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的AB面:大曝光与严审视
《浪姐》的舞台是个放大镜,嘉宾的优点和缺点都会通过荧屏被公众审视。
作者 | 乐椰
编辑 | 江勇
开播以来,《乘风2023》关注度与讨论度居高不下,33位姐姐贡献了一个又一个名场面。

定义为“女性成长与突破困境”主题的《浪姐》系列,确实没有违背初衷。一定程度上,重新给了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在职场上“升职加薪”的机会。
只是这个机会,有人紧紧抓住,有人生生错过。
1
努力和真诚,共情的基本面
《乘风2023》由33位演艺界不同领域的姐姐参与,在星光熠熠的人群中,想要让人眼前一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于是我们会看到,知名度、唱跳实力不占优势的姐姐,不少人选择剑走偏锋,以“独特风格”贡献记忆点,靠人格魅力取胜。
作为一名演员,在参加《乘风2023》之前,秋瓷炫从未有过单独唱跳的舞台表演经历。尽管上台前反复练习,一出场还是闹了笑话,肢体僵硬、旋律差,秋瓷炫硬生生将《孤单芭蕾》跳成了《工地芭蕾》。

网友忍不住调侃,“秋瓷炫就像在跳我的人生,很忙,但是不知道在忙什么”“精耕细作的秋姐,别人跳舞她锄地,别人拉票她插秧”......
舞台表现不行,收获的是观众调侃而不是嘲讽,原因不光是“好搞笑”“很减压”,还有欣赏她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为了呈现最好的舞台效果,她在排练时摔跟头也不喊疼,为了四句rap还专门飞到韩国练习。
不只秋瓷炫,“钢琴才女”吉娜也很好地诠释了“上帝给你开扇门,便会给你关扇窗”。舞台上,高挑伶俐的吉娜变得手忙脚乱,镜头直拍下,吉娜笨拙的样子一览无遗,瞬间成为继“秋姐”之后,网友第二个打趣调侃的对象。

但就是这样“唱跳皆废的笨蛋美人”,却成为许多观众的“心头好”,在吉娜的社交平台下,不少观众热情地邀请她“再跳一遍”。
郎朗在微博分享吉娜练舞的状态,称吉娜练舞已“魔怔”,拍杂志、吃饭、在后台的时候都在挤出时间练舞,“天赋不够,努力来凑”,虽然没有过硬的舞蹈实力,但刻苦的态度被观众看在心里。
“真诚就是必杀技”的例子,在《乘风2023》上还有很多,凭借“抡大锤”抡出圈的李莎旻子,“公鸭嗓”也能收获观众好感的蔡少芬,跳舞不柔韧也不协调但却被不断鼓励“好棒好美”的贾静雯,她们都不是专业唱跳爱豆出身,但她们都用认真的态度给出了自己的答卷。

《乘风2023》的舞台,从来就不是奔着让观众欣赏极致的表演去的,观众乐于享受让人惊艳的舞台表现,也会为那些遥不可及的明星笨拙又努力的一面共情。
因为,这也正是我们真实生活中的样子。
2
“浪”的反推力
《浪姐》的舞台是个放大镜,嘉宾的优点和缺点都会通过荧屏被公众审视。
一边是依靠真诚与努力,“唱跳双废”的姐姐逆袭成为观众“心头好”。
一边也有手握王牌的“玉女天后”,因现场表现力不佳,成为“努力”的反义词。
这其中,徐怀钰是个例子。

她所在的战队,由贾静雯、李彩桦、陈意涵、王佳宇、徐怀钰组成,五位成员中有四位都是演员,身为专业歌手的徐怀钰,被队友抱有高度期待。
队长贾静雯想靠徐怀钰打出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但没有想到徐怀钰最终给出的表现是:舞台划水。

