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桃花岭(10)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宜昌市地名志》载:民国时期,原康庄路口以东一段,紧临外国领事馆及学校院墙(即今中共宜昌地委及桃花岭饭店院墙)。路南高大的条石院墙内为豪华的洋楼,路北为低矮简陋的草顶木板房屋。如今靠桃花岭饭店一侧,早已建起好几栋高层旅馆。
不知有谁还记得这里曾经是著名的地名“燕子窝”。燕子窝位于康庄路西北端东侧,主要由三排平行于康庄路的居民平房住宅组成,其通道与康庄路和云集路连通。
如果说起陈华,了解之人寥寥。可要是说他的网名“calico大懒猫”,或者十年前在天涯宜昌社区以连载宜昌文史资料为主题、赢得近八万点击的《宜昌那些事儿》,凡是对宜昌往事有兴趣的一定记忆深刻。陈华也参加了这次探秘桃花岭活动。
陈华指出:燕子窝因此地常有燕子栖息得名。有人说这里风水不好,因为附近靠近桃花岭的一栋楼曾烂尾多年,本世纪初在隆康路东侧的一排平房商铺招商,也是生意惨淡。小林园的名称由原在儿童公园南门处,现已消失的一条林园路而派生。陈华介绍说,小林园原是小南湖(上世纪三十年代,修建的湖堤将南湖一分为二,小林园这部分被称为小南湖)所在地,地势较低,海拔仅50米左右,其四周地势较高,容易造成内涝。
这张照片上,隆康路上这个更换了招牌的民营医院还在。可是在走出桃花岭,沿隆康路前行的老师们却发现,那栋大楼已消失了,各种机械正在加紧施工,那里会成为市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在陈华的介绍中,老师们得知,在城市的规划中有二马路延伸段,从文化广场一直到桃花岭,借以解决湖堤街道路狭窄、道路拥堵的问题。
一栋旧大楼倒下,新的大楼将拔地而起,就是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知道这里曾经是南湖的一部分?也曾经荷叶摇曳,湖水荡漾?
据地质资料表明,由于长江宜昌主河道的淤塞改变,于是长江在流经宜昌时,原河床的始端成为东湖,末端成为南湖。清同治《宜昌府志》曰:“南湖在南门外,去城三里,水可溉田”。
罗洪波在《沧桑二马路 历史地理中的南湖及其历史人文》中提到:南湖当年的水面,按现在的地理位置讲,是起于云集路,止于胜利三路。说得更具体一点,上迄小林园,下至大公桥。到了清末民初,由于泥土淤塞等自然原因,南湖被分成为若干个湖塘。民国初年,修建了一马路及延伸段鹏程路,把偌大之湖分隔成两部分,
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桃花岭西侧山腰修筑了康庄路,在福绥路和桃花岭之间用填埋堆垒而成的湖堤街又将南湖一分为二。小林园所在的小南湖逐渐被填埋。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湖仍是满湖荷莲,风景依旧,在湖的两端还建有水榭和湖心亭,从事说唱曲艺活动。但由于南湖来水被新建道路截断,加之周边地势低洼,各种污水倾湖沉淀,湖中污泥日积月累,卫生环境越来越差,臭气熏天,几乎到了百姓怨声载道的地步。
解放之后,有关部门在1958、1976年组织了两次大规模清淤改造义务劳动,可也是因为南湖成了一潭死水而不久后臭气又起。不得已,1999年,残余的南湖被填平,变成了公园和停车场,这也是历史给宜昌留下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