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记 2020.7.18 都江堰如何运行
今天和高中室友约好了两个人去都江堰走走,室友的另外两个朋友一起在成都别的地方游览去了。成都到都江堰的交通非常方便,既有城际铁路也有客运大巴。由于我和室友是临时决定去都江堰的,所以城际铁路的票都卖完了,只能坐地铁在春熙路转车,到茶店子客运站坐大巴去都江堰。茶店子有许多大巴开往四川各地,去都江堰的旅游大巴上还会附带一个讲解员稍微讲解一下都江堰景区的故事。 在成都市区里转了一会儿,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就到了都江堰景区。看百度街景地图回忆了一下,我们是在玉垒山公园的门口下车的,玉垒山是都江堰东边的一座山,在山上有一座宝塔可以看到都江堰的全貌。玉垒山海拔八百多米,比都江堰市区高出两百多米,玉垒山有个超长云廊扶梯可以直接把人往山顶上送,很方便。杜甫诗云“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说的就是这座山。 到了宝塔下面,登上去之后,由于都江堰正好处在我国二三级阶梯分界处,宝塔上不仅能看到都江堰工程的全貌,还能看到远处岷江两岸一千五百多至两千海拔的陡峭的山谷,看地图是紫坪铺水库,在那群山谷中就是汶川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真是刀割斧凿似的,并不是缓坡上升。要知道, 站在宝塔顶上海拔也不过九百米,远处两千米高的山足以给人震撼。在北京也可以体验到如此高差,坐地铁16号线在北安河下车,出地铁站往西看阳台上就是这种感觉。 在宝塔顶我和室友拿出手机开始当场学习都江堰的原理,不得不为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智慧折服。但反过来一看,自秦朝以后,水利工程技术仍未见太多创新,也称得上是一种悲哀了。总的来说,都江堰的功能就是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利用两个河道深浅不同的原理,保证一年四季流向成都平原的水量波动幅度不变,不会因夏季青藏高原冰雪融水导致成都平原发生洪灾。站在塔上往成都平原看,目力所及一马平川,虽然当天下雨起雾,仍能亲切地感受到为什么成都平原可以成为天府之国。这是从小生长在山区的我所惊叹的。虽然我是湖南人,但贵州刻板印象“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完全可以适用于我老家。 下山在山路上弯弯绕绕了很久才走到地面,路过了一个小吃一条街,点了碗辣豆腐脑和抄手,不是很贵。我们俩去江心的沙洲上近距离感受了一下岷江的水流和都江堰,走累了。于是回到了都江堰景区大门的伏龙观的亭子里坐着,没一会儿就开始下大暴雨,在北京呆久了,很难见到这么大的大暴雨,来的快去得也快,虽然有亭子挡雨,人已经成了落汤鸡。看了会儿展览馆,出了大门,等个公交坐到都江堰城铁站,正好有最后一班城铁,回到了成都犀浦站。天已经黑了,另外俩朋友约我和我室友去春熙路附近的苍蝇馆子吃冒菜,我都不知道冒菜是什么,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一种类似于南方麻辣烫(不是北京这种)的东西,我也很喜欢。晚上回酒店,录了个体育课期末考试做俯卧撑的视频,感觉自己又吃胖了…
---本文为回忆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