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ted提高英语,这五遍要用好喔!
很多宝子都和我一样在看ted,起初是想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但是看了越来越多的ted演讲之后,我个人感觉一篇ted可以用五次!
只要ted用得好,五个方面都能提高!
第一次:阅读理解,方法是【泛读+精度】
先不要看原文的翻译,打开全英版的文稿,一段一段的通读全篇,不会的单词就查,然后记在旁边,可以标注上单词的音标,这样可以同时加强单词词组的记忆。
如果是电子版文稿的话,可以像这样:

- 把文稿导入到笔记软件(这类软件有很多,我也只知道其中一些,想了解的宝子可以和我来探讨~);
- 打开电子词典的app(欧路、有道什么的都可以),然后把词典和笔记软件设置成分屏模式;
- 如果想配合视频一边看一边读的话,建议把视频设置浮窗,这样可以同步观看(我自己的整理的文稿里面已经加好了视频链接,所以是可以直接点开链接看视频的,但有的笔记app不支持);
- 用触控笔在文稿上面直接划词或者复制,在词典里面查到单词的意思,复制语义到文稿里面就可以啦,有的词典是只要设置好划词/取词的功能,是可以在划词的同时直接显示意思的,这样更方便
tips:这里提示一点,因为是主要讲的第一步,所以不建议马上就看视频,特别是带翻译字幕的视频,除非你的阅读理解能力不错的话,不用花太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上。
泛读的目的是快速理解通篇的大意,理清每一段的段落主旨,在后面做精读的时候,能够快速串联起上下文,就不会有太多磕磕绊绊理解不透的地方,不用太频繁地去找关联内容。
精读的目的是在泛读之后,逐句理解和分析。不同于书面用语,ted比较倾向于表达形式,会用到很多口语表达的方式,比如用到俚语或者一些语梗,或者一些简短的修辞表达,拆开看每个单词都认识,放在一起就懵懵,看字面意思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所以常见的不常见的都可以做笔记,有的时候跟歪果仁交流的时候很可能就能蹦出两句爆一下笑点喔~~
至于长难句分析,如果句子结构比较典型的,可以按照传统的分析方法拆解分析,如果是不太典型的,就具体句子具体分析吧。而且这些记下来的笔记,也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喔,后面会提一下。


第二次:翻译打磨,方法是【粗译+批改】
ted官网上大多演讲是可以选择语言文本的,只要是有文本的,基本都会提供两种及以上语言版本,按英语来说,可以先选择英语的文稿整理出来,最后再选择官翻的汉译版本整理出来作对照。

不过官翻的汉语译文有些地方不太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能够帮你理解到大意就可,不要太苛求。要相信网络的强大,网络上有很多牛人也整理出来了自己翻译的版本,有的比较专业的读起来很通顺一点也不晦涩,比官翻本好太多了,我整理文稿的时候也习惯多找几版大体比对一下,选一个通顺的版本再去精读。
第一步粗译的意思是,在前面精读的基础上,抛开原有的译文,尝试自己把每一段翻译出来,不需要太甄字酌句,把大意翻译出来就可以。然后回看全篇再润色得通顺一些就好啦~
第二步就是拿来整理好的译文,跟自己做的翻译做一下对照,看看哪个地方没有理解准确,哪个地方翻译的比较刻板,哪个地方的句子成分搞混了……如果还是遇到理解不同的,可以找个外语水平比较好的讨论一下,解决掉疑虑就好。
长期坚持,渐渐的会发现一件神奇的效果:再给你一篇新的ted文稿,你既能读也能写,泛读的步骤甚至可以省略掉,因为只要看文稿的每一段,立马就可以理解在讲什么说什么,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意思上,是真的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观点什么理论什么概念,讲了一件什么事。
有条件的宝子,比如认识外语学霸,特别是翻译写作能力强的,可以让ta做一下批改,当然有些平台和老师有这样的服务,由自己决定用不用吧❗️
我在看最开始100篇的时候,因为整理的文稿是中英混排的,一段英文跟着一段中文,有时候做翻译这步需要遮住下面的译文,很多宝子跟我说,总是忍不住想看译文。
所以在开启新的100篇的时候,我就改了自己的版式,前半部分是全英的文稿,后半部分是译文部分,这样就压制了不小的看翻译的冲动~ ✌️