在舞台上频频失误的徐怀钰眼神迷茫失焦,动作慌乱只能偷瞄队友的样子,就像一个考前没有复习的差生临时被推上了考场,明显的低级失误就连导播疯狂切换镜头也挽救不了。

事后,徐怀钰用“我脑子没有办法记这么多,我就是个金鱼脑”来为自己找补,但已经给观众造成“不认真”的印象。

其实,对于名气不再、想二度翻红的姐姐们来说,《浪姐》确实是个难得的舞台,表现得好,就能通过节目打开知名度,实现商业价值的攀升。
第三季的王心凌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样主打情怀杀的她用代表作《爱你》火遍全网,炸出大批“王心凌”男孩,随后登上春晚,身价倍增,与《浪姐》完成了一次“名利双收”的互惠合作。

不只王心凌,第二季的伊能静与张含韵,第一季的金晨与蓝盈莹也用“二度翻红”印证了这一点。
或许认真一点,徐怀钰也有可能复制“王心凌”的成功之路。
与之有机会却不珍惜相对应的,是很多女星拼尽全力也得不到这样的舞台机会,就像两次争取都落选的刘美含。为成为浪姐一员,刘美含精心设计初舞台,模拟了2000字的面试问题,并在社媒上自荐才艺。
甚至“研究”玄学。
但可惜,刘美含最终未如愿登台。
话说回来,《浪姐》平台再大,功能也仅是提供一个舞台,能否收获观众缘、事业回春,还要看自身硬实力和一点点运气。有机会要牢牢抓住,但也不能将宝全押在《浪姐》上。
3
赛制升级,格局打开
与前几季相比,《乘风2023》从主题、阵容到赛制,都有新变化。
在我看来,这一季主要有两个新看点:
第一个是国际元素的融入。节目开播来,主题从第一季的“三十而骊”到第二季的“三十而奕”再到第三季的“三十而悦”,如今《浪姐》第四季的主题变成“大美中国,乘风而上”,嘉宾阵容更加国际化,33位姐姐中就有7位来自海外。

格局随之拓宽。
《乘风2023》是一档竞技类娱乐节目,还像是一次海内外文化的大型交流会,不光有实力的比拼,还有美食与文化的相互输出与交流。
“乘风家宴”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具巧思,为了让姐姐们迅速熟识起来,节目组安排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姐姐介绍各家乡的美食。

韩国的秋瓷炫推荐紫菜包饭;美国的唐伯虎Annie带来美味柠檬烤鸡;台湾的Ella推荐家乡特色小吃“霸丸”;来自广东的刘惜君带来客家传统美食“兜福”;朱珠推荐北京烤鸭;身为东北人的孙悦则推荐了东北经典大菜——排骨炖豆角。
龚琳娜“哄骗”美依礼芽吃折耳根这一画面,还为全网贡献了爆笑表情包。

初舞台,33位姐姐轮番上场,发挥各自优势贡献了中国情结与异国风味互相交融的作品。
美依礼芽带来的《极乐净土》充分展现了日本二次元文化的魅力;被称为“越南顶流”的芝芙用代表作《红玫瑰》展现了越南歌舞的热情与火辣;刘逸云的精彩唱跳,也足以看出韩国女团的实力;中国媳妇吉娜的钢伴演唱则尽显古典与高雅。

各方的文化交融碰撞,也让《浪姐》的可视性得到扩容。
第二个是赛制变更竞争加强。这一季节目增加了“创始人”概念,只有担任过“创始人”的姐姐才能进入成团夜,获得争夺成团名额的资格,初舞台评价也将舞蹈、唱歌彻底分开,竞技性更强了。
蔡少芬就坦言“生孩子都没这么苦”,但调侃过后,依旧边吃饭边练歌;秋瓷炫也曾崩溃说“我想回家”,但为了不拖累队友,她即便滑倒受伤也坚持排练;Ella与张嘉倪临上场前还在对词对动作,张嘉倪甚至紧张到紧盯着Ella的脸,一遍遍重复她“知行合一”的经验传授。

节目主打的“女性力量”,也在这些细节中进行了发散与传达。
如今,三公结束,姐姐们的考验仍在继续。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