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晓明——朝向诗歌极致世界的凝望

#庄蝶庵荐书#《诗与思》(庄晓明 @广陵书社)五星推荐。诗作传达出一种纯粹的感官和精神氛围,诗人热爱诗歌,倘若失了诗歌,“生命却有了致命残缺”。诗人仿佛站在悬崖之边,一边朝向无限的深渊凝望,一边频频回首人世风光——“如一只嬉戏的海豚/腾跃于两个世界之间”。这种矛盾态度(“我以为我是在登山/其实一直在微妙地下限”),呈现出诗人对生命之为希望与绝望本质的清醒认知,因此,他渴望宁静,渴望“进入世界宁静的中心”。作为一个清醒的观察者,逃脱“黑暗”(《暗之歌》里明确提到“黑暗与一个深渊连接”)之引力的,乃是从诗歌中涌现的超越之光,诗人将之凝练于“灵感”。等待灵感的时候,他总是欢欣鼓舞——“灵感,一位骑手/潜伏着/等待自己的马匹与蹄声”“此刻,灵感纷飞的我,是多么幸福,就像非洲大草原上/越过旱季的动物们,静静地立在雨中”。灵感的涌现,使诗人的创作滑向近乎繁花似锦的隐喻世界,如诗作《“0”的启示》。他向诗歌献祭,将自己化身为铁匠,“词语与词语/相互撞击”——一种向诗歌低眉顺目、自甘苦命的谦卑之势;又化身为精卫,“不断往虚无里投掷诗句”。平静终会抵达,也许通过身体的禅修状态,也许通过诗歌的超越状态,于是,我们在诗作《坐》看到了那种“小舟自横”的恬淡,在诗作《你所要做的》里看到了诗人与世界的和解——“我建立着/与世界的联系/如一粒微尘/在光线里/闪烁”,这种和解,呈现为“世界一片和谐”的表象,根源却来自于对人力作用的彻底放弃,在《得鱼忘筌》这一篇诗歌里,“我”放弃了编织一张完美的网,网破时分,鱼儿逃亡。这是对诗歌极致境界的隐喻:我从世界中消失,我融入无边的世界。
-
瘋人碗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27 15: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