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周刊04|我们是如何丢掉了专注力?
Halo 各位小米粒们,好久不见,有超~多想和大家分享的,但因为4月、5月一直在飞来飞去,所以米粒周刊都变成月刊了😭。
最近虽然回到了比较规律的生活,但是连着几天都陷入了失眠的状态,睡前脑袋里总是在胡思乱想,就和《瞬息全宇宙》的电影里场景一样,一个无知觉就转换到另一个时空。白天看过的资讯,在夜间像蜘蛛网把我黏住,注意力被极端拉扯,连睡觉的时候思绪都不收到控制。
01 / 信息时代的货币——专注力
非常巧合的是,这两天正好在小宇宙上听到了「凑近点看」的一期播客,在聊当代人都是如何失去注意力的。回想一下,感觉我的失眠幕后黑手,确实是过于爆炸的信息源,白天不停在app间切换的行为,默默地转嫁到了夜晚胡思乱想的状态上。
想起之前很有意思的类比,是说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我们的注意力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货币——科技公司设计出五花八门的机制和算法,在各个平台中抢夺用户注意力,引诱我们不断消费数字内容,从而让他们盈利。
就像「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这个纪录片里说的,曾经的科技公司主要靠生产工具、软件赚钱(例如苹果电脑、Adobe软件),但如今这个时代,主要靠贩卖用户赚钱,每个用户都是产品——你的时间、注意力、隐私都被卖给了广告商。
If you'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are the product
如果你不选择付费去除广告的话,你就会作为产品被平台贩卖给广告商,成为获利的工具
02 / 我们是如何失去专注力的
仔细想想好像,确实是的。
小时候玩的泡泡堂游戏,似乎一局要玩很久才能决出胜负;但现在的手游,开局就给很多奖励机制,吸引我们投入不断向前通关。
以前看完一部2小时电影,才能获得的震撼感;短视频内容能让你脑内多巴胺在这2小时内释放无数次。
就像小松鼠看到前方用松子铺成的一条路,一定会一直往前走一样。在每个动作都有积极反馈的情况下,我们变得跟容易上瘾了,而短频的反馈机制下,我们对长的、需要耗费时间的内容也失去了耐心。
当技术超越人类弱点的时候,它们就会取代我们的工作,变得比人类更聪明。而这个超越的点就是上瘾。因为陷入虚拟世界,我们会变得两极分化、激进化、更虚荣——而这将压制甚至毁灭我们的人性。
When is it gonna cross the singularity, replace our jobs, be smarter than humans?
When technology exceeds and overwhelms human-weaknesses.
03 / 改变使用科技的习惯
就像黑客帝国里的人一样:如果都不知道自己身处矩阵中,又要怎么从矩阵中醒来。
虽然令人沉迷的算法机制是由屏幕另一端数千名工程师和计算机共同打造的,微小的个人可能很难抵抗这股数字的洪流,但开始意识这个信息茧房的存在,也是对抗的一小步。
所以经过这次失眠,我决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使用技术的习惯,从夜间Routine开始改变日常使用电子产品、社交媒体的行为,比如:
- 用听觉代替视觉:睡前用听播客代替刷手机助眠
小宇宙APP可以设置定时睡眠关闭,所以也不用担心会放一晚)
- 用Notion打造第二大脑,整合碎片信息
我以前也是一个“收藏不看”党,但现在我会每周定期将收藏夹里的零碎知识整合到Notion里,这样偶尔清空一下收藏夹觉得心情也很舒爽,还能再复习了一遍。
- 把社交媒体当成工具,拨更多时间给线下活动
在一天中至少安排一段时间摆脱“手机不离身”的状态。我会选择在遛狗的时候不带手机出门,实打实得感受自然和现实生活。
如果各位小米粒们也有自己的独门秘诀,也欢迎评论分享给我哟~
04 / 本週影片

点击收看:东京VLOG|值得推荐的超浓厚沾面、茶主题酒店、大排长龙的回转寿司、文具控和手作控的天堂
点击收看:东京近郊1日游|小江户川越VLOG|和服初体验、百年老屋里的鳗鱼饭、冰川神社放小纸人~
4月和🐑开启了疫情后的第一段旅行。可能是太久没有实地去到另一个国家,一落地就受到了文化的冲击。走在路上,都在感叹人类文明真的太神奇了。只是因为地域的不同,就孕育出了各种各样的饮食、建筑、文化、生活方式。仅仅地球上就有这么多文明,而宇宙之大,地球之外又有什么奇特的世界呢~?(一些胡思乱想&胡言乱语)
希望我们接下来的一周也能健康平安、有所收获地度过!
祝好:)
ami
© 本文版权归 ami.moment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