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喜
是《喜:一个秦吏和他的世界》。买好久了😅之前无意中看到评论,不是我想象中的内容就先放着,现在倒是可以作为手稿的调剂。(嗯,还有好多放着的书,我尽量看🤗)
5/28 #1-4 序
喜是睡虎地十一号秦墓的主人。
……
喜当然曾经真实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正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真实地生活在自己所处时代一样。可是,我们今天能知道并描述喜,却是源于喜的墓得到科学发现与系统研究。而与喜一样真实存在过的无数人,在我们的认识里,却可能没有一丝踪影。我们也将和那些无数人一样,不曾在历史上留存。但我们确然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历史学者的使命之一,就在于“在历史中发现人”,唯有如此,才能证明我们自己在历史中的存在,并给自己的生存赋予意义。
5/29 #5-10
(看平面图想起当时看国家宝藏说到喜和他的竹简葬在一起,就是说,他和自己毕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厚重的历史葬在一起,好感动。)
(算是科普了七尺(男儿))
5/30-6/1 忙成狗没看
6/2 #11-19
(认真记录工作和生活的喜)
(人脸(颜色)识别,颜色还挺多)
(皙色(包括白皙色、黄皙色)是确实有这个概念还是作者自己说的?)
(作者写法有点散,多引用其他佐证,可以作为入门读物,我想看的形式可能是另一本)
(32开本小小的,一看可以看好多页,拉踩隔壁手稿🐶)
6/3-6/9 没看
6/10 #20-24
(中午看的,边看边睡🤣)
(交通中心or行zheng中心,喜的站位也不低🐶)
9/25 看完手稿,准备把这本捡起来。
11/10 #24-28
喜住在安陆城,南方的一座中等规模城市。
喜可能住在平安里(简称安里)。
秦时一座城划分为市、里,其间有土垣或篱笆隔开,有的里隔着街巷。
喜墓出土的简牍文书《法律问答》里提到:如果失火后,火势控制不住,烧了里门,罚一盾;烧到了成城门,要罚一甲。
亭:可能是一种管理机构
11/11 #28-32
探讨一宇二内的“宇”到底是厅堂还是宅基地。作者认为是厅堂。
《淮南子·氾论训》“上栋下宇”句下高诱注云:“宇,屋之垂。”
四垂为宇(屋顶向墙外延伸出来,用于遮挡雨水的部分)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其中“在宇”指立在屋檐下,“在户”指进入屋内。
还提了睡虎地秦简的《相宅》(看起来很有趣)
11/13 #33-36
探讨:内、门、户、盖、“门桑十木”
11/15 #37-51
通过其他秦简的建筑结构、风水、黄历(类似禁忌)、户籍记录推测喜的房子结构。
讨论“妾”是妾还是侍女,整理小组认为是侍女,作者认为是妾(至少不是普通侍女),我看引文觉得是侍女。
喜记载了儿女,没有记载配偶(以及臣、隶),但是出土漆器底部刻有(用来区分使用者的)字。
48:讲了一个“妾”(名字打不出来),主人(沛)的妻子(危)十年前不在了,主人没再娶。后来和“妾”生了两个孩子,过了两年,免除“妾”的身份(去乡司改户籍),让她成为平民(庶人),把她作为妻子,又生了一双儿女。又过了两年,邀请并向族人报告,把她纳入宗族(“入宗”,承担里中的义务和人情往来)。这家主人(沛)还给一个“隶”(叫做识)娶妻买房、分财产(马、稻田)让他单独立户,人还怪好的嘞。后来这个隶从军去了。
50:民爵等级
51:喜墓的《法律答问》里说到一户人(室人、同居)的法律责任不同。
11/17 #52-59
喜27岁有儿子(获),由此推测他结婚晚。秦汉时期,普通平民男子结婚似乎不早(列举了刘邦等人例子)。
喜没有记载自己结婚的日子。墓里的书有记载娶妻忌日、星宿在不同星位娶妻的后果😆——可以看出当时对婚姻不幸福还是美满的定义。
丈夫抛弃妻子可能经常发生,法律特别规定:丈夫如果休妻却没有申报,并在户籍登记,要罚二甲;被休的妻子也要被罚二甲。(为啥妻子也被罚同样的钱,作者说暗示妻子在离异过程中的责任,说明有妻子主动提出离异的情况——暂时无法说服我)
