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听听木心如何谈屈原。

屈原与楚辞
《文学回忆录》节选
屈原
屈原,名平,贵族,是皇族的子孙。生于约公元前340年,皇赐名灵均,官号三闾大夫,主管皇族子孙家务事。最初做楚怀王的左徒,是谏官。中国古代向来设谏官。
博闻强记,治国手腕高。善谈论,善辞令。内政上,与楚怀王商量国家大事。对外接待各国诸宾,等于是皇帝最重要的亲信。楚怀王要立宪令,由屈原起草,大臣上官靳尚妒忌屈原久,设法偷屈原宪令草稿。当时稿未定,不示。靳尚抢而不得,乃在王前说坏话,说得又通俗又高明。说,他每写一条,就说“除我之外,谁写得出?”王不悦,疏远屈原。屈原恨靳尚谗言,又恨王糊涂,遂写《离骚》。
屈原自沉汨罗江,是公元前278年。据说是五月初五,地处湖南岳阳县。司马迁曾到汨罗江追悼屈原。他最同情屈原,写到时,大动力气,将屈原放在“列传”中,列传者可说是“皇家”的人。
渔父劝屈原随波逐流。我们如今用的都是渔父哲学,又是老庄哲学。
楚辞
《楚辞》选的是南方的诗歌。“楚辞”,不是当时的人叫的,是后人定的,起于汉朝末年。楚,辞,二字分开。楚,地方;辞,文学作品。
《楚辞》,起于屈原,绝于屈原。宋玉华美。枚乘,雄辩滔滔,都不能及于屈原。唐诗是琳琅满目的文字,屈原全篇是一种心情的起伏,充满辞藻,却总在起伏流动,一种飞翔的感觉。用的手法,其实是古典意识流,时空交错。他守得住艺术、非艺术的界限。
正宗《楚辞》——《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其中,《离骚》、《九歌》为最好,读这两篇,《楚辞》的精华就取到了。《九歌》里也只有两首歌最好,得全曲精华。
《离骚》,能和西方交响乐——瓦格纳、勃拉姆斯、西贝柳斯、法朗克——媲美。今天可以说,《离骚》是我国最古早的“伤痕文学”。他的文体,靠打比喻:香草美人,气度雍雍。《离骚》三百七十多句,包罗万象。
《九歌》,是楚国民间的宗教古歌。屈原改时,不动原来的体裁风格,不着痕迹把自己放进去,流露得很自然。
《少司命》、《山鬼》两篇最好,是中国古典文学顶峰之作,是贵族的。贵族,不是指财富,指精神。《山鬼》,阴森森的繁华。神,鬼,都是人性的升华。比希腊神话更优雅,更安静,极端唯美主义。《少司命》有如行书,《山鬼》有如狂草。其余篇幅,如正楷。《九歌》超人间,又笼罩人间。
三国,汉朝,魏朝,皆受《楚辞》影响,直到清末文学家、鲁迅,都受《楚辞》影响。后来的赋,直接导源于《楚辞》。
我也受《楚辞》影响。《哥伦比亚的倒影》、《九月初九》,都是赋。洋装赋《夏夜的婚礼》,用《九歌》方式写,若人点破,乃搔到痒处。我爱被人拆穿西洋镜,拆穿了,西洋镜才有意思,不拆穿,没意思。
木心说
李白、杜甫,总给人“诗仙”、“诗圣”之感,屈原、嵇康,给我的感觉是“艺术家”——“艺术家”是什么?我的定义,是“仅次于上帝的人”。屈原天才,比时代大。
贫穷是一种浪漫——我买不起唐人街东方书局大量关于屈原的书,就携带小纸条去抄录——上海火车站外小姑娘刷牙,是贫穷,浪漫。
中国诗人,要说伟大,屈原最伟大。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塔尖,(陶渊明不在中国文学的塔内,他是中国文学的塔外人。)
屈原写诗,一定知道他已永垂不朽。每个大艺术家生前都公正地衡量过自己。有人熬不住,说出来,如但丁、普希金。有种人不说的,如陶渊明,熬住不说。
人各有志。屈原诗,乃作品。他的死,也是作品,是一种自我完成。
政治、生活、爱情都成功,可以是伟大的文学家,譬如歌德。政治、生活、爱情都失败,更可以是伟大的文学家,譬如但丁、屈原。
如今远远去看屈原,他像个神,不像个人,神仙、精灵一般。实际政治,他都清楚。他能升华,他精明,能成诗,他高瞻远瞩。
文学要拉硬弓,不要拉软弓。所谓拉硬弓,要独自暗中拉,勿使人看见。《诗经》、《楚辞》,是中国文学的两张硬弓。你只有找到精华中的精华,那整个精华就是你的。如果辨不出精华中之精华,那整个精华你都不懂。这是方法论。精华多,莫如找精华中的精华。文学艺术,创作难,欣赏更难。不是创作在前,欣赏在后。不。欣赏在前,创作在后。一辈子拉硬弓。
我对方块字爱恨交加。偏偏我写得最称心的是诗,外国人无法懂。诗,无法翻。外国人学中文,学得再好,只够读小说、散文,对诗是绝望的。中国字,只能生在中国,死在中国。再想想:能和屈原、陶渊明同存亡,就可以了,气也就平了,乖乖把“世界文学史”拉扯讲完。

动动小手点个在看呗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