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撒野》
我想,左肩有你,右肩微笑;我想,在你眼里,撒野奔跑;我想,一个眼神,就到老。巫哲《撒野》

这一年读了许多耽美小说,《撒野》是其中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一部,读了3遍,并且还在喜马拉雅上听了有声剧。
《撒野》故事情节很简单,是关于两个高中生早恋的故事,一个是在大城市里面长大的学霸蒋丞,一个是在小城市里面长大的学渣顾飞,蒋丞出生后不久就被生父送人,在养父母家里长到高二时候被退回了原家庭,就这样与顾飞邂逅,从而两相识相知相恋的故事。
读书是很私人的一件事情,同一本书每个人读完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所以大家都说1000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情情爱爱的故事已经无法吸引我这样的老阿姨,所以《撒野》是哪里打动了我呢?
柳满坡的《附生》、P大的《默读》、墨香铜臭的《天官赐福》等等,我也都是非常非常喜欢,但是这几部小说男主的背景都是要么名门,要么望族,这样很多事情有背景加持,会容易很多,可是《撒野》里面的两个男主都来自草根家庭,甚至在草根中都属于烂的不能再烂的家庭,这一点与我的原生家庭很接近,故心有戚戚焉。
蒋丞生下来就被生父李保国送了人(有没有收钱没有明说,我估计是收了的),养父母虽然为他提供了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对他的管教也是极为的严苛,到了蒋丞青春期的时候,矛盾激化到无法调和,最终养父母在蒋丞高一结束的那个暑假把他退还给原来的家庭。
一个青春期的大男孩,幼时被亲生父母抛弃,少年期又被养父母抛弃,可以想象一下他的心理阴影面积!一个人拖着行李箱,从生活了十几年的繁华都市坐火车来到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三线小城市,下了火车之后一个人在火车站蹲着,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而本应该来接站的李保国此刻在打牌。
终于辗转到了家之后,发现这个家不仅家徒四壁,甚至连洗个热水澡都是奢侈的,想煮一碗面条充饥的时候却发现锅里趴着蟑螂(此刻不禁想起自己的儿子,每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四体不勤),而那个所谓的父亲,天天连咳带喘也要去打牌,不仅不会给他一分钱的生活费,甚至自己去小卖店买东西赊账,还算计着让儿子去还。
当打牌欠了钱被债主打上门的时候,李保国用双手抱着头蜷缩成一团任债主踢来踢去,是蒋丞跑过去替他挡住了拳头,而当面对自己前妻和儿子的时候, 他却毫不手软,大打出手时如一条疯狗,恶不可挡。
世界上唯一不能选择的就是自己的父母,面对这样的父亲李保国,处于肺癌晚期,却依旧通宵达旦打牌的向自己要钱的父亲,蒋丞还是给了;而在李保国死了之后,蒋丞的哥哥李辉以办丧事为名向蒋丞要钱,而蒋丞也给了,可是即使这样李辉还是不满足,污蔑蒋丞私吞了李保国的3万元的存折,纠集了社会上的小混混来蒋丞的住处围追堵截,不给钱就打。
连地痞猴子、江滨行事尚有一些规矩,一些道义可言,可是这些有着血缘关系的至亲的行径却让人后背发凉,生父、生母、亲哥哥想的都是如何跟他要钱,没有人会考虑他是一个高中生,他仅有的一点钱还是养母给的,而这一切人间龌龊都发生在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身上。
而这一件件,一桩桩糟心的事情,与顾飞所经历的相比,却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顾飞被坊间传言是杀了生父的凶手,他从不向任何人做解释,却有一天肯将故事告诉了蒋丞,他小时候,大概也就7-8岁的样子,父亲喝醉了酒,把他拎到湖边暴打,自己却不小心掉到了破冰的河里,而当人赶过来的时候,他已经淹死了,顾飞说:“我不会游泳,没有能力救他,但是也没有去喊人救他,我怕他活着,他活着就是打我,打我妈,打二淼,他曾经把我从二楼上扔下去,二淼生下来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拎着二淼往树上撞,从那以后二淼一句话也不说了,所以我真的挺希望他去死。”自此父亲死了之后,顾飞小小年纪,却是实际意义的家长,照顾家里的小卖部,看摊,进货,卖货,照顾妹妹,还得操心着一大把年纪恋爱脑的老妈,就这样,他认为自己永远无法离开这个小地方,因为有太重的包袱和太多的牵绊,所以他就这样以学渣的身份混着,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麻木的活着,从来不敢幻想自己有一天可以离开这个小地方,直到遇到了蒋丞。
就这样两个家庭的两个人相遇了,相识,相助,相知,彼此救赎,生活与学习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是两个人面对,解决。
很多人是一手好牌打个稀巴烂,可是蒋丞和顾飞是那么顽强地、野蛮地成长着,他们也曾迷茫,彷徨,也曾哭泣,可是却从不曾颓废,从来没有放弃,愣是将青春过的热血飞扬,哭中有笑,笑中有泪,泪中有光。
很多人都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但凡孩子有一点点不好,都归结于父母(其实更准确来讲是都归错于母亲,你看网上各种新闻,但凡是孩子出事的,都是清一色的谴责妈妈的,几乎没有骂爸爸的,所以动脑子想,为啥骂妈妈,为啥不骂爸爸?我不想说为什么,你慢慢品,慢慢品。),我非常非常反感这种说法,一母生九子,同一个原件,九子尚不同呢。《撒野》里面的两个男孩就是最好的佐证,在那么糟心的家庭环境里,却成为了最好的那个自己。
看到这样的故事,大大减少了我养育孩子过程中内心的挫败感,舒缓了我内心的焦虑,这也是我喜欢《撒野》的原因,所以书与读者也是讲缘分的。
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乱七八糟惴惴不安的童年与少年时光,记得弟弟小时候有一次与人打架,额头流血了,当他哭着回到家里的时候,父亲没有安慰他,也没有处理伤口,一路拽着他去了打人小孩的家里理论,最后大人的怒火平息了,面子找回来了,多年之后我想,弟弟那个时候内心一定很惶恐,很委屈,额头一定很疼。
还记得在哈尔滨读书的时候,生日那天,我收到了弟弟给我写的一封信,里面夹着10元钱,让我自己买点好吃的,再后来再后来我就记得弟弟高考落榜,不想复读,想做一点小生意,当176cm的白白净净的戴着厚厚眼镜的弟弟推着小车,努力的想去谋生的时候,被父亲当街踹翻了摊子,再后来再后来弟弟就不见了,他到底去了哪里我也不知道了。
同样处于黑暗中的人,有的人因某种契机奔向了光明,有的人就此消亡了。看到《撒野》中两个男孩子的结局,我感觉到温暖,由衷的希望世间所有处于泥泞中的人都可以走出来。
另外打动我的就是《撒野》中的诸多角色,那个讲课不吸引人却能无限包容学生的班主任老徐,骂人好大声的英语老师老鲁,“不是好鸟”四人组加上李彦,那么普通,可是他们都带着光,顾飞和蒋丞的身边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热乎乎的朋友圈。
《撒野》里面发光点太多了,来不及逐一细说,希望你也去读一读吧。