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是如何在心理咨询中“唤醒感受”的?
除了言语会谈分析,沙盘游戏是我主攻的另一个专业方向。茹思·安曼的《沙盘游戏中的治愈与转化:创造过程的呈现》是沙游中的经典书目,分享我的几点读后感。

图片来源:豆瓣
1触觉参与心理咨询
一般情境下的心理咨询是建立在来访说、咨询师听的过程中。咨询室的布置,咨询师的着装也作为咨询氛围的一部分,成为咨询过程的一种背景音。而在这些过程中,主要是人的视觉和听觉参与。
沙具的准备需要考虑不同材质。因为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件会唤起人不同的情绪感受。就好比同样款式的衬衫,纯棉和雪纺的着装触感不一样,带给自己和他人的印象感受也不一样。
色彩作为一种原型意象有其象征含义。我想,材质或许也可以作为一种原型意象,在这个部分,触碰本身即是一种连接和感应。

有学者认为,我们的感官感觉是有一定的发育顺序的,其中发育最早的感觉是触觉,之后是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都是出生后才慢慢完善的。人的感官功能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排列为:触觉 < 味觉 < 嗅觉 < 听觉 < 视觉 。
可及性越强的感官就越低级,可及性越弱的感官就越高级。人体的五种感官之中,触觉感受器官存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所受空间距离的限制最大,获取的信息是事物最基本的属性,形成的感觉概念最容易认知,所以触觉是最基本、最活跃的感觉。
自然分娩的孩子,需要经历被阴道挤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整个身体感受到了大面积的包裹和触摸。经由他者的抚触,体验到了自身的存在。
触觉发育最早,那么我想和触觉相关联的事件、情感记忆应该也是比较早期的;同时触觉受空间距离限制,因而要能互相触碰,我想这样的关系载体也是比较亲近的。
故当触觉参与心理咨询/分析的全过程时,这个部分会唤起更加原始和深层的情绪感受。
2 手和创造的关联
手在我们的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我们用我们的手来触摸、爱抚和敲击,我们用我们的手工作,用我们的手再加工某些东西,通过手来转变和创造性地表达某些东西。
手是精神和物质、内在意象和实际创造之间的媒介。通过手的操作,存在的能量变得可见。
得益于沙盘游戏这样一种“运用双手(hands-on)”的方法,精神和心理两个层面不仅丛集(constellate)在个体身上,而且通过其双手,同时赋予了物质的形式并变得具体可见。

在人类的发展中,人首先是通过触摸和抓握有形的东西来体验生活的,接着过渡到抽象的理解和掌握。同样,通过在沙盘中运用我们的双手,一个人的创造性能量就被调动起来。这样就开启了一个完整的治愈和人格转化的过程。
如同本书的书名,心灵的治愈和转化是通过双手的创造过程来呈现和实现的。在生理层面,手部对应的大脑皮层区域非常广泛,手指的精细动作也会上行影响脑部神经连接。在近期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学者们发现手部的运动区域与整个身体相连。或许可以推测,不仅仅是手,更是整个身体在参与沙游的创造。
我手写我心,我手画我心,将无形的内心想法、情感、思绪化作有形的外在事物,既是一种无意识意识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基于自己主动为之的行为。个体在这个过程里体会到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感受到自己本来具有的源流。
3 情感后效
最重要的是,当治疗的时段结束时,接受分析者给他的缩微世界、他心灵深处的世界照相。这会制造一个情感后效,一直持续到下一次的治疗时间,那个时候,接受分析者可能会再创造新的沙画。
当我读到情感后效这部分时,我联想到了自己旅行的经验。
我记得那个傍晚,我站在游客稀少的海滩边,成群的海鸥飞飞停停,清澈的海水涨涨落落,茫茫一片大海与寂静的天空,朦胧的深深浅浅蓝色如薄纱一般飘在上面。那种心灵的安宁感一直深深留在我的心里。后来,遇到非常紧张的情境时,就会闭上眼睛回想当时在海边的感觉,随后便感到情绪稳定下来。

图片来源:Huai
我想来访者创造的沙画也会有类似的功效,虽然沙画本身会在治疗结束后清理,但是与此相关的情绪、能量会留存下来。这部分会持续在生活中进行运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