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纪实2023.06.18
周一总是难捱,带着周末还没消散的疲惫,和即将应付新一周的怨怼。然而,就像好友圈某个朋友写下的周末感慨——“聚会之后总是格外空虚,但是每天辛苦打工就是为了这一刻”。我们还是张弛有度地经营着生活,不至于被苦闷拖垮,也不至于放纵过度。
01
周六和某人一起去了趟上海,为了看SIFF的夜场。没有挑选到心仪的酒店,当然主要是心仪的都太贵了,于是决定在上海流浪一夜,第二天坐早班车回苏州补觉。这个想法刚刚被提出时,我几乎一秒就接受了,夜晚、电影、城市、漫步,摄取了《Before Sunrise》的基本要素,隐约指向某种浪漫。然而事实是,这些都只是本INFP脑袋不切实际的设想罢了。
周六中午从某人家地铁转高铁再转地铁,也就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到达了人民广场。我俩盘算了下,跨省通勤好像也不是什么难事哎~
第一站去了上海博物馆,上次我来还是2020年的时候,有个颇懂历史的同学带着我逛了逛,感觉藏品挺丰富。这次刚好遇到良渚文明的特展,但我俩对书法古籍都无甚兴趣,跑了两个展厅就兴致恹恹,便转战来福士去吃饭了。选了家泰国菜,踩点在营业前抵达,所以也没有等位太久,跟我们预计的不一样,或许上海也不是到处都在排队。
补充好了体力,我们坐了公交去了外滩。雨天的外滩,人依旧很多。雨汽蒙蒙间,东方明珠也隐身了大半,黄浦江上的游船不知疲倦地兜着圈子,反倒有点好笑。来过上海很多次,却从来没有到过外滩,某人直呼惊奇着要带我来见识下。感谢雨夜,如果是个普通的晴天,在人挤人的氛围下大概不会获得在江边优雅散步的机会。
外滩浅游后,我们向着大光明电影院的方向走走停停。途中偶遇了和平饭店,在电玩城扭了扭蛋,吐槽了哪里的步行街都一个样,甚至还在咖啡馆小憩了片刻。没有刻意规划太多行程,也有许许多多有意思的小事填满了空隙,恰到好处的舒心。
晚间的电影是《惊声尖叫》,没看简介和影评,只知道是恐怖片,拆盲盒般地选择了它。在一个千人场里,头顶上还压着二楼的观众,视野不算开阔,原本有些担心效果会不好,谁料是多虑了。放映前有coser叮嘱大家不要偷拍,现场的氛围很好,没有多余的杂音,情节高潮处大家纷纷鼓起掌来,这大概就是电影节的魅力。
散场后已经是凌晨一点,路过了拥堵的车队,我们拐进了网吧。原本说好要通宵看恐怖片,结果我坚持了半小时就败下阵来,某人倒是看了一晚上游戏直播。等我醒来,已经是五点半了,上海流浪之夜也结束了。拉着手走去车站的路上,某人说,我们这就像通宵外出归校的女大学生,没毛病。
02
周五晚上跟某人闹了脾气,简单来说,因为感觉自己被告知了某些决定,需求没有被看见。理性来说,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可那一刻还是感性占了上风。如何消解喧嚣而上的情绪,这仍然是我在亲密关系中需要学习的课题。好在现在的我已经比学生时代更能把控自己,能够适时抽离,让情绪静置一会儿,而不是倾泻在喜欢的人身上。
那晚刚好去MM家蹭饭,跟她分享了我当时的心境,因为高敏感而困扰,也知道我自己无法完成全部的消解。好在MM跟我一样是个高敏感的人,她完全能体会我波动心绪的烦恼,也跟我分享了她的一些方法,当然我们也都知道劝别人容易,自己做很难。但幸好有这样的朋友,那一刻的理解和体恤很是宽慰。
晚上见到某人的时候还是有些别扭,虽然那种别扭在来的路上已经被我捋清了,还是在等待一个完全说开的时刻。关了灯躺在床上,一些防备才被卸下,肌肤相贴的时刻,话语才缓缓流出。沟通是为了让对方理解我,也是为了消除我对对方的误解,至于非要求谁改变什么么?我想这很难,也没必要。不过某人每次都只会得出“我喜欢她”的结论,真是让人气得跳脚,好像本人情绪翻滚的几个小时都毫无营养,倒不如一个亲亲来得实在。
周日补觉醒来,感觉到某人微小的颤抖,又做噩梦了,轻轻地拍了拍她。无聊之中翻了些心理学分析看看为什么会频繁做梦。“梦是一个人白日里无法代谢的情绪在另一种意识状态的重新组织”,大概是说在现实生活中的情绪余波,在梦境中得以表达。简而言之,某人平日里情绪稳定得太像AI了,为了使得她的血肉得以留存在这世上,梦境就来骚扰她了。与之相反,我在日常生活中饱受情绪的折磨,睡眠却透明得很。难道这就是“情绪守恒”?
看来某人也不是真的AI嘛,或许她多尝试一些肆无忌惮,就会少做一些梦叭~
短袜子歪歪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叽叽歪歪02|拥有目标,状态良好 (1人喜欢)
- 叽叽歪歪01|重拾写字的习惯
- 帝都闲逛记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