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邦乂剖心处
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南宋义士杨铁心因反抗金国,最终和妻子包惜弱双双自杀身亡。事实上南宋时期,南京真有这样一位“杨铁心”。南京城南安德门外韩府山东麓的外秦淮河上有座古桥名为铁心桥,旧为石桥,民国初年拆建为水泥桥,1979年挖掘秦淮新河,又新建成一座跨度75米、高15米的双曲拱桥,仍取名铁心桥。关于铁心桥的来源,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建康府通判杨邦乂。

杨邦乂,字唏稷,吉州吉水人,少在郡学,博通古今,每以节义自许。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侵,宋高宗赵构逃往浙江,留右仆射杜充驻守建康,命韩世忠、王燮诸将悉听杜充节制。金兵迫近,杜充派兵战败后率部下投降。金人渡江,直逼建康,驻守南京的户部尚书李税、显谟阁直学士陈邦光等人皆具降书,在十里亭迎接金人。金兵主帅完颜宗弼入城后,李税、陈邦光率领下属官员跪拜迎接,只有杨邦乂不从,并蘸血在衣襟上写下“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宗弼派人劝说杨邦义,许诺恢复他原有的官职。杨邦乂用头撞柱础至流血道:“世岂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动者?速杀我。”次日,宗弼等人与李棁、陈邦光在厅堂上举行宴会,杨邦乂立庭叱责李税、陈邦光道“天子让你们守卫城池,敌人来了你们不抵抗,反与敌人一起宴饮玩乐,还有脸见人吗?”并对着宗弼大骂:“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假汝,行磔汝万段,安得污我!”宗弼大怒,将杨邦乂杀害,并剖取其心,时年44岁。
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在牛首山击退金兵收复建康后,朝廷闻知杨邦乂舍生取义的忠烈事迹,赠予直秘阁之职,赐田地三顷,并为他殓尸下葬,就其葬地赐庙号“褒忠”,谥“忠襄”,授予他的四个儿子官职,并在杨邦乂剖心处、埋葬地分别造墓、立碑、建祠予以纪念。

杨邦乂剖心处原址大致位于雨花台景区北门外的老雨花路位置,除立有“宋忠臣庐陵杨忠襄公剖心处”碑外,还建有“聚忠祠”和“剖心坊”等建筑。其中杨忠襄公祠初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明代因附祀文天祥而易名为“二忠祠”,明末又有李邦华“遭甲申之变尽节二忠祠内”,复易名为“三忠祠”。值得一提的是,杨邦乂、文天祥、李邦华三人同为江西吉州人,这也是将三人一并列为三忠祭奠之缘由。清同治年间所立“重建三忠祠碑” 背面的《碑阴记》,详细记载了三忠祠、杨邦乂墓及其祭田的所在、面积和四至。碑文为“三忠祠基,东至大街,横阔十一丈;西至土墙基,横阔九丈五尺。南北直长二十一丈四尺。东南隅内有民基三间。忠襄公老祠基三间,在剖心坊侧。东至路,南至茶坊屋,西至大街,北至千总衙署。忠襄公墓在雨花台东北小茅山,东至小茅山,南至旧清源观墙基,北至路。墓前有碑记一座。墓道有高山岗,自海公祠前一直向西到剖心坊,计二百余丈,横阔计二丈五尺。忠襄公祭田坐落上元县长宁乡兴一图地名辛家边,计田二十六区,共计六十亩;又地五亩四分;又山一号,计五亩八分;又塘一口,计七亩一分。此由师程公所署,系光裕堂独业。忠襄公光裕堂、世清堂后裔暨集庆堂有事来此,道士一体应给。此祠系忠襄公后裔禀请建造,向归忠裔管业。与他祠宇不同,一应仕宦客商及地方绅士会集,不得借用。”
上世纪,因城市发展建设,杨邦乂剖心处几经迁移。首次迁移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因辟建老雨花路,“移置台阳,距南址东向百尺”,即今雨花东路位置;1952年,因新建宁溧公路,又迁到南面土山上,约今雨花台北广场烈士群雕附近;1975年,因雨花台景区扩建,遂历第三次迁移而至现址雨花台景区内“江南第二泉”后山,即《碑阴记》中提及的“忠襄公墓在雨花台东北小茅山”。

杨邦乂剖心处呈半圆扇状,东西进深23米,南北宽18米,周围青松翠柏成林,绿竹幽篁环合,环境极为幽静。现存碑记四通,稍早的碑记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建三忠祠碑”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宋杨忠襄公剖心碑”两种,另有石狮两尊。


民国时期重立的“宋杨忠襄公剖心碑”,踞于平面呈扇状中心平台之上,碑身高1.86米,碑额高0.6米。碑文由三部分组成,中间竖书“宋忠臣庐陵杨忠襄公剖心处”,隶书碑文首题“宋杨忠襄公剖心碑记”,正文为“公讳邦乂,吉水人,建炎初停建康。金师至,留守杜充战败,降。公独不屈,大骂金人,剖其心而死。今中华门外雨花台下有碑可识也。时代递迁,芳馨若歇。壬申春,余来长京市,辟雨花路,碑为前梗,命工移置台阳,距南址东向百尺,绕以砖栏,俾忠员于乎。国步艰难,外侮日亟,国人其亦瞻慕而兴起乎。”落款人为时任南京市长石瑛。



在石瑛重立的“宋杨忠裹公剖心碑”之后为“重建三忠祠碑”,碑身高1.67米,碑额高0.36米,碑额篆书“重建三忠祠之碑记”,碑文记述了重建“三忠祠”的详情。


两侧墙体上分别立有1975年“杨邦乂剖心处迁移记”碑和1976年杨邦乂剖心处保护标志碑。

沧海桑田,《碑阴记》中所述的三忠祠“东至大街”“西至土墙基”等标志物早已湮失无存,“墓道有高山岗,自海公祠前一直向西至剖心坊”中的“海忠介公瑞祠”亦渺不可寻,镌刻“宋忠臣杨忠襄公之墓”的杨邦乂墓碑也在上世纪60年代的运动中被砸毁。1976年,杨邦乂剖心处被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