还有对于家bao的规定,法律规定打dou中撕//裂他人耳朵要处于耐刑(什么形式?),在问答中解释这个“他人”,无论是男人的耳朵还是女人的耳朵,都适用。还提到撕裂的适用范围不局限于穿耳洞/挂耳环的地方。(还挺详细,两种情况都有)
跟着记载还吃了几个瓜🍉真是什么事都有啊🍉
11/19 #59-69
秦时普通妇女生育年龄较少直接资料,根据西汉元帝永光四年(槖佗延寿燧长)孙时一家的符(通行证)推测,秦西汉时期女性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平均年龄是二十一岁半左右。【通行证对户口和生育情况记载好详细,不是现在意义上的通行证?】
喜二十七岁时儿子(获)出生,如果妻子比他小五六岁,应该是在二十二三岁时生育第一个孩子。
喜墓出土的《日书》甲种,多个目下都详细记载了生小孩时日对应的孩子的身体状况、性格、命运(未来发展)【星在心位出生的“人爱之”与在危位出生的“老为人治,有数诣风雨”(到老都被人驱使生活艰辛)是对立面吧🙀人生的参差】 可以看出当时的实际情况和人们的期望,还有某些日子出生的孩子会妨害兄弟姐妹,不仅暗示有夭折(作者说比率高我还看不出来),还反映当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sha子”现象。秦律对sha子行为作了刑罚规定,有一条补充条款现在看来有点可怕😿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也是无奈之举吧。《法律问答》的一条可以看出因为养不起而sha子的行为时有发生。
接下来是对喜的三个孩子(大儿子获、二儿子恢、小女儿穿耳)生活情况的推测,因为喜过世八年后,就是陈胜吴广起事。
【铺垫了这么久生娃日子吉凶的记载,来到正题】喜过世时,小女儿(穿耳)四岁,出生在己亥日。按照《日书》甲种的说法,己亥日生子,“榖”,即身体健康;按照《日书》乙种的说法,“少孤”,(穿耳)四岁丧父,这个说法是对的。希望甲种所言,也是正确的。(最后这句作者原话,莫名感动,希望你安康)
讲天下纷争。楚怀王的柱国共敖占领南郡,安陆城归于其控制,此时距离喜过世正好十年。
项羽在彭城自称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诸侯,共敖被封为临江王。楚汉战争中,临江王一直站项羽,但似乎没有直接参战,只是帮助项羽嘎了义帝(楚怀王)。汉王(高祖)五年,垓下之战后天下大定。当时临江王共尉(共敖之子继承)“为项羽叛汉”,所以刘邦令卢绾、刘贾攻打临江国,围攻江陵,“数月而降,杀之雒阳”。汉废除临江国,恢复秦时南郡建制,安陆仍为南郡属县。
安陆可能没有沦为战地,没有受到直接破坏。云梦县城关西南角大坟头一号西汉墓的墓主人就是喜的弟弟(遬)。从规模、形制、随葬品来看,他的财富和地位不会比哥哥低。他生于秦昭王五十六年,如果他死的时候五六十岁,正当高祖之世,最迟也不会晚于吕后时。那么喜的家族在秦汉之际还是维持下来了,其经济和社会地位没有降低,甚至可能略有提升。(前面提到恢随母亲兒从秦国逃到荆地?从安陆到云梦?)
所以,喜的三个子女很可能安稳度过了秦汉之交,并基本上维持了家庭的经济社会地位。汉高祖五年,获35岁、恢28岁、穿耳19岁,在他们父亲死后十五年,成为汉朝的臣民。
【历史的车轮啊🛞🛞🛞🛞……】
11/20 #69-76
喜的父亲去世那年(秦王政十六年),喜32岁,弟弟敢30岁,弟弟遬21岁。
对父母的称谓:公、妪(应当是尊称)。公和翁同,妪和媪同……
大:父姼、母姼的转化,义为父大、母大……秦汉平民口语称呼父母大概都是“大”,只是发音和语调可能略有不同。称父亲的大渐变为爹,母亲的大渐变成媞。(作者引证推测)
上文讨论过的“大内”即是指父母的居室,“小内”是儿女的居室,那么,小是父母对儿女的称谓。
关于父慈子孝🤣(待续
12/2 #77-86
同产/同生:兄弟姐妹,包括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
吃🍉时间:西汉墓《先令券书》中,“妪”曾与三男子结婚,共生六个子女。后两个应该是入赘到原配朱家的(妻子变成女主人?
