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人应该吃什么
众所周知,思想比较先进的领导不先进的,思想更先进的领导思想比较先进的,思想最先进的领导所有人。所以思想不同水平的左翼所受的重视不一样,所需要的照顾不一样,需要接受的教育也不一样。
所以思想觉悟高的要去做干部,要受到组织的保护。而思想水平越低越需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越需要吃的跟贫下中农一样。历史上伟大导师们在政策上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1918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遇到了粮食危机。在一次人民委员会会议上,时任粮食人民委员的瞿鲁巴突然晕倒,紧急召来的医生检查后说,他是饿昏了。作为苏维埃政府主管粮食的最高官员,他拥有调拨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吨粮食的权力,但却没有从中为自己留下能填饱肚子的食品。于是,列宁当即建议设立「疗养食堂」,让这些为人民日夜操劳的同志们能够填饱肚子。
在列宁死后,「疗养食堂」慢慢演变为特供商店。在这些特供的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品类应有尽有,黄金白银饰品有几百种,香肠奶酪有三十多种,酒类有五六十余种。而且,店内所有商品的价格只相当于市价的十几分之一。觉悟高的可以在这里物美价廉地购买苏联境内的所有稀缺食品,如鱼子酱、蝗鱼、鲑鱼和伏特加,就连最最稀有的黑鱼籽酱罐头,在这里都一直是敞开供应。思想最先进最进步的还可以在这里随意挑选来自国外的产品,如法国白兰地、苏格兰威士忌、美国香烟、瑞士巧克力、意大利领带、奥地利皮鞋、法国香水等。
不止是在遥远的莫斯科,在圣地延安也有分级供应制度。
延安生活供给制具有战时共产主义社会的某些特征,从而赢得了以接受⻄方近现代社会思潮为时尚的中国现代小知识分子们的⻘睐;同时,随着革命胜利带来对一切社会资源的充分占有,平均主义逐步让位给了等级供给制,公开透明也逐渐变为组织决定。
严格的等级供给制是⻓征到达陕北,进驻延安后逐步发展完备起来的。延安执行有“大灶”、“中灶”、“小灶”、“特灶”。

1940 年5月,任BS担任中共七大筹备委员会秘书⻓,着手制订党内干部待遇等级,按大、中、小灶来区分。1941年11月, 任BS出任中共中央秘书⻓,设立中央办公厅,在李FC的协助下,整理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正式建立干部供给制。1942年7月29日,⻄北局党委会议讨论决定该局机关工作人员伙⻝供给分大、中、小灶三个标准。
其中参加小灶的条件规定: A部⻓以上的干部及相当部⻓者。 B年老而身体有病者。 C有十年以上的党龄者。 以上三个条件以职务为主。
参加中灶的条件规定: A主要科⻓以上及相当主要科⻓之干部(过去负过县委以上责任者)。 B年老身体有病者。 C有七年以上党龄者。 D为技术工作人员者(如医生、刻钢板的)。 以上四条,应以现在职务为主。
大、中、小灶不同的伙⻝标准,在当时的供应情况如下:
大灶规定:每人每月须吃8次肉,每次4两;馒头每月须吃4次;菜内应增加油4钱到5钱;米要碾细,米汤中加豆子。 中灶规定:饭以现在水平为标准;每人每天须有3两肉吃。 小灶规定:每日米、面各占一半,在一半中,大、小米又各占一半(若大米有时以大米为主);伙⻝(菜)维持现在水平;饭菜应注意调剂及变换。
关于来客吃饭问题,此次会议规定: 1. 凡来之特委、省委书记、省委部⻓须在小灶吃饭;2. 凡来之县委书记、特委部⻓、特委秘书⻓须在中灶吃饭;3. 各部处局同志的客,因工作关系而来者,应和自己吃同样饭。
伙⻝标准除大、中、小之外,还有特灶,主要供给中央主要领导、革命元老和外籍专家。
如果有人生病,则按临时病员享受特殊待遇: 凡各部处局临时染病者,由各部处局秘\[书\]同志提出具体意⻅(发面1斤或给钱或吃小灶),交部⻓签字,由秘书处负 责办理。《⻄北局工作人员待遇的规定》(1942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北局文件汇集》甲第2卷,第168—171 ⻚。
大生产运动后,物质资料相对丰富,延安生活供给条件也随之改善。1944年度各机关部队学校每人每月的一般生活供 给标准为:
大灶:肉2斤、油15两、菜30斤、盐1斤、石炭45斤(如烧木柴则为90斤)。 小灶:肉4斤、油1斤半、菜30斤、盐1斤、石炭70斤(如烧木柴则为140斤)。
分灶制度的具体实行情况,在每一个单位食堂的执行标准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大小灶等级划分是普遍的,并且人们会严格进行执行。
这也引来了隐藏在延安思想落后的小资产阶级分子的不满
