheel》(完整的标题我们稍后再说)不过是她出道至今发表的第四张专辑,距离《Extraordinary Machine》已经整整过去了七年。从前作的录音历程我们就能推断出这一点,其中——在上张专辑录制周期的最后阶段——Apple拒绝了由可敬的Jon Brion制作的精心策划的迭代版本路引,并坚持与(同样)可敬的Elizondo重新进行录制。有些人喜欢其中一种版本,有些人喜欢另一种版本;当然,它们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她最优美的一组歌曲,很少有人像Apple那样敏锐地觉察到两者之间的显著差异。她是一位天后,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令人讨厌的混蛋。而这恰恰决定了她所得到的尊重——作为一名音乐家,以及作为一个能够将听众们的幻想与野心纷纷吸纳入其中的明星。
归根结底,音乐才是值得我在此长篇大论的原因。声音方面,Apple的钢琴比其他女性的更具规模、质感、个性和戏剧性。她的旋律和编曲总是充满力量且难以预测。然而,她所表现出的魅力远远超出了这些美学细节的界缘,而且不一定始于它们。看完MTV台的节目后,你会发现这些女子在穿着打扮上下的功夫远比Laura Nyro来得多——金发碧眼的McKay和乌发的Jones具有的是舞会女王般的美丽,卷发的Spektor则保留了一些家常女孩的气质,而Fiona则独具异国情调,她的一双大眼睛深不见底,她那椭圆形面庞随着岁月的流逝从年轻时的俊俏变成了性感的被分析对象。对于她的许多女性崇拜者来说,她的美貌大概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当Jessica Hopper称Apple为“(一位)烈士圣人,她将自己钉在十字架上,以便我们可以过上平凡的生活”时,她其实是在歌颂一位灵魂姐妹——她袒露了Hopper自身逃避沉湎于的自我的那一面。然而,对于男性来说,这种吸引力往往显得更加不可预测——充满了一种对强度而非可靠性的性偏好,这是由那种“让我带你远离一切”的幻想所引发的,男人心里知道这种幻想是注定要发生的,而且私下里更喜欢这种方式。《The Idler Wheel》的一大成就在于它撕碎了这样的幻想。她不再被视为一个饱受折磨的美人。但在2012年,她完全是“一位饱受折磨的艺术家”的代名词。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进步。但我不知道一个愿意负担情感投入的责任的异性恋男子的Apple粉丝如何能以非浪漫化的各种形式将她概念化。首专《Tidal》,1999年推出的专辑——《When the Pawn》,其完整标题共计90个词,《Extraordinary Machine》的两个版本,三张专辑加起来共计33首曲目。Tidal中郁郁寡欢的“Sullen Girl”深度探讨了抑郁症的话题,《Extraordinary Machine》中出奇的欢快的“Waltz”的开头如是唱到——“If you don't have a song to sing / You're OK”,而其他 31首歌中的每一首都似乎聚焦于同男人之间的疏离。那么,在她生涯的第一个十年里,Apple的“严重怀疑”和“镜子般的自白”、“她的痛苦、她的不安全感”、“她的神经症”、她那“令人厌恶的小心思”、“她的情绪……对于绝大多数流行音乐理念中相对古板的语言认知体系来说都过于冗杂了”——对《The Idler Wheel》中的狂欢吹毛求疵——所有这些都被附加上了“浪漫”这个秘密词汇。她用三张专辑阐述了她独具一格的音乐语言。原则上,我并不抵触情歌,尽管我更青睐比Apple所拥有的更丰富的情感调色板,并且我也时常注意到欢快的歌曲似乎更难做到尽善尽美。但还有大把事情可以被写进歌词,我指的当然不仅仅是关于尽情狂欢和归还人们的钱包之类的琐事。更多的点子——友谊,死亡,你的母亲,神,你从街上捡来的斗牛犬,你偶尔跑去厮混的俱乐部,地狱,甚至艺术本身也是如此。你理所当然地会对这些事情抱有复杂的情绪。
虽然这三张专辑之间有共通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可以相互置换。热销大作《Tidal》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枚烂醉如泥的少年,《When the Pawn》深沉、黑暗,兼且躁动不安,《Extraordinary Machine》则像是一把扎向社交理智的尖刀——Elizondo介入的显然是为了平顺歌曲之间的衔接,而不是为了将伴奏烹饪得热火朝天而存在的。在《The Idler Wheel》中,Fiona的确已经克服了她的“疏离难题——至少是口头上是如此。她花费了更少的时间在责怪那个男人或割伤自己上。主角在“Every Single Night”的“伴侣”显然是她自己的“brain”,即使那个伴侣在她的肚子向外里渗透着热量,而紧随其后的“Daredevil”对她自己的冒险行为的检视。但“Daredevil”的针对对象也可能是一名人形男性,所以它再次出现:第一首之后的每一首歌都是关于”失去“、”失败“或其他饱含缺陷的情爱故事。专辑过半,此时出现了时常被引用的主旨陈述——“How can I ask anyone to love me / When all I do is beg to be left alone”,此时我可以想象饥渴的幻想家脑中的思想,如果她果真要那样说,也许我真的应该将就大厅里的Jennifer。这是一段改变游戏规则的歌词,《The Idler Wheel》中仍有几点相似之处,它更深刻地探讨了Apple年轻时的曲作中所缺少的良知和自知之明:“Valentine”中的“I root for you”; “Jonathan”中的“I like watching you live”; 在"Werewolf"中,她承认自己身上散发着血腥的气息;“Anything We Want”,她畅想着未来的完美。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名为“Hot Knife”的终曲。许多人会浅薄地认为到整首歌不过是一个粗俗且古怪的性隐喻,却没有人回指出Apple从前何时会像此刻一般对着”性“振臂高呼,那是因为她未曾有过。
