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词曲戏剧版本经眼录(十三)琵琶记
(十三)琵琶记 《琵琶记》为元末高明所作,演述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在民间早已流传,经过高明改编之后,更一举成为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戏剧作品。《琵琶记》,自明代以来刊行的版本众多,这里介绍几种相对常见的民国时期的版本。 扫叶山房民国十四年石印本《第七才子琵琶记》。本书以晚清刘世珩《暖红室传奇汇刻》本《陈眉公批评琵琶记》为底本,于民国十四年进行了重新排版石印。封面题签“第七才子,琵琶记,上海扫叶山房发行”,扉页注“民国十四年重校”,扉页背面有民国十四年扫叶山房的仿瓦当形商标印记,并注明此为“扫叶山房商标”,且注“总发行所,上海北市棋盘街,扫叶山房”。正文上卷两册,收二十一齣,卷首收绣像八幅,大体仿照《暖红室传奇汇刻》本,但是原书为两页拼一图,而本书为一页一图,所以在画面细节上略有调整,画面题跋的位置常按新图布局进行调整。正文起手注“陈眉公批评琵琶记,云间眉公陈继儒评,梦凤楼、暖红室刊校”。原书为每页九行二十字,本书为每页十三行二十六字。下卷两册,收二十一齣,卷首收绣像七幅。其余曲词、文白、批校等与《暖红室传奇汇刻》本基本相同。 扫叶山房是晚清民国苏沪知名的书店,其刊行的《第七才子琵琶记》影响较大,民国十四年之后再刷的版次也多,比如民国十八年影印版。民国十八年影印版卷首与民国十四年版无甚不同,只是扉页背面删去了“总发行所”等字,并注出版时间为“民国十八年影印”。这一版将上卷两册原先的八幅图全印于上卷第一册前,但下卷却未合并,或为偶然的装订问题。又因为是照石印本的再印本,民国十八年本绣像的清晰程度便较民国十四年本略差,细节不够清晰,且正文的印刷也不如前者精细。 民国二十一年上海广益书局排印本《新式标点琵琶记》。本书封面有赵五娘弹琵琶的小影一幅,扉页作“新式标点琵琶记”。书前有康熙丙午年葑溪浮云客子《序》,后接民国二十一年南汇朱太忙《标点琵琶记序》,再接未署姓名之《考证》《自序》《总论》及《前贤评语》等,标点校订者对此书的出版确实颇费一番心力。全书亦四十二齣,正文卷首署“声山别集”,或是指毛声山评本,但是每回卷首评点又与明清刻本中毛声山语不同,不知是否为标点者朱太忙所写。正文中文白唱词之下常有括号,内收评点文字若干,因本书是新式竖排本,空间有限,不能如线装本一般天头地脚上加批注,但如此在正文中夹叙夹议,确实影响文本的阅读。与此版同出一源的还有民国二十三年大达图书供应社本《琵琶记》。本书封面为赵五娘剪发图,亦为朱太忙评点,朱鉴校阅者。卷首收浮云客子《序》、朱太忙《标点琵琶记序》,再接《考证》《自序》《总论》及《前贤评语》等,正文部分也与广益书局本无甚不同。

收皮囊的恶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民国上海怡社京昆剧词二种杂记 (1人喜欢)
- 从全福班名伶到平声社曲师——陈凤鸣生平杂记(未定稿) (9人喜欢)
- 周信芳访苏演出纪略(未定稿) (16人喜欢)
- 苏州曲友葛缉甫及其《可读庐曲谱》(2025.2.25增补一稿) (6人喜欢)
- 苏州吴平音乐团往昔琐记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