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当年上了中专(李开岚)
一九七八年是中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被郭沫若称为“科学的春天”可谓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思想大反思,改革开放的大门已大开。就是这一年我以230分的成绩被中专录取,当年的中专录取线是200分我高出起分线30分。以我的成绩在地区级的中专是可以横行的。如荆州财校、监利师范之类的学校,只要我报考被录取应该是十稳九拿的。然而我的父亲,由于在文革“一打三反”运动中受到过冲击,对于财经类学校可以说谈虎色变,坚决反对我报考荆州财校,用他的话说“财经方面是挨都挨不得”。如果当年我不听父亲的话报了荆州财校,毕业以后在乡镇一级的银行里至少是一个行长或者副行长之类。当年和我一起考上中专的同学,后来报了财校,毕业后大都成了行长 个个在当地是呼风唤雨,牛皮得很。可是当时我们的眼光所限,没想改革开放,特别是当下玩资本、金融、虚拟经济,如果有学财经的学历背景,其前途是非常可观的,收入也是令人羡慕的,我却与之失之交臂,没有这个命,只能看着别人发横财。当年我考取中专,我的大哥这个老三届的高中生,特的从外地赶回来,要我报考监利师范。他说“我和老二都在外面工作,你就不要出去了。这栋房子就是你的,毕业后就在龚场教书”我说:“你们都出去了,我不想留在小镇上”。当时的我心向往之的是诗和远方,根本不想在小镇上安身立命,如果当年我上了监利师范中文班,毕业后多半会分到龚场教中学,当语文教师,凭我的能力和水平,应该说当一个校长或副校长是没有多大问题。如果说论关系,当初凭我姐夫的关系也可以调到新沟中学去教书,或者任职,退一步说,当初我高中的同班同学宋敦栋已经是监利县的副县长,主管文教和卫生。我去找找他的关系,也可以在学校当上校长一职,也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干得风声水起。然而当年我偏偏选择了上技校,当初也不知道中专和技校的最大区别是一个干部一个是工人,孔子说学而优则仕,刘少奇说读书做官。可谓一脉相承。来油田上技校实再是委曲得很,不过由于上学时成绩拔尖,被留校任教,最后成了学校的科级干部,退休每月八千多元,比当年一起考取中专的同学而在地方当老师的同学工资高出一大茬。象落山,当年和我一起考上中专,当了老师,连有工作的姑娘都找不到,现在退休了,五千多元,也没有当过一官半职,这一生也就这样过来了。所以说没有什么后悔的,人生本身就是单行道,没有回头路可走,一切都是天注定,命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