一种人说:我们延安并没有等级制度;这不合事实,因为它实际存在着。另一种人说:是的,我们有等级制度,但它是合理的。这就须要大家用脑子想一想。 说等级制度是合理的人,大约有以下几种道理:(一)根据“各尽所能,各取所值”的原则,负责任更大的人应该多享受一点;(二)三三制政府不久就要实行薪给制,待遇自然有等差;(三)苏联也有等级制。 这些理由,我认为都有商量余地。关于(一),我们今天还在艰难困苦的革命过程中,大家都是拖着困惫的躯体支撑着煎熬,许许多多人都失去了最可宝贵的健康,因此无论谁,似乎都还谈不到“取值”和“享受”;相反,负责任更大的人,倒更应该表现与下层同甘苦(这倒是真正应该发扬的民族美德)的精神,使下层对他有衷心的爱,这才能产生真正的铁一般的团结。当然,对于那些健康上需要特殊优待的重要负责者,予以特殊的优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一般负轻重要责任者,也可略予优待。关于(二),三三制政府的薪给制,也不应有太大的等差;对非党人员可稍优待,党员还是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感动更多的党外人士与我们合作。关于(三),恕我冒昧,我请这种“言必称希腊”的“大师”闭嘴。 ——《野百合花》,王实味,延安,1942.3.17
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1979年之前。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办公厅、公安部为了保证党中央领导人在饮食上的安全与健康,决定配合玉泉山规划改造,在附近建立一个小型农场,即“香山农场”。这开启了新中国为高级干部服务的农产品特供制度。 ······ 在北京市和香山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个以荒地、土墩为主体,近600亩的农场就这样迅速上马了。一张存留至今的“香山农场区划图”,生动地告诉我们当时各类作物区面积和房舍、道路、深井及粪场的方位。如:种青贮玉米260亩;青割玉米15亩;打籽玉米10亩;白薯110亩等。 时间不长,香山农场基本建成,归中央警卫局管理。产品由局属供应科收购,并专供副总理以上和部分老中央委员的需要。这种包括领导、生产、购销为一体的三级管理体制,是十分安全和顺畅的。但是,如何做到既要国家花钱少,又要东西质量好,成了农场一项非常突出的硬任务。 在供给制年代,首长没有工资,大多在中南海西楼总特灶就餐。少数愿在自己家里吃的,由公务员打回去,菜肴变化不大。总体上是农场提供什么,就做什么。除了保证「五大书记」(MZD、LSQ、ZEL、ZD、CY)的需要外,其他首长只能按照“先来后到”、多则多给、少则少供等办法来解决。 进入薪金制年代,各家有了自己的厨房和公派厨师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夫人们为了有计划地安排好生活,都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农场领导想方设法加强田间管理,减少损失,并严把产品质量关,做到多产多销。 在较长时期里,首长宴请外宾或重要人士所用的农场小牛肉、笋鸡、乳制品、肉鸽、鲜蛋等样样都是浓醇飘香的真材实料。各家日常用量较大的豆角、黄瓜等蔬菜,也是虫害少,长势好,其干净新鲜程度,绝非一般渠道的蔬菜可比。 至1956年后,国内安全形势已大为好转,北京市在商品收购、供应、藏储、管理等方面,已积累了不少成熟经验。有一批精干的专业队伍「供应归口」,香山农场的转向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经过一段时间准备,除稻田和人员外,农场全部归北京市统一管理,自主经营。尔后,中南海首长各家和总特灶的基本副食需要,就由北京巨山农场提供。之后,在原有香山农场的基础上,以部队同志为主,组建了一个常年生产班子,大家习惯叫它“玉泉山农场”。 玉泉山管理处的同志,利用绿化改造机会,开垦了不少山坡荒地,栽种果树,算是农场副业。到了收摘季节,果品分为一、二、三级。以苹果为例:一级最好,专供首长,市场价每斤两角五分 ;二级次之,供机关幼儿园,每斤一角五分 ;三级最差,供机关工作人员(包括首长孩子),每斤一角左右。据《新晚报》 ——《半岛都市报》,2011-09-19
在特殊年代,这一情况体现的更为明显。思想不先进的进牛棚吃喝没有保障,思想先进的吃特供。
60 年代初工作人员制订西餐菜谱时,考虑到MZD这一特点(不大喜欢牛羊肉),特别为其安排了小乳猪,这样便能做到肥瘦适中,面面兼顾。XXX吃过的西菜中有下列猪肉类:烤猪排、烤猪腿、炸猪里几、炸猪排、馏猪排、法国猪排、意式奶猪等等。至于牛羊肉类,因为XXX不是很喜欢,因而只是偶尔掺杂一些品种进去。XXX吃过的西菜中的牛羊肉有:羊肉串、烤羊腿、烤马骏、白烩羊肉、煎羊排、煎羊肝、牛扒、煎牛肉、咖喱牛肉、伏太牛肉、酸牛肉,烩牛尾等等。 ——《MZD遗物事典》,红旗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在糧食缺乏、饑荒蔓延的時候,智王大隊18個生產隊以上幹部中有14人在夜裏加頓吃飯。後劉大隊的隊幹部每次開完會議,總會拿出部分上面調下來的救濟糧,再摻點紅薯乾,供幹部們改善生活。毛屯大隊第三生產隊隊長毛永順,聯合五個小隊幹部開小夥一個多月,消耗糧食150多斤。有人編順口溜:「大隊幹部吃三斤,小隊幹部吃斤半,社員吃四兩,還得加油幹。」 ——《大饥荒时期的基层干部》,承红磊,香港中文大学
建议左翼的朋友先排好轮次,再决定怎么吃。
水平高的,西餐中餐想吃啥吃啥,没觉悟的可以考虑考虑观音土有几种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