78-84: 睡虎地四号墓的两封信(简牍),是在淮阳攻楚前线的弟弟(安陆人)写给哥哥的,越日常越感人😭哥哥过世后把这两封信随葬墓中。在时间点上,作者推测哥哥收到信后不久过世,还肯定两个弟弟没能回来,埋骨楚的东国故地(故地?)。还问信中提到的同乡战友回来了几位😭
作者还猜测喜的两个弟弟也去了攻楚前线。
字的用法:终(自然si亡)、死(非自然)
秦始皇二十八年,喜在《叶书》郑重记载“今过安陆”(皇帝经过安陆)。【我对这个感兴趣🐶
12/8 #87-104
刘向《说苑》里说平民有五种亖法:饥渴、冻寒、罹五兵、寿命、痈疽。圣人可免除前面三种。
(作者)根据原因,将战国至秦汉间的死分为五种:贼(贼寇强盗)、兵(兵:兵器;战亖是兵亖的一种;这个分类有模糊的地方)、病(或疾)、罪(…)、自(自鲨)。大约都是法律界定的方式。
喜墓的《秦律十八种》中“厩苑律”规定,在厩苑劳作的“小隶臣”(牧童)如果是病死就要报告其所属的县,删除他的名字;如果不是因病就要查清原因并报告。(除了详尽,还因为劳动力比较珍贵?)
(当时在病/亡/不健全的原因上,如果无法解释,就诉诸鬼神😂)
103: 喜墓的头箱的随葬品。七十余件,多为生活用品、……用于表示身份地位。……
104: 喜墓棺内的随葬品。竹简共有一千一百余枚,分为八组,堆放有序,分别放在头部右侧、足部、腹部等处。还有两支毛笔,一件漆圆奁(空的?最喜欢的一个?)。(看到随葬竹简还是会感动。他甚至带着毛笔,就算去了地府还要继续写地府律、地府生活和见闻……吧)
【喜的内容依然不多,大部分是引用同时期的记载对比一窥喜所生活的时代。】
【才发现是5月底就开始看,居然没看完😅12月底之前一定要看完😡明年我要多读几本书……的概率不大,明年的事情明年自然就知道了🥺】
12/9 #105-112
黔首(秦汉时的平民)
“傅”意味着成为完全的“民”(黔首),有了民的权利和义务。
“傅”没有统一的年龄,与继承的爵级相关。
户口登记规定……
秦王政元年,喜十七岁。《编年记》(《叶书》)在这一年写下两个字:喜傅。
12/12 #113-141
氏、姓、名
有身份地位的人有氏(男)、姓(女);公子;平民及以下称呼名(不一定没有姓氏)……
根据有记载的资料,原齐、楚的人有姓氏(不是所有),秦大一统后用“名”,有一部分保留姓氏。
喜的身份认同问题:楚人?秦人?
“喜很可能是在安陆出生的,他出生时已在秦军据有楚鄢郢腹心地带十六年之后……他努力学习秦的文字,熟读抄录秦的法律条文、相关解释及案例……他自己及家人的名字是秦式的,用秦的篆文书写;他研究和使用的《日书》,虽然杂用楚、秦《日书》,但当以秦地《日书》为主,最后他被葬在秦式的墓葬里,所以,喜终其一生,都是秦人。”
“秦人”(指代范围不断扩大);“故秦人”、“新秦人”、具有地域特征的“荆人”等;统一文字后的民统称为“黔首”,还是会有新征服、新归附、新登记的“新黔首”,并会注明地域。 ————
【2024】
1/3 #142-160
秦爵位:公士、上造、簪褭(走马)、不更、大夫
食禄:官大夫、公大夫、公乘;食税邑的五大夫(?)
1/8 #161-170
黔首:平民,字面意思“黑色的头”,秦国用词,六国(全部?)用“黎民”,大一统之后全国用“黔首”
田制的变化
(有点不想看,但再坚持两个星期😂)
1/9 #171-185
徒隶
(忘记哪条了:亖掉的人要销户,从竹简上削掉)
1/10 #186-198
秦人的身份和地位、比例
(发粮食、衣服,还会一起发钱吗?)
秦王政十三年,喜二十八岁,“从军”。这一年,秦攻打赵。
牒
邻里:四邻、同伍、互保连坐、jun政一体的控制体系
从人(纵人,曾经参与联合抗秦的六国人)
1/11 #199-214
史
守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