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宁波汤团”
9号去宁波,12日离开,参加的是"四天三夜"的自由行,旅行社把人送到宾馆,到时候又把人接回上海。性价比很高,住的是位于闹市的25层楼的金港大酒家,连带自助早餐,还发了餐券在对面的食堂自由选用。我一直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旅游方式,终于找到了。这就是住在交通方便的旅馆,去市内景点,有地铁、公交或出租;以半天为单位,疲倦了就休息,休整了再去玩,不影响身体健康为前提。我把这种方式称为"旅住",可以延长我的旅游年限。旅行社在不少周边城市安排了类似的行程,真是善哉善哉。 来的当天下午去了梁祝公园,又去了鼓楼的文化街区和美食街;次日去了月湖公园、天一阁,下午去了南塘老街;第三天因天气不好,没有去计划的东钱湖,先把公交车当做“游览车”兜了城市,又去了天一广场和城隍庙美食街;下午去酒店附近的老外滩景区。除了梁祝公园让我失望以外,这些景点就历史性、时代性、人文性和观赏性几方面都有典型意义。 也许是因为滑稽戏里对宁波话的夸张描绘,还有对“娘死匹“的恶作剧般的渲染,印象里宁波似乎就和"咋咋呼呼"联系在一起,还有就是"臭豆腐、臭冬瓜、臭苋梗",粗俗得很。但来了三天,处处感到的却是他们的细致入微。坐地铁,70以上的老人凭身份证免票,工作人员就会从服务中心里走出来领着从绿色通道进出。在二号线梁祝站,我们问路,工作人员走到外面,细细指点。我对宁波汤团情有独钟,朋友介绍最正宗的是"缸鸭狗"店,我从南塘老街寻到天一广场,又寻到城隍庙,连打的也问司机 ;虽然最后也没有找到这个"狗",但每一位"宁波人"都是认真对待,详细回答,尤其是天一广场里一位卖高档鞋的导购女士特地比划,还说起了"狗"的前世今生。再听到宁波话便觉得简直跟软糯的苏州话一样动听!其实我们群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朋友都是宁波人或他们的后裔,说"老上海"的江山有一半宁波人撑起,一点不夸张。 来宁波,岂止找不到正宗的"宁波汤团",连一般的汤团也难觅踪影,这是我怎么想不到的!我怀着"不吃汤团不罢休"的抱负寻寻觅觅,总算在城隍庙美食街的一家大排挡里找到了,但是皮厚馅少,唯有糯米还有点"舌尖上的味道",而偏偏是"外地人"做的。有店家告诉我,要吃汤团超市里卖,回家煮;煮熟非常慢,顾客没有耐心。难怪,美食街不少,可是能够称得上是"宁波特产"的小吃少之又少。这也不稀奇,在上海、在全国,"横扫"加"席卷"的是烧烤、是火锅、是酸菜鱼、是关东煮,在味觉世界称霸的是成都、是重庆、是贵州、是西安,是云南,其他菜系只能当配角,而且还有失传的可能,年轻人只要爽,什么传统才不在乎呢!
突然想到,宁波人就是以"打破传统"闻名于世的。对"宁波汤团"的萎缩,他们一定有这更深刻的感悟吧。

shouzho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日三“惊” (1人喜欢)
- 银发经济“银”几许
- 不做“多情人” (7人喜欢)
- 在“通”与“痛”之间 (7人喜欢)
- 不敢“任性”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