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阅读的文字就没有力量了吗?
“文字写出来没有人阅读就没有力量了吗?“最近总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喜欢写字的人,也经历过觉得文字无用的阶段,文字不能当饭吃,也无人问津,这种无助的时刻时有发生。所以渐渐的,文字也变得功利起来,为了一个项目而写,为了赚钱而写,为了有价值而写。可是,这真的是文字本来的面目吗?
小时候,写作和画画是我最喜欢的两件事,我还记得一笔一画的乐趣,记得去公园之后要赶紧回家把今天的快乐记录下来,记得和爸爸去游乐园坐海盗船,要赶紧回家把看到的一切画下来,这样的乐趣,和“有用”又有多少关系呢?而我唯一的观众就是自己的父母。后来,我放弃了画画,写作,也成为考学的唯一本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很少体会到最初的快乐,好像,我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写过。毕业以后,开始尝试写诗,写小说,写剧本,但也从未发表过,有了公众号之后,开始将它们发在上面,看到阅读量逐步上升,也经不住沾沾自喜,果然,文字还是要被阅读才有成就感啊!如果写出来的字连一个听众都没有,它会不会觉得孤独呢?所以,每次写完一篇文章,总是会缠着自己的丈夫,“看一看吧,你看看我写得怎样嘛!“小时候,父母是我唯一的读者,现在,丈夫成了我的第一个读者。一开始,他总是有些不耐烦,“哎呀,我还要画画啊,今天的事都没忙完呢!”丈夫总是以这样的理由拒绝着我的写作,但是他执拗不过我,还是拿起手机看了起来,当他渐渐露出微笑,继而放声大笑的时候,我就感到无比幸福,我知道,这是文字的魅力,哪怕只有一个读者,只要我写得好写得有趣,他就会读下去。然而马上,我就陷入了沉思,如果读者连看一看的兴趣都没有呢?也就是说,他根本连一个字都没有读,就认定写作者是没有才华也不会写作的人呢?丈夫因为是我的亲人,还能在软磨硬泡下勉强读下去,但是其他陌生人,是根本连这个机会都没有的啊!现在大家要去阅读的文字,究竟为什么会翻开那本书呢?是因为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托尔斯泰,是博拉尼奥,是纳博科夫,是三岛由纪夫,是大江健三郎,是这些响当当的名字,还是文字本身呢?
没有读者的文字就像是没有观众的戏剧,当演员、音乐、舞美、道具、灯光都纷纷就位等待着演出开始的时候,大幕拉开,台下却一个观众都没有,这样的尴尬,也曾发生在我的戏中,那是在法国演出的第一场,因为不会宣传卖票,当天真的一个观众都没有。没有观众的演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不知道哪位名人说过,戏剧的魅力就在于它是演员和观众共同完成的当下的一瞬间。现在,只有演员,却没有观众,那么,这出戏本身就没有力量了吗?我还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丈夫看完我的小说后点点头说道“写得不错,你要坚持啊!”每次,他都这样说,但是,我又能坚持多久呢?从小到大,我从未真正坚持过什么,做任何事情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我总是希望有人喝彩,有人抚摸着我的头说道“你是一个有才华的小孩哦“!这是多么幼稚!没有人喝彩和鼓励,我就坚持不下去,没有坚持下去的必要和动力,我到底在为谁而写作和画画呢?为什么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呢?
那些动不动就几万加阅读量的文字究竟有什么样的力量让众人读下去呢?我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却又迷失在这虚无缥缈的数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