这下有难度了吧?? 嘿嘿^ ^


仅供参考,只要你能做到不去看译文而坚持自己翻译就好啦~
第三次:听力练习,方法是【泛听+精听】
其实思路和做阅读是大同小异的。无非就是在不看文本的前提下,先泛听几遍全文,刚开始可以是正常语速,因为演讲者大多也是用正常语速说出口的,这跟录音棚里的听力录音完全不同喔,因为录音棚里的口语录音对于考生来讲是比较“公平的”,就是没有那么多口音口调,虽然有连读啊吞音啊语调啊,但是发音还是比较口齿伶俐咬字清晰的,就看我们的耳根子磨得够不够犀利了。

演讲中的口语正像第一个过程里说的那样,会有俚语之类的和一些非常规的口语表达,很容易导致我们对听到的东西“丢三落四”,一知半解,不明就里,何况听考试的听力很多人都还会这样。所以说,刚开始可以按照正常语速去听,这本来就是正常交流的语速,可能比有的考试听力的语速要快些。听力强的宝子就当我。。当我水平低吧
泛听几遍,因为最开始是有过阅读和翻译的过程,所以如果做过这两步的宝子,泛听的时候就比较容易能听得出来大部分句子,结合已经理解过的翻译,那么听到哪里也就知道演讲讲到哪里了。
接着开始练习精听。精听我自己的重点主要放在听音上,就是先尽量做到听出句子里九成的单词发音,逐句听,反复听,最后结合拼写,听一个句子写一个句子。这时候也是正常语速不降速,一个段落解决之后,提高语速,1.1,1.2,1.3……再循环听几遍,适应一下快节奏能听出多少,就好像从听《青花瓷》到听《本草纲目》哈哈哈

最后的最后就是语速回落到正常,这个时候的效果@#¥%……&*(&……%你们还是试一下吧~~

补充一下下下:如果五次都用完了,其实还可以再拿出音频来听的,但是语速可以保持快一点点 ,比如1.1,把这个倍速当成你的正常语速,时间久了可能你以后听不了说慢话的了,因为他说得“有点延时”……
第四次:口语提升,方法是【影子跟读+复述】
这里和上面一步可以衔接的喔~听和说分不。影子跟读其实蛮简单,就是跟着原生音频去读,模仿语音语调,模仿停顿和情绪表达等等,但是不一定要做成演讲者的真影子那样,我们只是去学习口语表达的方式和交流习惯,学习比较地道的发音和口音,在真实的交流环境中,你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情感色彩,加入自己的情绪抒发,也许会用到自己的语梗,也许会造出自己的笑点……关键就是怎么说能让别人理解,怎么说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摆脱“英汉英”的对话规则,真正的英对英无缝交流。
利用跟读具备了自己的表达力之后,就可以尝试复述。前面已经有了翻译的铺垫,是时候反过来了。看着自己批改好的译文部分,试一试自己去复述出来,可以录音,然后再回头跟原声做同步对比,看看哪里是表达不清的,哪里是用错词组搭配的,哪里的发音不标准的……
口语我只能说出自己理解的比较浅薄的这层意思,重点是通过口语跟读和复述锻炼出来英语思维和快速建立对话的能力,把“听到-理解-说出口”的应激意识培养出来。
我说的很不专业,所以大家能理解我想说的意思就好啦~不喜轻喷哈~~

第五次:写作积累,方法是【摘录+积累】
这一步其实是最简单的了,我们小的时候上学,总会准备一个摘抄本,老师说哪些句子好就摘抄在本子上。以至于我们有了抄写的习惯之后,什么都会抄一抄,连歌词都抄~~哈哈哈,现在没有人还手抄个词了吧~其实以前的歌词很多写的都很好很有水平,现在的歌词听起来都没有什么新意,七拼八凑的~跑题了跑题了❗️❗️
ted里面很多是作者的故事啊经历啊还有一些调查的研究吖,然后讲出来一些规律一些方法论,一些科普化的观点和理念,一些生活化的心得感悟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拿来作为一种写作的素材的,前提是你要认同你认为是正确的或者说可以适用的内容,也许某一场ted就会成为你写作的灵感来源唷~~
那么,ted的五次用法我先说这些叭~我也是一直在学习的外语的,肯定不如那些老师或者学霸学习方法更专业,所以就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出来,也许能帮到哪个小可爱叻~~等我有新的方法,会更更新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