我针对词曲的仔细阅读促成了我的独到见解——对Apple“有自我意识的自我吸收和坚韧的自我厌恶”的欢呼很少提及相反的倾向。原因之一可能是,无论Apple如何强调她饱受摧残的人格,最终不过是为乐强化她的艺术完整性,问题就在于没有人愿意真正相信她是一位抒情诗人的论题。现在回到专辑的完整标题——The Idler Wheel Is Wiser than the Driver of the Screw and Whipping Cords Will Serve You More than Ropes Will Ever Do. 要了解什么是”idler wheel“ 请阅读其他评论或自行谷歌搜索。我只想指出,“the driver of the screw”也可被称作“screwdriver”,大多数讲英语的人只会说“ropes ever will”。但如果这样它就无法达成理想的押韵效果。Apple时常做这样的事情——令人心生畏惧的歌词,比如“Adagio breezes fill my skin with sudden red”或者“Whose reality I knew, was a hopeless to be had”抑或者“And last night's phrases / Sick with lack of basis.” 《The Idler Wheel》扭转了这种态势。因为保持愚蠢未尝不是件好事,我甚至还有点喜欢其他人冷嘲热讽的“orotund mutt”-“moribund slut”押韵词,尽管不是其他人认为有趣的“white doves' feathers”-“hot piss”隐喻 - 更不用说它的下一段歌词:“Every time you address me.” (“Address”?认真的吗?谁会那样讲话?)但请记住,歌词并不是我们来这里的原因。音乐才是。
这不是一张被朗朗上口的副歌所装填的专辑。即使与她早期的作品相比,它仍旧如此。如果你像我一样对Fiona Apple(精确到个体)和流行前卫主义(整体层面上)持怀疑态度,那么你可以播放整张专辑四到五次却从来不会听完单支歌曲。然而,如果你像我一样,届时你会欣赏又制作人兼鼓手的Charley Drayton的垃圾场风格打击乐,它比Apple的钢琴更为果断地为音乐起到润色效果,而Apple的钢琴音部署在从音响到节奏的各个层面,包括几个boogie-woogie音调。不久之后,如果你像我一样,整件事就会突然发生——那些曾经听起来略显棘手的流行音乐,当它们碰巧奏效时,会提供几乎像“Over the Rainbow”、“She Loves You”或“I Want It That Way”一样令人持久振奋的愉悦感。
因为它的表层是糙砺不平的,而深层次却是旋律优美的,因此音乐也不鼓励替代式的浪漫主义。它促使任何感兴趣的旁观者将Fiona Apple视为一位饱经折磨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值得去爱抚的人。然而,作为一位流行博学家,她的艺术完整性正在青年民谣和百老汇心灵之声中发生隐晦的变化,也许她终于取得了她应得的成就,以至于她并没有像她自己和其他人想象的那样饱受摧残——甚至变得更加可爱起来。无论她如何恳求不要去打扰她,也许她赢得的尊重意味着她理应得到她所不断祈求的一切,否则她就会写关于上帝与她的斗牛犬的歌曲。我的意思是有人爱。只不过不是我认识的人,拜托。因为无论我们如何揣测,有一件事是板上钉钉的:Fiona Apple永远是一个令人讨厌的混蛋。
Barnes & Noble Review, July 19, 2012

-
Hejira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2 23:50:48
-
PinkRabbit13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19 16:49:30
-
tT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2 16:57:11
-
______少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2 13:01:16
-
蛋黄头像找不到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2 12:17:33
-
Rex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2 10:14:28
-
老几林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2 09:27:11
-
Byrd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2 08:55:56
-
workis24-7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2 08:49:57
-
TouMing柜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2 08:38:51
-
豆友216825614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1 23:59:57
-
凌云墨意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1 23:38:11
-
just monika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1 23:13:32
-
Devil's Pi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1 22:58:00
-
寡妇制造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1 22:41:54
-
mori39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1 21:43:27
-
一月清晨.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1 21:38:01
-
丛云伴月风拂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1 21:36:42
-
TODAY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1 21:07:03
-
AllaNewmo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1 20:41:51
-
豆友225238952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1 20: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