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逆境,你是如何治愈自己的
查看话题 >苏轼《试笔自书》:贬到无可再贬、海水茫茫的孤岛,困住他了吗?
在宋代,一个文官被贬到什么程度,算是惨呢?看看苏轼就知道了。从惠州到儋州,从岭南到海南,基本已经没有比这更远的地方可以流放了。再往南,可就被赶进大海了。
在古代,官员被贬谪,其实就是咱们现代所说的——降职+边缘化。地方越偏,离皇帝和政治中心越远,边缘化程度越高,也就意味着所受的惩戒力度越大。
要说苏轼内心没有一点波澜,也是不可能的。刚被贬到海南那会儿,苏轼环视着四周茫茫的大海,暗自伤神,心说:这一辈子还有机会能出这座海岛吗?
一个年过六十的人,宦海浮沉自不必说,年老病痛折磨,海上风浪颠簸,如此折腾一番,能不能等到活着回去确实是个未知数。
但苏轼之所以是苏轼,就在于他不用等别人宽慰,就能自我开解。在觉察到自己陷入消极情绪时,苏轼开始往宇宙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天地大不大?九州大不大?中国大不大?但哪一个不是被茫茫的海水环绕?
从大的视角看,天地万物哪一个不是生活在海岛上?只不过有些岛屿大,有些岛屿小,但又有什么实质性的分别呢?
如果一定觉得自己被困住了,那天地再大,也不过是个牢笼;如果心不被困住,岛再小,也挡不住自由。但很多时候,我们被自身的局限性,困住了而已。
写到这里,苏轼又把视角收回到微小处。他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说把一盆水倒到地上低洼处,就形成了一个小水洼。水洼里飘了一片草叶,草叶上恰好趴了一只蚂蚁。这只蚂蚁看到四周全是“汪洋一片”,内心惶恐茫然不知道该去向哪里。
过了一会儿,小水洼的水干了,蚂蚁从草叶上爬下来,见到同类,哭着说:哎呀,差点就见不到你们了!谁想到顷刻之间,却出现了这么宽广的大路呀!
这个故事是苏轼的自嘲,也是苏轼的思考。我们何尝不是一只只困在水洼草叶上的蚂蚁,因为自身视角的狭窄,觉得陷入了无路可走的绝境。但站在更高、更远、更久的视角看,其实,真没什么大不了。
几年后,苏轼真的有机会重出海岛,那时他已接近最后的时光,但历史给了他最大的温柔。九百多年过去了,他的文采和人格魅力,依然穿越时间的尘埃,熠熠生辉、灿烂不朽。
试笔自书
宋·苏轼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四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
-
豆友270761710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6-07 19: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