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看待原生家庭#
这个话题之前时不时地推送给我,印象中,朱清明老师在他是视频号“清明空间”发布的视频中的解释让我记忆深刻,也帮我释怀许多。
按照心理学上的理论,没得到的东西就一辈子在追寻,从小习得的无助便一直延续下去。我搬离家里已经有7年,不管是物理距离还是时间距离都足够远,有时候,会有那么一颗宁静升起,我静静地望着母亲的年老和疲惫,那些有毒的思想一个正常的小孩要如何才可以用顺从表示孝顺。而这就是我从小达到在努力达到的事情。这个“我”是超越“我”的个人意志,就像天生携带什么累世的种子出生不是个人意志上决定的事情。所以,我们有很多表述其实有有误,很多表述都讲到人的意志的力量有多大,如果要真正接纳另一套世界观,连表述方式就大不同。首先,我们表述里面有太多“我的”我的想法,我的身体,我的软弱,我的梦想。但如果不能重建符合真实的世界观,连这些头脑上的自恋都丢掉了,人就彻底陷入虚无。
扯远了。
以下是视频里讲到的让人豁然开朗的高纬度: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就定了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性。你天生携带某个累生累世而成的种子。比如说,携带着文竹的种子,以后就会长成一棵文竹,而不会长成一棵松树。而你遇到的原生家庭,或者是种种的经历,人和事儿,都是来给这个种子浇水,给阳光、给养分,让它来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因为你的心性和业力必须得在这个原生家庭,你才长得出来。比如说,一颗热带植物的种子必须得跑到这个热带这个地方,而不能跑到寒带的地方,它才能长得出来。你必须得在这个原生家庭,有这样子的母亲,你才能够呈现你本有的累世带来的种子的状态。所以,说是你的选择也好,还是说因缘的和合也好,卡上齿轮也好……总之,你妈妈在扮演她本应该扮演的那个角色,去 “解压缩”你本有的那个状态而已。现在你说的种种问题不是她造成的,她只是在扮演她的角色。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他们都是非常敬业的演员,而不是值得怨恨的对象。
打开这个观念很重要,这是修复你跟父母关系的大前提。不然,有些怨恨真的不好消。
原生家庭我能理解,那亲密关系呢?
个人(朱清明老师)浅见:原生家庭更多是负责“解压缩”你先天带来的心性,这是为了“复原”。 而夫妻这样的亲密关系,我认为更多是一面镜子,让你随时有机会“照见”你的心性,因为心性的种种模式很容易在亲密关系中“复演”。 一个更多是为了复原,一个更多是为了复演。
有关“种子”的演化,在《内观》里引用了一个精辟的类比。
轮回是一个重复的循环,是前世和来生的延续,我们的行为是驱使我们生生相续的动力。
轮回并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有一个不变的灵魂或自我,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死中转世投胎。佛陀说,恰恰不是这样。他强他强调没有一个恒久不变、生生世世接续不已的实体。
“就如同牛奶从乳牛而来,凝乳从牛奶而来,奶油由牛乳而来,清奶油由粗奶油而来,精制奶油由清奶油而来。当它是牛奶的时候,不会被认为是凝乳或是粗奶油,或是清奶油,或是精制奶油。同样的,无论何时,只有现在的存在状况是真的,而非过去的或未来的存在状况。”
这个比喻是种子在累生累世的演变,彼此有关联但又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