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疗愈,和各种细碎的经历
读书的感觉真的很好哇。终于开始慢吞吞的读《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原著,现在看了将近一大半,每次都会划出很多句子,有很多想说也不想说的感悟。大概坚持了半个多月,渐渐发现了读长篇的有趣之处:原来读长篇,是一种渐渐渗入自己生活的感觉。我会在下班回家骑电车的时候思索两个女孩接下来的故事,我会感觉她们像是我家的邻居,像是在我的城市生活,每天的结束都会在想她们明天会发生什么。
读书真好,从三月份以来,我确实是感受到了读书对我的疗愈。可是当然,我感觉自己的效率仍旧很低,并不能很快读完,做一个知识摄入量很大很厉害的人,有经常会在看工作方向和规划各种考试时焦虑自己的读书没有方向性,不能有效摄入,担心自己终究改变不了自己。
我说,三月份是非常糟糕的一个月。我每天在我的房间里醒来,看到光透不完全我的窗帘,形成一种极为沉闷的粉褐色,我都会感到非常窒息。那个时候,不是我的人生,应该说是我感觉我的生命都被困在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水泥屋子里。其实现在去说三月份的感受,觉得好像没有什么能够大说特说的,我唯一能够表达的就是:我很痛苦。但那一阵子的我,是真的有千头万绪,是真的想把自己任何一刻所想所纠结所痛苦的事情都一一写下来。可是我又感觉到自己对于输出的恐惧,一旦要把那些思想全部化为可以看得见的文字,化成白底上的黑色线条,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完整、清晰的表达出来。
后来,我开始出门,开始读安妮埃尔诺的三部曲,我希望我焦虑的心能安静下来。从第一本安妮写母亲的书开始,我就被吸引到了。我喜欢在任何的事物和任何的形式中去感受那些从细微之处流露的生命力。第一本《一个女人的故事》,让我在生命枉然的时候读到了一位很普通很普通的母亲的生命力。安妮埃尔诺书里的序言说,她是追求“再现真实”和“内心流亡”的作家。怎么说呢,就是她的叙述既很真实,又很意识流。她多次在书里提到她想用写作来使母亲用另一种方式存活下去。再读两外两本,也随处可见她的写作其实都是在探寻意义的永恒性。我心想,这也是我啊,虽然我并没有从事写作,但我至始至终认为写作就是记录、描写、存储、使岁月发光的意义。我不知道学界如何定义,也不明确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而且也许我写下的这个意义也不是我表达完整的意义。
但是,就当我也是意识流吧,我真的不知道怎样表达,真的学不会完整,学不会清晰。
看安妮埃尔诺的时候经常是大晴天。尽管我自闭的时候喜欢窝在床上,但我其实还是更享受晴朗的阳光。那段时间是花开的时候,我有几周会经常去植物园看书,发呆,或者只是坐在草地上睡着。慢慢的觉得走出去会好一点,真的会好一点。不过现在五月了,我走出了这个房间,但是还是没有走出自己的心。
五月也过了十天了,天知道我能把第一篇日记写下来是挣扎了多久的结果。我常常告诉自己,要写点什么,要表达出来,虽然知道自己写的不好但总是写出来就好了。当然,在我打这些字的同时我也还是会感到焦虑,为我所写出来的东西不成逻辑,不成体系而焦虑。
当然其实回头看看,或者不用回头,我现在也能清醒地明白我自己所有痛苦的根源都在于实践的太少。我会一直思索,思索自己的人生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能否“那样”。但我通常没有任何答案。我早上喜欢赖床,喜欢先打开手机看看有没有发消息,没有我就去看小红书。结果是,我越来越焦虑,尤其是互联网的数据推给我的那些没有做到的事情,没有实现的想法,被很多优秀且自信的人实践着,所以我又会陷入不断的“为什么”的循环之中,且终日苦于没有答案。
想梳理一下自己所想的事,想把它们梳理着表达出来,所以刚刚用手机笔记编辑了好一会。做了个大概后的感觉还是脑子里的各种思维还是很混乱,很多想法不能单一的归为我想的的什么主题,可是又觉得写下来却是需要明确主题然后去明确表达的。
很混乱,以致于最后不知道该怎么写。
但是最开始促使我写这第一篇日记是因为读书。有一个很重要的感受是,最近因读了安妮埃尔诺而决定开始好好读第二性,又因为第二性开始认真把那不勒斯原著好好读一下。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收获到了读那不勒斯时能有与安妮埃尔诺相同的阅读体验的快乐,也就是在不同的两本书里看到不同女性的不同经历显示出的女性自我意识成长上的疏通同归;以及收获了读过第二性一些内容后惊喜的发现自己可以在那不勒斯这样一部小说中以专业知识标注、解答某个情节、某类故事的能力。
总的来说,还很迷茫,还是常常觉得不快乐。但是阅读在填补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